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界的2020:灰犀牛与黑天鹅同时出现

医药界的2020:灰犀牛与黑天鹅同时出现

狼确实来了,可比起灰犀牛+黑天鹅,狼算得了什么?

医药界的2020:灰犀牛与黑天鹅同时出现

▍来源:综合自医药云端工作室、新康界、健识局

01

2019,是医药行业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2019年,是接下来10年最好的一年!”

果然2020年初,突发疫情、经济下行、重磅政策持续推进......

2019年,全行业在关注4+7,关注一致性评价,政策持续推行,接近90%的仿制药企根本没有开展一致性评价,是继续观望还是选择放弃?似乎这些药企已经给出无声的答案。

事实上,大限将至之前,已有未过评品种逐渐被清理出市场,或者面临常态化地方带量采购的“定向治理”,价格暴跌一点也不比过评后进入国家带量采购品种的程度更轻。

因此,对于仿制药占绝大多数的国内药企来说,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就是无法绕开的第一头“灰犀牛”

进入2019年,特别是11月份政策持续释放出更加坚定的改革步伐:学三明、推广其经验、国家+地方带量采购常态化、建立统一采购市场、合理用药...... 一头头灰犀牛接踵而来。

医药界的2020:灰犀牛与黑天鹅同时出现

02

疫情引来了黑天鹅

2020开年至今,国内疫情爆发-国内平稳-国外爆发,专家判断疫情可能延续全年。

显而易见,经济停摆是第一个后果,停摆2-3个月似乎可以忍受,但一直持续下去,甚至全世界蔓延开来,这是地球人都无法承受的后果---美国熔断4次,连巴菲特都活久见了,我们这一代人又何尝经历过这样真正的危机?

疫情之下,中金研究院判断中国GDP增速可能要下调2.6%!

去年,南方所预测2020年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增幅将是3%,低于2019年的4%——药品收入增速是GDP增速的一半!

这数据预示着未来医药行业的好日子是彻底到头了,但没想到一场疫情发生“反转”,药品收入增速应该会高于GDP增速。

医药界的2020:灰犀牛与黑天鹅同时出现

03

疫情后,医保控费将更加严厉

疫情之下,全国医疗系统人力物力财力全部聚焦于新冠肺炎,各地医保调动基金191亿元,平均算下来每位患者23万元左右。

疫情结束之后,前期花掉的医保资金总要补上窟窿。在经济下行的当口,唯有更加积极的控费,想尽一些办法控费才是合乎后半场的发展逻辑。

因此,疫情结束后,某些既定政策将会执行的更加坚决

1、合理用药导向,建立以基药为核心的用药结构。1+X用药模式,“90%-80%-60%配备”执行会加速,这就意味着大量非基药将会被无情剔除医院,特别是三级医院目前一半的品种将会被替换;

2、DRG付费将加速推进,范围也不仅仅局限在国家试点的30个城市,事实上,目前已有很多省份开始积极响应政策,某些地方的进度甚至比国家要求还要快。DRG付费模式下,医疗行为和医保开支将精打细算,精细化管理将是医院疫情结束后面临的一个严肃的话题。

3、地方带量采购将加速推进、全国各地常态化。

量大、价高的品种将无一幸免,特别是全国总盘子5-10亿,平时不显山漏水,但在局部省份销量超过一亿的品种。毕竟中国太大,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甚至有些县(区)也会主动跟进,像漏斗一样层层筛选国家、省级、地级市的“漏网之鱼”。

4、打击骗保、智能监控将提上新高度

在这样背景下,估计将近三分之一的社会药店活不过今年,而剩下的头部药店连锁,或许在今年会真正尝到处方外流的甜头----但需要说明的是,处方外流几千亿依然是个梦,慢慢实现吧!

医药界的2020:灰犀牛与黑天鹅同时出现

04

做最坏的打算和最充足的准备

接下来,我们要以出现最坏的打算来看待行业。

假如疫情持续全年,依然处于目前这个半恢复半待命的状态,也就是医院不能大规模接诊、收治住院病人,企业要怎么办?。

我们认为:

能够参与的带量采购想尽一切办法进入,先别考虑价格暴跌问题,而是要明白带量采购能够保量,保量就能保住现金流,就是保住生命线。

进入不了带量采购保不了量,销售工作又不能正常开展,怎么办?赶紧想办法维持产品与医生、患者的联系,增加曝光度,刷存在,存在意味着还活着。

线上拜访和培训、数字化营销推广,远程传递学术信息,满足客户需求。疫情当下,更是药企管理市场、医药代表实现价值的新路子。


“易学术”云推广平台

线上学术推广解决方案

足不出户云推广

有效提升学术推广的效率和效果


医药界的2020:灰犀牛与黑天鹅同时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