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驚奇!足協球隊中性名政策凸顯急功近利 足球文化成一紙空話

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各級足球聯賽球隊改名為中性名的工作也在推進中。雖然這項工作進展比較緩慢,但是也在持續不斷地推進當中。不可否認的問題是很多投資商投資球隊本身就帶著極強的目的性,希望通過球隊宣傳自己的企業。因而如果球隊都強制更改為中性名,恐怕會打擊很多投資商的投資熱情。

腦洞驚奇!足協球隊中性名政策凸顯急功近利 足球文化成一紙空話

足協作為行業的管理者,中性名政策的出發點無疑是好的。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中超、中甲等各級聯賽的球隊名稱似乎都成為廣告。而隨著投資商的更迭,球隊的名稱甚至於註冊地也隨之更改,這樣不利於足球運動的發展以及足球文化的形成。但是足協的政策卻顯得十分突兀,甚至於可能產生副作用。

申花曾經更名為綠地 但是申花已經成為了信仰

上海申花以及江蘇蘇寧隊可謂是一對天生的對頭,這裡不去說兩隊的恩怨情仇,而是談一談兩隊的改名歷程。上海申花隊友一段時間要改名為上海綠地隊,而江蘇蘇寧隊的原名是江蘇舜天隊。

腦洞驚奇!足協球隊中性名政策凸顯急功近利 足球文化成一紙空話

當時間退回到1993年,申花集團正式收購上海足球隊,從此上海申花隊正式成立。直到2014年,上海申花隊雖然名稱都有變動,但是申花兩字一直在隊名之間。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申花已經成為了上海足球的代名詞。2014年隨著綠地集團入主,球隊也正式更名上海綠地俱樂部,申花兩字也第一次從俱樂部名稱中去除。雖然當初申花是作為冠名商的名字出現的,但是經歷20年的沉澱,申花兩字也擁有了更為豐富的內涵。為了爭取申花兩字的迴歸,球迷都表示了抗議,因此在球迷的再三爭取下,申花兩個字在次年還是回到了球隊的名稱中。

腦洞驚奇!足協球隊中性名政策凸顯急功近利 足球文化成一紙空話

所以本次足協要求更名的球隊名稱中沒有上海申花隊。

江蘇蘇寧強勢入主更名成功 後續問題依舊不少

反觀江蘇蘇寧隊卻成功更名成功,其前身是江蘇舜天隊。2000年舜天集團正式接手球隊病更名為江蘇舜天隊,一直到2015年被蘇寧集團接手。對比申花的更名經歷,江蘇蘇寧隊之所以能更名成功,是因為舜天兩個字並沒有作為足球文化影響著球迷。不可否認的是江蘇足球文化很濃度,但是江蘇舜天時期球隊的戰績並不是十分的出眾。球迷認可的是江蘇足球,而不是舜天兩個字,因而隨著蘇寧高調入主,球隊更名也在情理之中。

腦洞驚奇!足協球隊中性名政策凸顯急功近利 足球文化成一紙空話

而後,江蘇蘇寧在隊內推行了去舜天化的政策,雖然球迷對這樣的行為不接受,但是卻也沒有太多的反感。而之後江蘇蘇寧之所以出現球迷倒戈的事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俱樂部想要去江蘇化,這已然觸及到球迷的底線。江蘇球迷對於球隊的最大認可就是這是江蘇隊。

腦洞驚奇!足協球隊中性名政策凸顯急功近利 足球文化成一紙空話

強烈的對比反差 中性名政策該何去何從

球隊以冠名商的名字命名,這事中超聯賽走向職業化的必然。國外聯賽經過上百年的發展才發展到如今的局面,而經過短短几十年發展的中超還有許多問題。目前的中超是依靠著投資商的熱情才能夠生存下倆,一旦中性名政策一刀切地實行,恐怕很多投資商就會選擇撤資。年初的轉會窗口異常冷清就反應了很多的問題。

腦洞驚奇!足協球隊中性名政策凸顯急功近利 足球文化成一紙空話

雖然足協確定了哪些球隊可以不用更名,但是諸如廣州恆大這樣有著廣泛影響力的俱樂部卻不得不面臨著更名的情況。廣州恆大雖然入主球隊只有十年的時間,但這十年卻達到了讓其他球隊難以企及的高度,取得了中超八冠王以及亞冠兩冠王的傲人戰績。恆大兩個字已經深深融入球迷之中,成為了一種足球符號。這樣的隊名也需要更改嗎?

因此建議足協可以對俱樂部更名進行引導,讓球隊不要頻繁更名。對於已有的球隊名可以予以保留,對未來更名則可以進行嚴格的控制。或許這樣的政策就具有了可操作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