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产业链将崛起 龙头股望成未来3-5年的大牛

路透社最新消息,特朗普政府的高级官员已经制定了可能伤害到中国华为芯片供应的新规则。

自2018年美国对华为制裁以来,美的态度一直是飘忽不定。对华为制裁的宽与严与其政治形势密切相关。

当下全球疫情扩散,中国虽是率先受到疫情影响的国家,但快速的控制使得中国成为最先从疫情中爬出来的国家,而欧美国家目前还处在疫情的水深火热之中。

此时为限制中国经济发展的快速恢复,尤其是科技领域的追赶超,美国特朗普政策将对华为展开更为严厉的制裁可以说是预期当中。


华为产业链将崛起 龙头股望成未来3-5年的大牛

那么这则消息将对华为产业链形成怎么样的影响呢?

针对路透社的消息,在对CNBC的采访中,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是这样说的:“中国政府不会坐视华为任人宰割。我相信会有反制措施。”

这个反制措施不排除使用美对我们的方式,以涉嫌国家安全禁止美科技公司在国内的业务。单看美去年制裁华为对美企业的影响,我国若采取这个措施对这个对于美国的企业打击将是非常大的。

回来我们再看该事件对华为产业链的影响,美制裁华为,难道华为的产品将不再对外供应吗,不可能的。所以徐直军直接表示,如果美国的规则修改生效,华为将有替代公司为其生产芯片。

所以说,该事件对华为产业链来讲,是机遇。

华为产业链将崛起 龙头股望成未来3-5年的大牛



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华为产业链。

按照华为产品中重要的两项业务:一个是手机业务和运营商通信设备业务。

手机业务

华为手机供应链包括三块:一块是给华为手机供货的零部件厂商,一块是上游的半导体厂商,还有一块是材料和设备厂商。

零部件这块,关键零部件如屏幕、电池、声学、摄像头模组大部分均是国内供应商提供,高端柔性 OLED 已经由京东方开始替代,并逐步放量,光学镜头和模组、电池等方面国内厂商已经全面崛起。

主要的上市公司有立讯精密、蓝思科技、星星科技、歌尔股份、欧菲光、京东方A、TCL科技、长信科技、德赛电池、安洁科技、领益智造、信维通信、硕贝德等。

上游的半导体厂商中,主要是芯片这块,目前来看是华为一个相对的弱点。但从华为最新发布的手机来看,价值量最大两大芯片麒麟和基带芯片已经实现了自产。价值量其次的内存和存储尚无法实现自产。传感器器件整体自产率比较低。

相关公司有海思、紫光展锐、联芯科技、联发科、紫光国微、圣邦股份、全志科技、瑞芯微、华大半导体、闻泰科技、卓胜微、兆易创新、合肥长鑫、长江存储、韦尔股份、汇顶科技、中芯国际、通富微电等。

主要关注内存和存储以及传感器领域的替代机会,主要企业有代替西部数据的紫光国微,替代三星、海力士、美光的兆易创新,国内传感器企业苏州固锝、汉威科技等。

从材料端来看,5G 所需高频高速材料目前依然集中在美国罗杰斯,国内生益科技和华正新材已经实现 PTFE 材料的规模供货,碳烃材料生益科技已经具备量产能力和批量供货。

运营商业务

华为自2014年华为攀升至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开始,其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一直名列第一,2019年华为电信设备占全球的比例近30%,依然是全球最大主设备商。


华为产业链将崛起 龙头股望成未来3-5年的大牛

通信业务主要分为无线侧设备,光通信设备,数通产品及交换机设备以及服务器四类。

无线侧设备当中,大部分器件 自主可控。部分模拟芯片仍需进口。基站侧天线、滤波器、PCB、覆铀板、连接器等均有国内供应链公司参与。

主要公司有通宇通讯、飞荣达、东山精密、武汉凡谷、大富科技、世嘉科技等。

光通信设备中,光模块及无源光器件自主可控水平较高,光模块芯片自给率较低。光纤光缆和有源光器件我国已经实现完全自主可控,主要厂家有长飞光纤、亨通光电、光迅科技等。

光模块芯片国内研发企业有光迅科技、中际旭创、新易盛。产品相对低端,距离全球领先厂商技术上有一定的差距。

数通产品及交换机设备中,涉及到大量的芯片包括:交换机芯片、高速接口芯片以及以太网PHY、XPON 局端和终端芯片、以及路由器芯片,供应厂商目前主要为美国的博通、LSI、PLC,但华为海思已经有部分技术储备。所以这一块是美国制裁华为芯片时,华为最大的短板。国内做这一块的厂商有盛科网络、矽昌通信,但替代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服务器领域,CPU 华为海思可以替代,存储器依赖国外进口,但国内厂家有望实现替代。华为的服务器系统中,CPU 已经部分应用了华为海思鲲鹏系列芯片,而存储器主要依赖美光、SK 海力士、希捷、西部数据,国内兆易创新、长江存储有望实现替代。


华为产业链将崛起 龙头股望成未来3-5年的大牛



总的来说,在华为产业链中,大部分产品都可以实现国内供应商的部分和完全供应,如果美国严厉制裁华为,我国供应商将加速完成国产替代步伐 。

而芯片方面,华为在模拟芯片、射频芯片、高端交换路由芯片、高速接口芯片,数模转换芯片、光通信芯片等方面还需要依赖进口。存储领域,国产替代率不高,传感器国内外也是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将对国内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也是迎来发展大机遇。国内相关企业可替代企业有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紫光国微、兆易创新、长江存储等。国内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的传感器领域的苏州固锝、汉威科技、盛科网络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