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明實踐 構建美好精神家園

傳唱在校園的文明之歌、深入到樓院中的“小馬紮”微黨課、深受社區居民喜愛的垃圾分類體驗館……近年來,西寧市城中區以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為使命擔當,整合各類資源,凝聚工作合力,積極作為,健全完善各種實踐平臺,加快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工作。把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延伸到鄰里牽手、幸福食堂、“時間銀行”等服務群眾的各個方面,從室內陣地延伸到中心廣場、人民廣場等群眾聚集的地方,逐步取得實效。

西寧市城中區於2019年10月被列入全國500個試點建設區縣。截至目前,全區共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53個,覆蓋率達88%。

新时代文明实践 构建美好精神家园

瑞馳社區黨委書記孫寶茜為轄區黨員上黨課。

新时代文明实践 构建美好精神家园

社區居民在倉門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閱讀角讀書。

新时代文明实践 构建美好精神家园

文化志願者在倉門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排練。

新时代文明实践 构建美好精神家园

城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內,志願者輔導孩子繪畫。

新时代文明实践 构建美好精神家园

居民在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活動。

新时代文明实践 构建美好精神家园

瑞馳社區志願者調解鄰里糾紛。

在西寧市城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逐步紮實推進,全區的60個實踐(中心、所、站)中,隨處可見志願者的身影和臉上充滿笑容的市民。本報記者 陳曦 攝

區級文明實踐中心 用文化樹立精神高地

“從來沒有這樣的分離,每個人都被隔開了距離。從來沒有這樣的分離,你離開家開始了逆行……”3月26日,在城中區文化館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內,20多位來自全區各單位的職工組成的合唱團正在認真排練,洪亮的歌聲振奮人心。

“這是由我們文明實踐中心的文化志願隊成員自己作詞譜曲創作的歌曲《一直在一起》,排練好後要獻唱給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人們。”身為合唱團成員之一的城中區文化館館長黃海霞向記者介紹說。

據瞭解,城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區文化館為主體,通過整合圖書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街鎮綜合文化站、中心廣場百姓大舞臺、社區家長學校、未成年人成長驛站等資源於2019年7月正式掛牌成立,是面向全區廣大群眾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總平臺。在這裡,匯聚了來自各個領域的志願服務者,而其中最為特別的便是這支“文化志願隊”。

“裡面包括合唱、曲藝、音樂等十多個小隊,其中大多都是退休的市民,來自各行各業。他們經常進社區、農村進行公益性演出,就是希望用老百姓喜歡的方式將文明理念傳播出去,去年就演出了100多場。”黃海霞說。

為了將志願服務提供給最需要的人,實踐中心不僅免費開設了書法、音樂、繪畫等十多項文藝課堂,還免費提供筆、墨、顏料以及各類樂器的使用,讓家庭貧困的孩子能夠同樣享有學習愛好的權利。

“在這裡學習了半年鋼琴,老師對我很好,以後我學好了也要和老師們一起去表演。”對於年僅7歲的張愛琪來說,在這裡彈鋼琴已經成為她週末和假期中最開心的事情。

不僅如此,中心文化志願隊還通過“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文藝輕騎兵、新年詩歌會、社區文化旅遊藝術節、書畫展、社區文化娛樂充電站等活動持續豐富居民文化生活,用文化樹立精神高地。

街道文明實踐所 時代楷模引領文明風尚

“孫阿姨,這幾天身體咋樣啊,家裡有啥需要幫忙的嗎?”3月27日中午,魏永福提著一袋子蔬菜水果來到空巢老人孫貴英家,準備給老人做頓飯,再幫她收拾收拾家務。

身為2019年度“中國好人”,魏永福幾年如一日,關愛幫扶小區空巢老人的故事早已在倉門街轄區廣為流傳。最近他又有了一個特殊的身份,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時代楷模”志願隊成員。

自2019年街道文明實踐所成立以後,這支由轄區“中國好人”、先進模範典型32人組成的志願者團隊就開始忙碌在街道轄區的各個角落,入戶宣講、調解矛盾、開展幫扶……平凡的善舉最能夠打動人,身邊的榜樣也同樣更能夠激勵人。他們都是老百姓身邊最“平凡”的楷模,做著看似最微小的事情,但卻溫暖了無數人心。

“我們現在有350多名志願者,組成了18支志願者團隊,平日裡大家都各顯其能,傾盡全力幫助大家。截至目前已經開展了80多場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就是希望傳播文明的生活風尚。”倉門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楊延強介紹著轄區文明實踐所的情況。

然而成為轄區明星團隊的不只是“時代楷模”志願隊,“綠色環保”志願隊同樣表現不凡。

“口罩可以隔離病毒,但同樣也可能成為病毒源,大家一定要將廢棄的口罩扔到專用的回收桶裡啊!”在轄區內的垃圾分類體驗館中,身為“綠色環保”志願隊隊長的趙英正在對居民們進行著垃圾分類的知識講解,說起最近用得最多的口罩,她又著重提醒了幾句。

平日裡,這支由她帶領的志願者團隊也經常出現在街道與樓院之中,澆水、鋤草、打掃衛生……團隊的每個人都為綠色生活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在倉門街文明實踐所內,還有許多的志願者都在默默地奉獻,委員驛站中的政協委員、文化建設團隊中的“清風使者”……每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引領著文明的風尚。

社區文明實踐站 用服務架起“連心橋”

“食堂師傅做飯忙,美味可口都如願;老人做夢沒想到,沒進廚房吃得好;黨的恩情忘不了,老人心中大實話……”在城中區瑞馳社區的愛老幸福食堂中,一眼可見的便是轄區老人洪義德寫的表揚信。

“我們社區的老年人非常多,70歲以上的老人就1258人。每天來這裡就餐的有80多人,這兩天由於疫情食堂暫未開放,但是已經在做準備工作了。”社區黨委書記孫寶茜說。

對於這個老年人口基數龐大、位於城鄉接合部的社區來說,文明實踐站的重點工作就是要讓老人們的生活滿意。

“守初心、擔使命。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牢樹民本信念……”來到礦建小區的樓院內,孫寶茜剛在“小馬紮”微黨課上為樓院中的黨員上完主題為“初心與使命”的黨課,另一名講師李元昌便走到大家中間,準備開展一場防詐騙的知識宣講。

“轄區一共330名黨員,大多數都是70歲以上的老黨員,大家平時就愛搬個馬紮坐在院子裡聊天,所以我們文明實踐站就專門開設了這個‘小馬紮’微黨課,就是為了方便這些老人。同時轄區的民警以及醫院的醫生都作為志願者成了我們的講師,為他們講解一些與老年生活相關的知識。”孫寶茜說道。

由於轄區老齡化程度較重,文明實踐站的志願者平均年齡都在60歲以上。為了更好地開展文明實踐工作,社區還專門開展了“時間銀行”志願服務。

“每個老年志願者做完公益服務後,這些服務時間都會存入‘時間銀行’,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可以得到同樣的服務,就是想鼓勵老人們抱團式養老。”孫寶茜說道。

在瑞馳社區文明實踐站中,還有“俏夕陽”志願隊組織老人舉行文藝演出,豐富大家的文化娛樂生活;有“白衣天使”志願團隊定期為老人們上門體檢……他們用滿足實際需要的服務,架起了與老百姓之間的“連心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