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吃飯難”遭遇疫情,無人零售這波浪潮下的無人餐飲或迎轉機?

時間已經來到了2月末,全國各地的“復工潮”不斷湧來,企事業單位員工的遠程辦公狀態結束,朝九晚六的通勤生活再次開始,但是線下餐飲店大多還是暫停營業的狀態,外賣也不能天天吃,點外賣還要擔心配送過程中看不到的風險……“吃飯難”成了重回寫字樓白領們的棘手問題。

正在這個剛需大增的節骨眼,無人零售成了天然的最佳解決方案。

回望兩年前的2017-2018年,無人零售逐漸演化出無人貨架、無人便利櫃和無人超市三種形態,新項目不斷冒頭,果小美、猩便利、繽果盒子、F5未來店、小麥鋪等創業公司一時間獲得矚目無數,無人零售概念一下子成了行業追逐的風口,每日優鮮、京東、蘇寧、順豐等各行業巨頭也紛紛入局。

但從2019年起,無人零售概念逐漸遇冷,且不斷傳出企業裁員、業務關停的消息。

從捧上天到踩到地......無人零售的發展在短時間裡坐了一趟過山車。而在2020年開年,一次全民居家防疫、不願和他人接觸的日子裡,無人零售讓大家深刻認識到“無接觸購物”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由此意外的重新迎來歷史機遇。

無人零售有沒有可能從此翻身,成為零售模式的中堅力量之一?餐飲業在其中又將如何介入,讓“無人餐飲”也從此成為外賣之外的新增量渠道?

當“吃飯難”遭遇疫情,無人零售這波浪潮下的無人餐飲或迎轉機?

對於無接觸的無人零售,能否成為高頻消費習慣將是關鍵

疫情期間,火神山、雷神山的無人超市特別吸睛。2月2日,一家無人超市在武漢火神山醫院開始營業。據筷玩思維瞭解,這家超市由湖北中百倉儲和阿里巴巴旗下淘鮮達團隊合力搭建,整個過程只用了不到5個小時。這家嚴格意義上的無人超市,沒有售貨員和收銀員,消費者從挑選到購買全程都是自助式完成,結算處也是掃碼支付。同樣,雷神山的24小時超市也是如此。

傳染病來勢洶洶且非常危險,看不見又摸不著,“無接觸”成為為數不多大家能夠做到的防控方式,對應到日常消費就是物品交接時儘可能少發生接觸。

無接觸的無人零售把安全需求和消費需求整合起來,跨越時間、空間限制,不受人工作息的影響,將病毒人傳人的週期性影響降到最低,能夠持續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下進行生產和交付。

在一些社區,自從開始嚴格盤問出入後,住戶們就不方便再去超市採購了。從消費者角度,現在出門本身是一件有風險的事兒,加上進出都需要出入證,進門需要測體溫,整個過程變得越來越麻煩,這也讓大家出門的積極性大大降低。

在外界規定給予的壓力和基於自身效率的考慮下,不少人都最終選擇把一部分的購物額度分配給了就近模式,而樓下的無人便利店就是最精準的匹配。牛奶、酸奶、方便麵、瓶裝水等帶包裝的方便速食物資,都可以在無人值守的貨架上買到,無人零售的存在減少了與人接觸的機會,直接降低了感染風險。不過,這只是特定時期的消費模式,如果沒有疫情,在我們的消費習慣裡,無人零售還只是一個小眾方式。

但不可否認,在疫情期間,社區用戶的消費習慣正在發生變化:首先,大家會選擇更便利、人流分散的社區門口、開闊區域採購日常所需;其次,大家更偏好即時購買,儘量縮短交易時間;最後,顧客通過網上預訂、到櫃提貨來減少交易時間和等待時間。

當“吃飯難”遭遇疫情,無人零售這波浪潮下的無人餐飲或迎轉機?

或許,這種習慣會因為疫情向好而減弱,但由於已經經過充分教育,消費者對於無人零售本身,一定會有更多認知和高於疫前的使用率。無人零售企業則需要強化自身的優勢,不斷滿足新的需求,才可以在疫後不回到原點。

是機遇也是挑戰,對於無人零售的多重考驗仍在繼續

雖然在特殊時期擔當重任,同時不斷滲透社區、培養客戶消費習慣,但無人零售仍要面臨相當的考驗。

首先是對運營的考驗。在疫情最嚴重的武漢,應當也是對無人零售需求最大的,但是,同樣要面對因封城封道對自動售貨機補貨、運維的影響。社區的無人零售也要經歷前置所有程序的人工倉儲配送、人工裝櫃,這就需要面臨消毒防護措施是否做到位的考驗。

一般來說,無人零售貨櫃運營者們能夠拿出的方案是對自家倉庫、配送車、配送工具、貨櫃等進行多次消毒液噴灑消毒,員工上崗前全身噴灑消毒並檢測體溫,同時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護措施。

還有一個考驗是對無人零售在社區、辦公區運轉時品類選擇問題。和傳統的商品販售機相比,現在應用的智能貨櫃的選品種類已經有了一部分提升。在識別商品的能力、兼容不同形態商品的性能性上都有提升,因此可以容納更多品類的商品以及軟、硬、異型包裝形態的商品。

在選品範圍上也更加廣泛,這意味著貨櫃可提供的商品品種更多、用戶可選擇的內容更多、受眾群體也相應增多、客單價和銷售額相應增長,這是一連串的利好。比如在此次疫情期間,能夠提供更多代餐類食品、預包裝食品的無人零售貨架就有更高的銷售額。也就是說,能夠解決某一類人群的某一種剛需是保證銷售額的根本,而SKU的豐富度則可以進一步提升整體的銷售數據。

上述這些都需要更多技術上、流程上的積累和分析才能夠實現,同時在運維效率上也會面臨更高的要求,這也將是下一個階段無人零售要核心發力的地方。

當“吃飯難”遭遇疫情,無人零售這波浪潮下的無人餐飲或迎轉機?

基於無人零售模式之下的無人餐飲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如果在不能去餐廳、又不想叫外賣時,無人零售櫃可以售賣每天更新的鮮食,將會是怎樣的場景?這就要涉及到“無人餐飲”、“便利餐飲”,這是個很多人都想做但大概率沒能做好、做成的項目。

無人零售、便利店曾經被看做是來勢洶洶入侵餐飲業的新物種、新對手,但沒過多久,餐飲也開始反侵無人零售。

2018年8月,“叫板”三大外賣的飯美美F+鮮食外賣平臺上線;同年9月10日,智能便利店企業“小麥鋪”發佈了智能便利店5.0版本和智能移動餐車,並同時推出了小麥鋪廚房的“大師之味”計劃,集中發力便利餐飲……但是,便利餐飲一直想攻佔的是外賣的領地,想要讓習慣了在平臺下單點外賣的人轉而使用智能自助售餐機來自提食物。這樣的生存路徑在外賣已經深入人們生活的時候,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但是在無人零售得到新發展機遇的如今,便利餐飲也迎來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在此次疫情期間,原本並不受重視的餐飲無人零售也再次獲得關注,各種盒飯自動販賣機、麵條自動販賣機、果汁自動販賣機、冰淇淋販賣機等有了用武之地。

只是,這些都有些來得遲了。在摸索中的便利餐飲很多都已經難見蹤跡,並沒有機會借力發展了。比如曾經聲望不小的“小麥鋪”就是基於智能移動餐車來做便利餐飲,其推出的“大師之味”是小麥鋪廚房與川菜等菜系的大師合作,基於名師的菜品配方製作便利餐飲,並採用工業化的模式進行口味還原和量產。在筷玩思維看來,智能便利店和智能移動餐車是便利餐飲的兩大交付終端,主要適用於社區、高校和辦公區域等場景。

但是這些嘗試一直以來都舉步維艱,無人餐飲、便利餐飲的發展比無人零售更難。未來,要讓無人餐飲成為消費者的積極選擇之一,還要做好產品設計、物流保障、自加熱技術等多個方面的現實問題。

當“吃飯難”遭遇疫情,無人零售這波浪潮下的無人餐飲或迎轉機?

結語

自2016年開始,無人零售便作為零售新業態迅猛發展,即使經歷2019年的低潮,存活至今的品牌仍有著持續的生命力。據艾瑞諮詢報告預測,2022年中國無人零售交易額將達到1.8萬億元,用戶規模將逼近2.5億人。

作為離消費者最近的渠道之一,無人零售承受的期待值也越來越高。經過2020年的這次嚴峻疫情,更多人也意識到了無人零售的特殊價值,其將是補足居民餐飲、民生缺口的重要渠道之一。

從無人零售到無人餐飲更是一個巨大挑戰,同時也是相當的機遇。事實上,不僅僅是創業企業,傳統餐飲門店同樣可以考慮如何和多方合作,在無人值守模式下也能為消費者提供即熱即食的用餐體驗。未來無人便利餐飲的空間會隨著新的消費群體、新的消費習慣的拓展和培養變得越來越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