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50不蓋房,60不種樹”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新大風歌


在農村從來都不缺少俗語老話,一直以來這些俗語老話都被當做經驗之談,直到現在,我們做事犯錯之後,還經常會被奚落成為: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所以很多時候這些老話還被當做至理名言使用,對於我們的生活、工作以及其他的方方面面,起到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俗語老話,隨著時代的更迭,生活的改變,已經慢慢的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像我們所熟悉的一句老話叫做:50不蓋房,60不種樹,這種老話還有沒有存在的意義呢?

在過去有種說法叫做:50不蓋房,60不種樹,70不做衣,這也又為何呢?這句老話還相當的流行,其實這也是根據當時的實際現狀,所演變成為的一句俗語老話,在過去的時候是非常正確的。自然也能夠得以流傳,但這句老何擱到現在,已經過時,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句老話的含義,就知道為什麼這句老話會過時了。

50不蓋房:過去人的壽命通常比較短,也被叫做人到七十古來稀。意思是能夠活過七十的人少之又少,人的平均壽命是相當低的。這跟過去的生活條件、醫療水平以及當時的種種現狀有關係,造成了人很難長壽,能夠活到70就已經算得上是長壽之人,而活到50歲,已經步入了老年,是不能夠在有精力去修建房屋,一來是沒有精力、財力修建房屋,二來即便房屋修繕妥當,自己也不見得有能夠活到住進新房,即是能夠住進去,也住不了多少時日,所以在過去50歲已經到了:知天命的歲數,對於修建房屋,已經失去了意義。

60不種樹:十年種樹,百年樹人。對於種樹,在農村是最為常見,也是很熱衷的,種植樹木,不但能夠起到遮陰的效果。在炎炎的夏日,能夠起到很好的遮擋陽光的作用,還能夠起到很好的抵擋風沙,防風固土的作用。最主要的是樹木生長一些年份之後,就能夠具有很好的經濟價值,能夠將樹木砍伐之後,賣掉換錢,所以種植樹木的好處還是頗多的,在過去活到60歲之後,就不建議在種植樹木,這也是跟過去人的壽命有關係,60歲種植樹木,樹木還沒有生長到遮陰納涼的時候,恐怕人已經不在,對於刨樹賣錢,更是談不上。就對於樹木的日常管理,這個年紀的老人也已經無心打理,照顧不上,所以種植樹木也是沒有多大的意義。

除了50不蓋房60不種樹之外,還有70不做衣,人到70古來稀,這個歲數的老人已經是生命的末端,製作新的衣服也是穿不了多久,而且過去生活條件相當的不好,給這個歲數的老人制作新衣,是很少人去做的,一來覺得浪費,二來也做不起。壯年、小孩的衣物都很難齊備,更何況對於一個70多歲的老人,跟加的難以實現。

這句老話其實也是過去的農村生活寫照,由當時的實際情況轉化成為朗朗上口的俗語老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面,確實具有一定的道理,但隨著生活條件的逐漸好轉,人的壽命已經延長了很多,現在的五六十歲,還屬於中年階段,只有到了70歲才算真正的老年人,60歲退休就是一個真實的寫照。所以這句老話已經不能夠在適用,只能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而論,對於這句老話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棒奔霸


農村老話“50不蓋房,60不種樹”,也就話結合當時的農村人的情況來理解才更有意義。在當時,農村人的平均壽命不高,也就60多歲。當人到了五十歲的時候,身體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大限什麼時候來。在這樣的時候,50歲農村人去蓋新房子。很可能在剛把房子蓋了沒幾年,自己就沒的享受了,而且蓋房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不像現在的人,錢一出,房子就可以起來的。那會兒,農村建房子,自己也是主要勞力。也就說,50歲的農村人,去花費很大的精力和錢財建了新房子,自己也不一定可以享受到。


而在60歲的時候,身體更加不行了。這個時候,在去荒地上挖窩栽種幾棵小樹苗。可能樹都還沒有成活,大限就來了。都說“十年育樹,百年育人”。一棵小樹要茁壯成長為一棵大樹,也要十年的時間。而那時候的,已經60歲的農村老人,根本就不好奢望自己可以把樹養大。所以說,在以前,農村的老人到了60歲的時候,也就別想著種樹得利什麼了。

所以說,這句農村俗話的意思是當人到了50歲的時候,就不要再去建新房子了,而到了60歲的時候,就不要再栽培樹木了。因為到了那個年齡,很多事情,就已經力不從心了。



但是,這句話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已經有一些不適宜了。因為現在的人,平均年齡已經達到了七十多歲。有時候,你在工地上都可以看到不少已經60歲的老人,還在工地上灑著汗水。因為現在的人們,生活好一些了,體能衰老的慢一些,但是現在的人們生活壓力更大一些。其實,現在可以看到一些60歲的老人繼續在奮鬥,得益於現在的醫療水平。


所以說,我覺得“50不蓋房,60不種樹”,不再適合現在的人們。因為他們現在有較高的生活水平支持,也有先進的醫療水平支持。不過,具體什麼年齡幹什麼,就看你個人的了。


著迷大鄉村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根據生活和勞作經驗總結出來的。俗語的覆蓋面很廣,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生活倫理,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便是關於生活的俗語,“50不蓋房,60不種樹”,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先來看50不蓋房,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人到了50歲後就不要在考慮蓋房子的問題了,這是為什麼呢?原因一,50歲以上的老人經濟能力變差。自古以來蓋房子就是一個家庭中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蓋一座房子往往需要花費一家人大半生的精力和積蓄。50歲以上的老人,此時兒女已經成家,老人的身體素質也一天比一天差,此時在蓋房子,不僅沒有充足了積蓄,也同樣沒有了足夠的精力,所以在蓋房子,往往會讓人無法抗受,所以在人到了50歲以後就不要在蓋房子。

原因二,新蓋的房子會影響子女和睦。在以前由於農村的生活水平較差、醫療水平較低,所以那個時候的人們的壽命普遍不高,50歲已經成為老人。如果在50歲在蓋房子時,很有可能自己住不了幾年便駕鶴西遊,而新蓋的房子則成為幾個兒女互相爭奪的財產,從而影響子女之間的和睦。

再來看60不種樹。這句俗語的意思是,當老人到了60歲後,就不要再種樹了。在農村樹木隨處可見,人們都喜歡在自家庭院內外、地頭等栽種幾棵樹。之所以說人到了60歲以後就不要在種樹,是因為一棵樹成材最少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以前人們常說人到六十古來稀,人能活到60歲已經算很長壽了,所以根本等不到新栽樹木成材時。其次到了60歲以上的老人,身體素質已經大不如從前,再幹像種樹這樣的體力活,身體已經無法消受,很容易生病,所以人到了60歲後,應好好享福,儘量少去操勞太多。

除了“50不蓋房,60不種樹”以外,還有一句,那就是70不做衣,意思是人到了70歲以後就不要在購買新布料製作新衣服,因為在以前70歲的老人已經很少見,新做的衣服很有可能穿不了多久就已經去世,所以不要再浪費錢財。

之所以在以前會有“50不蓋房,60不種樹,70不做衣”的說法,是和以前人們的壽命有關係,現在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醫療水平越來越高,八九十歲的老人已經很常見,所以有很多老話已經不在適應現在的這個社會。不過俗語也告訴我們,在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情這個道理卻依然很在理,大家還是要聽取俗語中的意見。


悠悠鄉村路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我們的祖先在漫長的生活中,得出來的經驗之談。不過很多俗語,在過去適用,可是在如今社會中,卻未必適用。這是因為現代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的緣故。那農村俗語“50不蓋房,60不種樹”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呢?下面容姐就來說說我的想法,希望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

50不蓋房

在古代的時候,曾經有過60不死活埋的說法,而且還有人生70古來稀之說,所以在那個時候,50歲的人,就已經成為了老年人了。在那個時候,50歲的人,可以說是不論從體力上,還是從心理上來說,都已經沒有那麼大的精力了。在要蓋房的話,就會讓自己覺得身心疲憊,不容易在完成的。

再有那時50歲的人,孩子都已經成家立業,自己的財力都會隨著孩子們成家,而耗費了很多,留給自己的錢財已經很少很長,再想蓋房已經沒有那麼多錢財了。因此才會說50不蓋房的。

現在50歲的人,因為生活水平提高,所以還在壯年。而且現在50歲的農村人,有男孩的家庭,很多都沒有結婚。因此50歲了,還要修房蓋屋,甚至是努力賺錢,為了孩子在城裡買房而努力奮鬥。孩子結婚的家庭,也是不用再翻蓋房屋了,可是很多還都戰鬥在生產一線上的。

60不種樹

上面容姐說了,古代人到了50,都已經到了老年,那到了60以後,就會更是老人了。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的身體會有行動不便的情況,心境也會變得低沉了很多,因此就不會再栽種樹木,總覺得即便是自己種下以後,也會享受不到樹木帶來的收益。

容姐的老媽今年80多了,前年老媽村裡給種核桃樹的時候,老媽就說即便是管理,也不容易等到長核桃的。容姐總會告訴老媽說,我們這裡還有百歲老人的,人家身體還很好的,老媽和人家比起來,還是年輕人的,從而給老媽打氣,讓老媽更加堅強。

總結

古代人們生活艱苦,生活水平也低,因此人老的也比較早一些,所以在50~60歲的時候,就已經是年歲不小的人了,他們就會覺得體力、精力、財力、物力都和以前相差很多了,因此就會減少不必要的花費,不再種樹養花,害怕自己等不到收穫。其實古代人們也有長壽的很多,比如乾隆就活了80多歲的。你們說是不是?


農村容姐說農村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農民的日子也比以前要強過很多倍了。在農村裡就算是一些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也不用為吃不飽穿不暖發愁了。因為國家對於這些“五保戶”都是相當照顧的,不僅每個月會有一定的養老金,定期有營養補給品,而且對於一些行動不便、生活如果不能自理的還能搬到養老院去住。但是多數的老人還是喜歡在農村裡居住,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還是在自家住著舒服。平時還能找村裡的一些老夥伴們聊聊天,以此來打發時間。聽村裡的老人們聊天,也能學到很多的知識。今天農夫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就是農村老人教給我的,即“50不蓋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該如何理解呢?有啥說法嗎?

我們先來看看“50不蓋房”,其字面的意思是說人過了50歲這樣的年紀,就不要再去蓋房子了。無論是自己家蓋房子,還是去幫助別人家建房子,都不要去幹這些危險的事情了。人到了50歲以後,在古代的時候應該是兒女們都已經成家了,並且到了抱孫子安享晚年的時候了。畢竟在古代的時候人結婚比較早,而且人的壽命也不是很長。

俗話說“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到了這個年紀做任何事情就不要刻意去追求結果了,因為餘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在我們這裡有個習俗,人到了50歲以後就要開始準備“身後事”了,提前準備好壽材壽衣。所以餘下的日子本來就不多了,也就沒有必要在動心思和金錢來建房子了。畢竟建房子是很累人又傷神的事情,風吹雨淋的都是重體力勞動,這樣搞不好身體吃不消反而還帶來一些病痛。建房子的本意是想要住得舒服一些,可是如果在建房子的時候身體生病了,那就要花費更多的錢財,這是得不償失的。

再來看看“60不栽樹”,意思也簡單,說的是在60歲這個年紀了,就不要再去栽種樹木了。俗話說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棵樹從栽種下去,等到它長大成材,是需要很多年的,至少需要十年,有些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這個期間栽種樹木,等到成材了自己也用不上。其實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說,到了60歲這個年紀,就不要再去為子女的事情操心了,兒孫自有兒孫福。這麼一大把年紀了還去栽種樹木,一方面是自己身體吃不消;另外一方面是樹木成材了,到時候自己也不在了,搞不好子女們還會為了分割財產而發生糾紛,所以這個樹木也暗指的是家產。人年紀到了,就要懂得知足常樂。

最後來說一說“70不做衣”,指的是到了70歲以後,就不要在製作漂亮的新衣服了。“人生七十古來稀”,在當時能活到70歲這樣的已經是高壽了,是相當稀少的,只有一些身體健康的老人才有這個運氣。在農村還有著“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的說法,意思是說70歲的老人來家中做客了,如果不願意留宿就不要強留,要尊重他們的意願。而80歲的老人也吃不了多少東西了,就不要留下來家中吃飯。90歲的老人來家裡了,他想要站一會就不要勉強他坐著。因為這些年紀的老人,隨時都可能離開我們而去。所以70不做衣,一方面是他們也穿不了多久,浪費錢財,另外一方面是到時候這些衣服留下來了容易讓親人睹物思人。這一點農村很多的老人依然如此,一年都捨不得買一件衣服,總是認為年紀大了,買衣服是浪費錢財,不如把這些錢留給後輩們花。

古人這話在當時確實充滿了智慧,但在今天有點過時了。現在農村裡很多五六十歲的老人還在外面打工掙錢,就是為了給兒子存錢買房,爭取讓孩子早點成家。而有些七八十歲的老人,也天天穿得漂漂亮亮的出去跳廣場舞。畢竟時代不同了,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對於這句俗語,你是怎麼理解的呢?歡迎留言告訴小編!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贊、分享和關注農夫也瘋狂,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致謝)


喜歡就請私信我


50不蓋房,意思是說到了50歲了,孩子們都成家立業了,頂樑柱交給下一代了,自己所有的資產除了用之外百年過後交給下一代,再說要蓋房還得小輩說了算,有些在城裡買房不喜歡回農村,即使要蓋小輩自己蓋,做父母的資金資助一下,款式上來說,你蓋他未必是他們喜歡的,所以人過中年,大事放給小輩們決定為好!

六十不種樹,在以前科學不發達,就有人到70古來稀的說法,種樹得有好幾年或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有收入,60歲的人了,不會去做自己付出而沒有收穫的事。當然這話是過去說法,現在不同,經濟條件和身體好的,有愛好的不管什麼年齡都會種,為自己也好,為下一代也好。都無所謂,自己想種就種,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也未嘗不可。


山村農夫輝哥


“50不蓋房,60不種樹”這是前人留下的俗語,大概意思是50歲了不要去建房了,60歲了就不要去種樹了。

既然是俗語,口口相傳,應該是經驗之談,肯定當時有它的合理性。以前農村生活條件差,壽命普遍不長,50-60歲可能大部分已經很老了,無法完成建房這麼重任務,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發出的感慨。

60不種樹,大家都知道十年樹木,可能種下了也等不到它成材的那一天,乾脆不種了吧。

我覺得應該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趁年輕把這些大事要趁早做起來,不要等老了徒留感慨。

而現在農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的平均壽命也延長了,50-60正工作在生產建設一線,是生產建設的主力軍,早就不存在這一說了。如果有也是懶惰不求上進少數人的推脫之詞吧。

現在提倡環保,人人在守護綠水青山,人人種樹是義務,沒有年齡限制一說。其實古時候也有愚公移山的精神,“50不蓋房,60不種樹”現在看來有點消極片面了。

趁身體還幹得動,想改變現狀,趕緊行動吧。







九龍飛仔


“50不蓋房”,它的字面意思是說到了50歲以後,就不要再去想著蓋房子的事情了,也不要從事蓋房子相關的工作了。這是為何呢?在古代的時候,人結婚都是比較早的,像男人都是20歲左右就基本都已經結婚了,而到了50歲以後基本上子女也已經各自都成家了。這個時候不要再去建房子,也是出於幾個方面的因素考慮。第一是古人的平均壽命都不太長,50歲就已經是老年人了。這個年紀再去蓋房子,自己以後也住不了幾年了。到時候自己離開了,留下的房子還可能成為子女們爭奪的家產,可能會導致子女之間的不和睦。

第二是50歲的年紀大了,建房子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錢財,而且還要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錢財方面還好說,但是年紀一大把了,還整天從事重體力的勞動,風吹雨淋的身體很容易吃不消。到時候萬一生病了,或者是摔倒受傷了,那就會更加加重家庭負擔了。所以如果自己有房子,就簡單修補一下就行了,沒有必要在這個年紀還去再建一棟房子,還不如把這些錢財留著養老。

“60不種樹”,字面的意思也比較簡單,說的是到了60歲以後就不要再去種樹了。因為老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棵樹要長大成材,一般都是需要很多年的時間的,有些甚至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可是到了60歲以後,再等上十年以後才成材,那這樣的樹木栽種了自己也沒能受益。另外栽種樹木一般都是在春天進行,而春天的雨水多,並且天氣也是變化莫測的,60多歲的老人還去山裡面栽樹,一來年紀大了,身體不如從前了,容易在山裡面路滑摔跤,二來是可能因為淋雨而感冒發燒。所以到了60歲的年紀了,就應該好好享福了,不要再去操勞太多了。更不要去為子女而操心了,要明白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牛馬。



消費導讀


這句農村俗語的完整版是:“五十不蓋房,六十不種樹,七十不裁衣”,這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呢?

人們常說,要在對的時間裡做對的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到了五十歲之後就不要蓋房子,六十歲之後就不要種樹,七十歲之後就不要時常裁剪縫製新衣服了。前人之所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跟過去人均壽命低有很大的關係。

五十不蓋房

解放前,由於醫療衛生條件差,並且常年的戰亂,還受瘟疫和災荒等因素的影響,我國人均壽命不足40歲。新生兒成活率低,大量的青壯年戰死在沙場,即使有些躲過了戰爭,也很難逃脫瘟疫和災荒,因此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之說。

就過去的人均壽命而言,五十歲已經是暮年,身體已經每況愈下。而建房子是一件大事,不僅費神費力,還要花費大量的金錢,有些人還因此背上債務,就好比現在的房奴。

五十歲的人,已經沒有那麼好的精力去操持那麼大一件事情。而且資金不夠時,親戚朋友擔心其還款能力,也不一定會借。就跟現在到銀行貸款按揭一樣,越年輕的貸款期限越長,年紀太大又沒有什麼東西抵押的話,銀行不會貸款,這其實是一個道理。

就算勉強把房子建好了,自己也住不了幾年,還可能因為過度勞累弄垮了身體,自己受苦不說,還拖累了子孫。而且過去結婚相對較早,到了五十歲,兒女應該早已成年結婚,正是立業建功的時候,這時不讓其努力還待何時?因此自己沒有必要再去打拼,不如在家含飴弄孫,安享晚年。

六十不栽樹

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棵樹從栽下到成材至少要十年。而像我們山區用來建房的杉樹,在沒有化肥的年代,從一棵樹苗到可以用來建房子,一般要二十年左右。六十歲才栽樹的話,在那個年代已經沒有幾個可以等到這些樹木成材,享受它們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了。只能說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而種樹需要開荒墾地,那是一項繁重的體力活,六十歲的老人很難吃得消。而且樹苗栽下去之後,後期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護理,不然成活率就低。成材所需要的時間也會更長,有可能會是虎頭蛇尾,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七十不裁衣

那時七十歲的人已經很少了,能活到這個歲數的人也不一定身體就好,行動也不一定都方便。曾經還有一句俗語道:“六十不勸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七十歲的人,別人都不敢將其留宿到自己家裡面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沒了,就沒有必要時時裁剪縫製新衣服。一來出門的機會很少,二來是過於鋪張浪費。

因為那時如果不是財主家,尋常百姓一年到頭難得添置一件新衣服,老人成天呆在家裡面,著裝也不用那麼講究,不如把機會讓給家裡需要拋頭露面的年輕人,那樣衣服的利用價值更高。而且年輕人穿的體面點,出門辦事也相對容易些。對於中國的大多數老人來說,子女的幸福就是自己最大的願望。

綜合上述,前人總結出了“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裁衣 ”這樣一句俗語,以此警醒後人。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人口平均壽命已經大大增加,據國家統計局透露,2015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6.34歲,五十、六十隻不過是中年。

而且老年人口中,身體健康和基本身體健康的佔到82.35%,只有2.6%的生活不能自理,所以這句俗語在現在已經沒有什麼現實的意義。當然,不管在什麼年代,努力都要趁早,因為越年輕精力越充沛,你說呢?


知微隨筆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俗語說的其實就是民間流傳的通俗語句,並無道理,只是你在意或不在意。那麼首先來回答50不蓋房來回答。

在農村老家就是蓋房,建房這一說,在城市呢是買房,但是對我們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項大事,農村建房花費也是很大是,有的奮鬥半輩子才建起屬於自己的一套房子(或買一套房子)50歲,在農村俗話來說就是“土埋半截的人”算是知天命,退休的年紀了,退休了就要享福了,把錢留著養老,防老,就算是蓋房子,也是子女的事情了,家庭的重擔已經交給下一代了,最多也是出點錢,出力就算了。

60不種樹的意思是,由於樹木成材時間非常長,固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說法,所以六十歲以後再種樹,有可能你不能親眼看見樹木長成參天大樹的景象,就是也沒必要去做長遠的打算了,不如把精力放在其他方面,看看孩子,陪陪老伴,曬曬太陽,享受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