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磐溪的“黑院牆”,被譽為“中國現代美術的搖籃”。

偶然路過這個地方,發現這面圍牆上的宣傳圖文,好奇之下卻又找不到這個所謂的藝術院遺址在何處?難道真的只是一垛牆而已。查閱資料才明白,原來故事如此。

江北磐溪的“黑院牆”,被譽為“中國現代美術的搖籃”。


1940年8月,為躲避戰火而剛剛在昆明安頓下來的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接到國民政府教育部令:因越南局勢惡化,危及滇邊,學校即刻遷往重慶。

自此,國立藝專開始了在重慶的六年歲月,先後在青木關、盤溪落腳。而在盤溪的四年時光,造就了一段中國美術史的輝煌歲月。

江北磐溪的“黑院牆”,被譽為“中國現代美術的搖籃”。


當年,國立藝專在江北盤溪郭家院落腳。郭家院是一戶有錢人家的院子,那院子據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四合院式的郭家院子院牆低矮,黑瓦土牆充滿了人文氣息,不少挑樑柱子上還雕有裝飾紋樣。

傳言說,因為當時生活在盤溪的人並不多,房屋顯得很扎眼,為了躲避敵機轟炸,師生們就用“鍋煙墨”將外牆抹黑。但事實上,郭家院的建築風格為晚清民居,通體本就塗有黑漆,並不是用“鍋煙墨”塗黑的。

江北磐溪的“黑院牆”,被譽為“中國現代美術的搖籃”。


“黑院牆”,從事視覺藝術的藝專師生們覺得這個形象很美,於是這三個字就成了國立藝專的代名詞。

“黑院牆”時期,國立藝專的師資與創作均達到西遷的頂峰,儼然是美術教育的全明星豪華陣容,這裡曾聚集了一大批在中國美術界響噹噹的人物。

江北磐溪的“黑院牆”,被譽為“中國現代美術的搖籃”。


中國著名畫家、教育家潘天壽曾說過:“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史繞過國立藝專就黯然失色,而繞過盤溪就定然會支離破碎。”

江北磐溪的“黑院牆”,被譽為“中國現代美術的搖籃”。


可惜而今,真的只剩一面牆和文字了!

江北磐溪的“黑院牆”,被譽為“中國現代美術的搖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