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界的2020:灰犀牛與黑天鵝同時出現

醫藥界的2020:灰犀牛與黑天鵝同時出現

狼確實來了,可比起灰犀牛+黑天鵝,狼算得了什麼?

醫藥界的2020:灰犀牛與黑天鵝同時出現

▍來源:綜合自醫藥雲端工作室、新康界、健識局

01

2019,是醫藥行業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

“2019年,是接下來10年最好的一年!”

果然2020年初,突發疫情、經濟下行、重磅政策持續推進......

2019年,全行業在關注4+7,關注一致性評價,政策持續推行,接近90%的仿製藥企根本沒有開展一致性評價,是繼續觀望還是選擇放棄?似乎這些藥企已經給出無聲的答案。

事實上,大限將至之前,已有未過評品種逐漸被清理出市場,或者面臨常態化地方帶量採購的“定向治理”,價格暴跌一點也不比過評後進入國家帶量採購品種的程度更輕。

因此,對於仿製藥佔絕大多數的國內藥企來說,一致性評價+帶量採購就是無法繞開的第一頭“灰犀牛”

進入2019年,特別是11月份政策持續釋放出更加堅定的改革步伐:學三明、推廣其經驗、國家+地方帶量採購常態化、建立統一採購市場、合理用藥...... 一頭頭灰犀牛接踵而來。

醫藥界的2020:灰犀牛與黑天鵝同時出現

02

疫情引來了黑天鵝

2020開年至今,國內疫情爆發-國內平穩-國外爆發,專家判斷疫情可能延續全年。

顯而易見,經濟停擺是第一個後果,停擺2-3個月似乎可以忍受,但一直持續下去,甚至全世界蔓延開來,這是地球人都無法承受的後果---美國熔斷4次,連巴菲特都活久見了,我們這一代人又何嘗經歷過這樣真正的危機?

疫情之下,中金研究院判斷中國GDP增速可能要下調2.6%!

去年,南方所預測2020年公立醫院藥品收入增幅將是3%,低於2019年的4%——藥品收入增速是GDP增速的一半!

這數據預示著未來醫藥行業的好日子是徹底到頭了,但沒想到一場疫情發生“反轉”,藥品收入增速應該會高於GDP增速。

醫藥界的2020:灰犀牛與黑天鵝同時出現

03

疫情後,醫保控費將更加嚴厲

疫情之下,全國醫療系統人力物力財力全部聚焦於新冠肺炎,各地醫保調動基金191億元,平均算下來每位患者23萬元左右。

疫情結束之後,前期花掉的醫保資金總要補上窟窿。在經濟下行的當口,唯有更加積極的控費,想盡一些辦法控費才是合乎後半場的發展邏輯。

因此,疫情結束後,某些既定政策將會執行的更加堅決

1、合理用藥導向,建立以基藥為核心的用藥結構。1+X用藥模式,“90%-80%-60%配備”執行會加速,這就意味著大量非基藥將會被無情剔除醫院,特別是三級醫院目前一半的品種將會被替換;

2、DRG付費將加速推進,範圍也不僅僅侷限在國家試點的30個城市,事實上,目前已有很多省份開始積極響應政策,某些地方的進度甚至比國家要求還要快。DRG付費模式下,醫療行為和醫保開支將精打細算,精細化管理將是醫院疫情結束後面臨的一個嚴肅的話題。

3、地方帶量採購將加速推進、全國各地常態化。

量大、價高的品種將無一倖免,特別是全國總盤子5-10億,平時不顯山漏水,但在局部省份銷量超過一億的品種。畢竟中國太大,338個地級以上城市,甚至有些縣(區)也會主動跟進,像漏斗一樣層層篩選國家、省級、地級市的“漏網之魚”。

4、打擊騙保、智能監控將提上新高度

在這樣背景下,估計將近三分之一的社會藥店活不過今年,而剩下的頭部藥店連鎖,或許在今年會真正嚐到處方外流的甜頭----但需要說明的是,處方外流幾千億依然是個夢,慢慢實現吧!

醫藥界的2020:灰犀牛與黑天鵝同時出現

04

做最壞的打算和最充足的準備

接下來,我們要以出現最壞的打算來看待行業。

假如疫情持續全年,依然處於目前這個半恢復半待命的狀態,也就是醫院不能大規模接診、收治住院病人,企業要怎麼辦?。

我們認為:

能夠參與的帶量採購想盡一切辦法進入,先別考慮價格暴跌問題,而是要明白帶量採購能夠保量,保量就能保住現金流,就是保住生命線。

進入不了帶量採購保不了量,銷售工作又不能正常開展,怎麼辦?趕緊想辦法維持產品與醫生、患者的聯繫,增加曝光度,刷存在,存在意味著還活著。

線上拜訪和培訓、數字化營銷推廣,遠程傳遞學術信息,滿足客戶需求。疫情當下,更是藥企管理市場、醫藥代表實現價值的新路子。


“易學術”雲推廣平臺

線上學術推廣解決方案

足不出戶雲推廣

有效提升學術推廣的效率和效果


醫藥界的2020:灰犀牛與黑天鵝同時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