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名將鄭成功,大張旗鼓,北伐南京,為何遭遇慘敗?何以至此?

鄭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1645年(清順治二年,弘光元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鄭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率軍橫渡臺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台南市境內)的駐軍,收復臺灣,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 。

有《延平王集》行世。鄭成功死後,臺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臺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北伐金陵

鄭成功的準備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十九日,鄭成功在羊山之難以後經過半年多的整補恢復,聽說清朝於頭年二月調遣三路大軍進攻雲貴永曆政權,鄭成功於是再次大舉北征 。

抗清名將鄭成功,大張旗鼓,北伐南京,為何遭遇慘敗?何以至此?

鄭成功塑像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五月十三,鄭成功再次率領大軍從浙江沿海出發北上 。此時,鄭軍共有大小艦船三千餘艘,兵馬十餘萬,鐵人八千。他首先攻佔定海(今浙江舟山),全殲了清軍定海水師,焚燬船隻一百餘艘,基本消滅了清軍的海上力量,也解除了進軍長江的後顧之憂 。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為了牽制清軍對南明永曆政權的三路圍攻,鄭成功與張煌言配合 ,率領八十三營十七萬水陸大軍,北伐南京 。

鄭軍包圍南京

北伐軍水陸並進,不久,攻陷焦山和瓜州,攻佔了長江的重要門戶鎮江及其所屬諸縣。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二十六日,鄭成功部前鋒已至南京郊區,七月十二日,完成了對南京的圍困 。在此同時,張煌言率軍沿江而上,佔據太平、寧國、池州、徽州等四府三州二十二縣 。清廷知悉,舉朝皆驚 。

抗清名將鄭成功,大張旗鼓,北伐南京,為何遭遇慘敗?何以至此?

順治帝驚怒異常,驚慌失措,揚言下令親征。一旦南京再失,東南將不保。接下來,很可能整個長城以南的廣大漢族地區都會反清。想到這裡,順治帝徹底亂了方寸,提出想回關外的東北老家避風頭,遭到他的母親孝莊太后痛罵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七月初八,順治帝命內大臣達素為安南將軍,統兵增援江南。在鄭成功兵臨城下的時期內,南京城裡空氣緊張。八旗指揮官喀喀木擔心城中的百姓為鄭成功充當內應,想要大開殺戒,以絕後患。經兩江總督郎廷佐勸阻,才打消了這個念頭,南京也避免了屠城慘劇。當時南京城中家家戶戶緊閉門窗,一片肅殺死寂,連雞鳴狗吠的聲音都聽不到。城中糧價飛漲,百姓們又不敢出門買米,甚至有人因此餓死在家中。

清軍反擊

郎廷佐將南京城外靠近城牆的房屋燒燬,把近城十里之內的居民全部遷入城中。其次,貼出告示,安定民心,派兵嚴密查訪,杜絕內應,並嚴懲乘機盜搶作亂之徒。最後加緊儲備糧草,置辦武器,蒐集整修船隻。此外,增修船槳、繩索等物品,招募舵公、水手,為將來的水陸反攻做準備。

而此時,鄭成功在祭拜明孝陵的時候,也讓將士們飲酒慶慶祝,被為一時的勝利衝昏頭腦鄭成功,被清軍的詭計約降所迷惑,致使戰事拖延了一月之久。而困守南京城裡的清兵總督郎廷佐抓住鄭軍將士慶賀鄭成功生日、“飲酒卸甲”、戰鬥意志鬆懈的有利時機,指揮清軍水陸進襲 。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七月二十四,清軍南京最高指揮官喀喀木將八旗軍和綠營軍混合編隊,陸上分為三路,水上另有一路,殺出城去,與鄭軍作最後決戰,同時江蘇巡撫蔣國柱遣兵赴援 。其具體進攻方向如下:

第一路清軍,從東北、正東、東南、正南、西南、西北六個方向圍攻幕府山鄭軍主力。

第二路清軍,從西面攻擊幕府山。

第三路清軍,從北面進攻幕府山,並伺機焚燬長江上的鄭軍船隻,切斷其退回江邊的通路。

第四路清軍,從水路出發,由提督管效忠率領,攻擊鄭軍江面上的船隻。

清軍以火炮轟擊鄭軍營寨,然後便直接展開衝鋒,騎兵也都下馬步行作戰。不到半天時間,鄭軍多處營寨陣地相繼被清軍攻破,剩下的人馬紛紛向江邊潰散。鄭軍水師指揮黃安所部一面拼死抵抗,一面掩護岸上逃來的敗兵和隨軍家眷們撤退,先後從水中救起數千名跳入江中逃回的鄭軍士兵。激戰中,鄭軍水師共損失了大小船隻五百多艘。但他們最終抵擋住清軍的水上攻勢,掩護殘餘陸軍撤到船上,避免了全軍覆沒的悲劇。

鄭成功匆忙率領部隊退回金門、廈門,張煌言孤立無援,也退走浙東,北伐終告失敗。

兩軍損失

經過七月二十三、二十四兩天激戰,鄭軍的前鋒鎮、左先鋒鎮、援剿右鎮、後勁鎮、前衝鎮、宣毅左鎮、左武衛、左虎衛等陸軍部隊先後被重創或殲滅,其他部隊也有多少不等的傷亡。以每個鎮的人數為兩千五人來計算,鄭軍的損失至少在兩萬人以上。同時,還失去了提督、鎮將等高級將領多人。這場戰役是鄭成功軍事生涯中最慘重的一次損失。而清軍在南京之戰中獲得全勝,但也付出了相當高的代價。管效忠、梁化鳳等清軍將領都感慨,鄭軍是自己一生征戰中遇到的最強對手。

影響

鄭成功的準備鄭成功大軍由於遲緩了進攻時間,在各路清軍的反攻下,鄭成功軍遭受重創,大好形勢隨之逆轉 。而在陸地上堅持抗清鬥爭的張煌言也兵敗逃走 。北伐失敗後,鄭成功退守廈門。而此時只剩下西南地區的抗清鬥爭也日益變得暗淡了,抗清局面大勢已去,整個抗清形勢轉入了低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