警報!小麥條鏽病已在9省發生1300多萬畝,近10年最重!

3月2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防範氣象災害保障復工復產和春耕備耕工作情況。會上,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介紹,今年冬季暖溼氣候,造成小麥條鏽病的越冬基數比較大,隨著氣溫回升,流行進程加快,目前小麥條鏽病已在9個省發生了1300多萬畝,是近10年來發生程度最重的一年。

警報!小麥條鏽病已在9省發生1300多萬畝,近10年最重!

小麥條鏽病的發生很普遍,主要靠氣流進行傳播,在我國小麥種植區域基本上都有出現,有些區域發生嚴重,有些區域相對較輕,該病害傳播速度快,一旦發病後,輕則造成10%左右的減產,重則可能會達到一半以上,而特別嚴重的地塊,有可能直接絕收,所以,正確認識小麥條鏽病,做好預防措施,很有必要。


“這塊麥地裡還是有小麥條鏽病鮮孢子,還要再打些藥防治。”2月26日下午,在四川遂寧市船山區保升鎮牛板橋村二社,遂寧市農業農村局植保站站長謝英俊和他的同事不時彎腰扒開麥地,觀察小麥條鏽病防治情況。

警報!小麥條鏽病已在9省發生1300多萬畝,近10年最重!


這已是謝英俊近期第三次來牛板橋村觀察農作物病蟲防治情況。早在春節前,他和同事在例行監測中發現該麥地有小麥條鏽病,便提醒農戶儘早施藥防治,但該農戶並未重視。2月8日,船山區農業農村局組織兩臺無人機對該片區麥田進行施藥統防統治。2月26日下午,謝英俊和其同事,再次對該片區麥田小麥條鏽病進行復查,發現仍有少量的新鮮病葉。


警報!小麥條鏽病已在9省發生1300多萬畝,近10年最重!


在這塊看起來枯瘦、根部葉子泛黃的麥地裡,謝英俊講解起小麥條鏽病怎麼辨認、怎麼防治的科普知識。


小麥條鏽病怎麼辨認?


小麥鏽病分為葉鏽病、條鏽病和稈鏽病三種,其中條鏽病是三種鏽病中發生最普遍,傳播速度最快,危害最嚴重,防治最困難的一種,是對小麥生產最具毀滅性的氣傳病害之一,每年都要進行跟蹤監測。


警報!小麥條鏽病已在9省發生1300多萬畝,近10年最重!


小麥條鏽病發病初期,在葉片上出現鮮黃色夏孢子堆,隨著病情的逐漸發展,夏孢子堆逐漸增多,在葉片夏孢子堆為小長條狀,鮮黃色,橢圓形,與葉脈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縫紉機軋過的針腳一樣,呈虛線狀,後期表皮破裂,出現鏽被色粉狀物,“用手一摸病斑,就在手上留下像鐵鏽一樣的鏽粉。”小麥近成熟時,葉鞘上出現圓形至卵圓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鮮黃色粉末,即夏孢子。後期病部產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線狀,扁平,常數個融合,埋伏在表皮內,成熟時不開裂。


怎麼防治?


春季對發病田普遍施藥防治。畝選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00克,或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5克。手動噴霧器兌水60公斤,機動噴霧器兌水10公斤噴霧防治(兌水量下同)。可兼治小麥白粉病。


小麥條鏽病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生後,多多少少對於產量都會造成一些影響,如果防治及時,可能損失不太大,如果防治不及時,結果可想而知。


目前來說,常用的預防措施主要有以下4點:

警報!小麥條鏽病已在9省發生1300多萬畝,近10年最重!

1、對於品種方面,建議大家在購買時,以抗病性較強的品種為主,特別是上年發生條鏽病比較嚴重的地塊,建議下一年不要再種植該品種,另外市面上的一些抗源比較單一的品種也不建議使用,從品種上開始預防,同時也要注意,小麥品種具有一定的區域性,適合其它區域種植的品種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區域。


2、水肥管理要適宜小麥生長,需要適宜的水肥。田間過於乾旱或者有很多積水,都不利於小麥的正常生長,過於乾旱導致缺水而萎蔫,水分過多,又會發生澇災;在肥料方面,正常情況下,底肥+追肥+葉面肥噴施,滿足整季小麥的生長需求,用量方面底肥以複合肥來說,正常地塊100-120斤,追肥用尿素,每畝20-30斤,葉面肥在小麥“一噴三防”時使用,如果肥料過少,小麥營養不足,如果過多,有可能出現藥害。


3、注意田間管理。田間管理主要從播種密度、播種深度、播種時間上進行分析,首先播種密度方面,並不是越多越好,一是成本增加,二還有可能造成減產,正常情況下,一畝地播種30斤左右即可;其次播種深度上,過深或過淺都不利於出苗,進而影響後續的生長,正常情況下,播種深度3-5cm即可,如果播種時地塊比較乾旱,可適當增加深度到5-7cm;最後播種時間不要過早或過晚,過早容易導致小麥旺長,過晚在越冬期來臨之際,小麥還未扎穩,正常的冬小麥種植區域,在10月中上旬播種即可。以上田間管理措施,目的就是保證小麥正常健壯,自身抵抗力增強,減小病害的侵襲。


4、減少菌源。雖然條鏽病是通過氣流進行傳播的,但是減少田間存在的菌源數量,也能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對於已發生條鏽病的地塊,等到小麥收穫後,及時清除掉落的麥秸,以及小麥的根部和雜草,還有地頭處的雜草,也要一起清理,現在不讓焚燒,要拉出田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