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欧洲的匈人到底是不是匈奴人或者和匈奴人有没有关系?

叶尼塞河林海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日逐王比被南边八部拥立为南单于,率部众到五原塞请求内附,得到东汉朝廷的允许。从此以后,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

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军分四路进攻北匈奴,追击北匈奴至天山和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耿秉率领军队出击北匈奴,北匈奴降者达二十余万,汉军出塞三千里,直至燕然山,命班固刻石而还,这就是“勒石燕然”。

北匈奴被东汉军队重创后,东汉的军事力量在西域对北匈奴造成巨大压力。随后,北匈奴开始西迁。公元160年左右,北匈奴开始从乌孙国向西迁徙至康居国,并在此休养生息,蓄势蛰伏。经过两百多年的蓄势蛰伏,匈奴的势力不断壮大。匈奴人随即展开了其向西的征伐之路。

匈奴西迁路线图

一、征服阿兰国和东哥特

公元360年,匈奴向其西北的邻居阿兰国发动进攻,阿兰国王被杀,阿兰人被迫向西逃亡。至此,匈奴人彻底征服了阿兰国,震惊了罗马帝国以及其他西方部族。

公元375年,匈奴人大军渡过顿河,进入东哥特境内。在强大的匈奴骑兵的进攻下,东哥特的步兵节节败退,死伤无数。结果年迈的东哥特国王赫曼瑞自杀,同时一部分东哥特人投降匈奴,其余东哥特人向西逃亡至西哥特境内。匈奴对东哥特的征伐引起了整个日耳曼族的恐慌,导致其向罗马美国寻求庇护。

二、迫使东罗马进贡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公元400年,匈奴人在乌尔丁的领导下,又开始大规模向西征伐,占领了多瑙河盆地,同时攻入意大利。迫使多瑙河流域的各部族向西罗马帝国的腹地转移。匈奴的扩张,使众部族拥入西罗马帝国腹地,对西罗马帝国的统治造成极大威胁。

公元422年和公元426年,匈奴人在卢加的率领下,两次蹂躏东罗马帝国的色雷斯和马其顿,迫使东罗马帝国向其进贡。

三、“上帝之鞭”阿提拉

公元436年,阿提拉杀害其胞兄,独自统治匈奴帝国。与其前辈相比,阿提拉更富野心和侵略性。在阿提拉的统治之下,匈奴帝国实力达到顶峰。阿提拉及其匈奴铁骑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

“上帝之鞭”阿提拉

阿提拉掌握实权后,发动了针对北欧和东欧的大规模战争,日耳曼人额斯拉夫人在匈奴的猛烈进攻下,纷纷投降;撒克逊人为躲避匈奴,逃亡至英伦三岛。经此一战,匈奴帝国东方和北方得以巩固。

公元447年,阿提拉率军大举进攻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接连战败,使匈奴骑兵得以深入东罗马帝国境内,并直逼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皇帝为缓解匈奴人的威胁,被迫与阿提拉签订和约。

匈奴帝国

至此,匈奴帝国的疆域东到里海,北至波罗的海,南通阿尔卑斯山脉,西达莱茵河。随后,阿提拉又将目光转移至西罗马帝国。公元450年,阿提拉请求西罗马帝国国王迎娶国王妹妹荷诺利亚公主,遭到拒绝。阿提拉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西罗马帝国的战争。匈奴军队势如破竹,而西罗马帝国军队则节节败退。面对如此恐怖的匈奴军队,西罗马人和西哥特人决定联合抗匈。

公元451年,匈奴大军于西罗马和西哥特联军展开决战,结果以匈奴的战败而告终。在此战的两年后,阿提拉暴病而亡。随后,在欧洲联军的进攻下,匈奴人被迫退回了南俄草原。从此,匈奴人逐渐落寞,不断被其他民族融合。

纵观匈奴人的征伐扩张之路,可以说匈奴人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匈奴人却对欧洲的历史进程造成巨大影响。传统的欧洲步兵在匈奴铁骑的进攻下,不堪一击,促使欧洲军队的骑兵化,推动欧洲骑士时代的来临!

从历史进程来看,当年横扫欧洲的匈人确实与匈奴人有密切联系。但到底是不是匈奴人,今天的我们无法给出确切答案,仍待考证!


孤庸书生


匈人是一支生活在东欧、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古代游牧民族。最早关于匈人的记载出现在2—3世纪的里海沿岸,他们在4世纪西迁到了欧洲东部。连续击败阿兰人、日耳曼人等氏族公社时期的民族,并入侵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助推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欧洲奴隶制度的崩溃。

匈人和匈奴人是否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尚无定论,目前研究成果倾向于二者关联不大。

一种说法是,根据最新的考古论证,匈人系蒙古人种、匈奴人系欧罗巴人种与蒙古人种的混血。

体态特征上,匈奴人高鼻深目,体毛旺盛,身材高大接近突厥人,匈人皮肤深黯,体毛稀疏,身材矮小;匈奴人前额剃发,两侧留鞭。匈人头顶裹布条,后脑勺异常突出。

文化特征上,匈人名字发音为突厥语族、少部分为波斯语系,匈奴人名字发音更接近叶尼塞语系;匈人的金属装饰更接近西徐亚文化,没有出现匈奴标志性的器物诸如双环短剑,动物图案装饰牌等;匈人崇拜原始萨满教,遇事杀牲占卜。匈奴人崇拜天地日月,有宗教圣物休屠金人;外人进匈人毡帐不必以墨黥面,结盟不必喝马血酒,不用人骨做祭器,继位不娶父亲或兄长的妻女,均与匈奴相反。

军事技术上,匈奴人的战甲、弓箭箭头等制造业水平的产品远比匈人先进。

另一种说法是从时间推断,或许两者有联系。

按汉代史书记录,公元73年至91年,东汉联合南匈奴持续发动了对北匈奴的战争,耿夔将一部分北匈奴逐出漠北高原。被驱逐的匈奴西迁主要分为三支,一是回来投降汉朝,二是迁入阿富汗一带,三是继续西进脱离汉人视线。西进的那一支后来没记录了,但是从时间看匈人最早出现在欧洲人记载里是公元一百多年时,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看都是有可能的。那支西迁的不见的不去里海边定居。





刺猬的vlog


想必大家都知道,匈奴是曾经统治中国北方及蒙古高原广大地区的游牧民族,相传是夏桀的后裔。可以说匈奴的历史与中国先秦及秦汉时期的历史息息相关,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逐水草而居,他们的骑兵锋锐无比,中国最早的大规模的骑兵部队诞生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就是学习匈奴的骑射技术。

后来匈奴实时侵扰赵国,秦国等国家的边境,秦始皇统一中原后,派大将蒙恬击败匈奴,修筑长城,匈奴慑于秦军的强大,一时不敢南下。楚汉战争期间,匈奴趁中原大乱一步步南下,侵占河套,再次强大起来,曾经围汉高祖于白登山,汉朝不得已以和亲的政策维持与匈奴的关系。后来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的等将深入漠北,沉重打击了匈奴主力,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后来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南下归附汉朝,北匈奴继续与东汉对峙。公元89年,窦宪率领汉军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北单于大败,窦宪追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著名的燕然勒功就源自于此。后来公元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北匈奴再也无法再汉境周围立足,于是再次西迁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于是匈奴与中原政权大规模的正面对峙基本结束,后来匈奴人逐渐的融入到中国各民族当中。但西迁至康居的匈奴人从此就不再出现于中国的史书中。

再说说匈人,匈人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公元350年一群来自于来自于里海周边的游牧骑兵袭击了阿兰国,这群人被称为匈人。据罗马史料记载说,匈人的个子矮小、鼻梁扁平、眼睛眯成一条缝、头大而圆、几乎看不见颈部、肩膀魁梧,善骑射作战,因长时间骑在马上活动,站立于地上时双脚向外扭曲。后来匈人灭了阿兰国进入欧洲,建立起了强大的匈人帝国。匈人多次战胜哥特人与罗马人,他们的首领阿提拉被称为上帝之鞭,可见当时欧洲各国对匈人的恐惧。后来阿提拉意外身亡,匈人帝国四分五裂,匈人这个民族又神秘地消失了。

那么匈奴人与称雄欧洲的匈人有没有关系呢?

其实现在也是说法不一。

1.匈人即匈奴说。

这种说法主要是从时间方面来推算的,最早源自于18世纪时法国的历史学家德金的猜想,他在他的著作《匈奴通史》中提出了“匈人即匈奴人”的猜想。这种说法后来随着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得到广泛传播。并且还得到了中国学者章太炎等的支持。

其根据在于,

第一,欧洲历史资料中记载了匈人灭阿兰国,而《北史》中关于粟特国的记载曾提到:“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文中记载的粟特国的地理位置与《三国志》中记载的奄蔡国的地理位置近似,而《后汉书》又有记载:“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 ......”。所以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史书中记载的奄蔡国即为西方史书中的阿兰国。

第二,匈人在祭天地鬼神、崇拜日月、献血为盟、脱帽致谢等风俗与匈奴人有一定的相似性。

所以有学者认为匈人即匈奴人。

2.匈人非匈奴人说

这种说法是通过对比匈人和匈奴人的体貌特征和习俗得到的。

第一,匈人存在人工颅骨变形的风俗,而匈奴人没有。

第二,匈人是鼻梁低,眼睛小,没有胡子。而据晋书的对十六国的汉国主刘渊相貌是这样的

姿仪魁伟,身长八尺四寸,须长三尺余,当心有赤毫毛三根,长三尺六寸。

可见刘渊身材魁梧高大,与匈人大有不同,倒是不知道刘渊是不是代表了整个匈奴人的特征。

所以关于匈人是否为匈奴人,在史学界一直备受争议,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考古的深入,匈人和匈奴人的真正关系将会呈现于世间。


闪电侯爵


对横扫欧洲,且间接灭掉西罗马帝国的匈人,是匈奴人的后代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4世纪,欧洲大陆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匈人。

  这支游牧民族在与阿兰人、日耳曼人的斗争中逐渐取得优势,迅速壮大,并且在首领阿提拉在位时期(448年至450年)达到鼎盛,控制了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的广大区域,并不断入侵东、西罗马帝国,给这个统治欧洲五百多年的霸主帝国带来了巨大威胁,整个欧洲为之震动,阿提拉也由此得到了一个称号“上帝之鞭”。

  由于长年遭受自然灾害和汉朝的军事打击,匈奴内部混乱不堪,于公元48年,分裂为分别由日逐王比为单于和蒲奴单于统领对峙的南北两部分。

  南匈奴后来内迁河套地区之后依附于东汉王朝,其后代参与了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后全部融入汉族。

  而北匈奴则在东汉、南匈奴和鲜卑的相继打击之下生存唯艰。

  公元89年,东汉大将军窦宪率军大破北匈奴,并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这便是著名的“燕然勒功”。经此一战,北匈奴彻底一蹶不振,后来又遭受汉军的几次追剿,残余势力已无法在东方立足,便大约在160年左右西迁,从此在中国的历史上消失了。

  以上是东西方的两个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但近年来民间、尤其是网络上流传很广了一个说法——横扫欧洲、灭亡了西罗马帝国的匈人是汉朝的手下败将北匈奴西迁过去的,进而得出了一个极其自豪感的关系式:军事实力是汉朝 > 匈奴 > 欧洲。那么,这个说法真的成立吗?

  要想验证这个结论,就必须搞清楚一个问题:匈人和匈奴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image.png

  关于匈人就是匈奴人的说法其实很早就有,而且最早不是中国人提出来的,是18世纪法国的历史学家德揆尼在其著作《匈人,突厥,蒙古人及其他西方鞑靼人的通史》中首次提出来的,不过德揆尼本人并没有举出相关证据,主要还是依据匈奴西迁的大体位置和时间推测出来的。然而,之后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经典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引用了这个观点,使这个结论开始传遍欧洲。

  至于中国史学界,最早认可并提出这个观点的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和章太炎。章太炎在《匈奴始迁欧洲考》中写道“匈奴为汉所驱,皆转入欧洲”。然而,随着二战以后考古科技的进步以及研究的深入,这个结论越来越被质疑。

  首先是前苏联考古学家伯恩施坦发掘的墓葬中尸骨的人种界定和墓葬年代的划分有错误,被后继的考古研究者发现,进而推翻墓葬主人是带有蒙古利亚血统的匈人的结论。

  此外,通过大量的史籍对比会发现,匈人与匈奴人在从体貌特征、生产生活技术等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身材上,罗马历史学家威格尔就描述匈人“他们的身材矮而粗壮,头大而圆,阔脸,颧骨高,鼻翼宽……”

  史学家阿密阿那斯则说“他们天生丑怪,四肢粗短,躯干壮硕,大脑袋,罗圈腿。”

image.png

  虽然这其中存在着故意抹黑的成分,但也基本确定匈人的身高矮,而匈奴人的根据史籍对刘渊、赫连勃勃等人的描述来看,匈奴人应当是身材高大的。

  毛发上,匈人剃发,而匈奴人大多留长发。从目前出土的匈人头骨上来看,其头颅长长的跟怪物一样,这是因为匈人盛行自幼缠头的习俗,导致颅骨变形。而中国古代记载中的匈奴人并没有这个怪异的特征。体貌特征的差异十分明显,不是简单的一句基因突变就能解释得了的。

  还有一项重要的差异就是生产技术,匈人十分落后,不仅衣着习惯原始,还没有金属盔甲、没有冶金工艺(箭簇都是骨头做的);而且居住方式十分原始,根本不懂得建屋修城。

  反观匈奴人,虽然早期也十分落后,但在与汉朝的长期战争和交流之后,学习和掌握了中原地区的冶金、建筑等工艺,郅支单于所部在被汉朝击败时就曾康居国,在那里定居的匈奴人就会建造城池。关于这方面的差异就很难解释,总不能说北匈奴西迁以后的两百多年里,把已经掌握的先进技术全部丢掉,又集体退化回到了原始社会了吧。

  总之,目前并没有任何比较准确的证据可以证明匈人是匈奴人的后代。

image.png

  匈人凭借着游牧民族天生的骑射技术,确实在在四世纪的时候横扫了欧洲:

  350年,灭亡阿兰国;

  374年,征服东哥特人;

  378年,大败罗马皇帝瓦伦斯;

  4世纪末,又征服日耳曼人,夺取了潘诺尼亚平原;

  395年冬,匈人攻入东罗马帝国的色雷斯,大肆掠夺,迫使东罗马帝国每年交纳贡税;

  450年,阿提拉率军进攻西罗马帝国,双方展开了大决战,史称沙隆之战,战争结果是双方损失惨重,西罗马帝国中西哥特王狄奥多里克一世战死,但匈人也被赶到莱茵河以东;

  451年,在沙隆之战中遭受失败的阿提拉不甘心,转而入侵意大利,攻陷了当时西罗马帝国首都拉文纳,赶走了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但因为粮食供给出现问题,又迅速被击退;

  452年,“上帝之鞭”阿提拉离奇去世,而他死后仅仅两年,匈人帝国便土崩瓦解了。

  应当看到的是,匈人的确横扫欧洲,但这并不代表匈人帝国的军事实力强于欧洲,至少在阿提拉执政之前是这样。而且匈人崛起的过程中,败绩也相当多:

  408年,匈人国王乌尔丁率军入侵东罗马帝国,结果军队被东罗马帝国用外交手段轻易瓦解,撤退时被罗马军队追击,全军覆没;

  427年,西罗马帝国收复了潘诺尼亚行省,驱逐了该地区的匈人;

  430年,匈人王阿普塔罗斯进攻莱茵河上游的勃艮第人,结果勃艮第人以少胜多,大胜匈人;

  439年,匈人被西哥特人在图卢兹一战中打败,主帅李托里乌斯被俘虏处死……

  所以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匈人正是在与敌人作战的不断失败中吸取教训,改进了自身的作战方式,才能逐步强大起来,但将匈人的强大说成是在与汉朝的斗争经验中得到的就显得十分无知了。

image.png

  至于匈人帝国灭亡了西罗马帝国的说法,也不能完全算错。

  匈人夺取潘诺尼亚平原之后,导致大量日耳曼人南迁进入西罗马帝国充当雇佣军,日耳曼雇佣军很年快便在罗马站住了脚,于476年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开启了欧洲长达一千年之久的中世纪。从这个过程上来看,匈人帝国应当是间接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不过,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原因非常复杂,是内部腐朽糜烂、社会矛盾丛生、异族入侵、气候异常(小冰河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匈人帝国在这其中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总的来说,汉朝的手下败将匈奴跟匈人大概率地没有关系最多只能证明相互之间是来自亚洲北部的游牧远亲罢了。

  退一万步讲,即使两者有关系,甚至划等号,也不能证明“汉朝 > 匈奴 > 欧洲”的关系式,因为国家的力量不是单纯的靠这种不着边际的历史对比得出来的,与社会的发展规律息息相关,并且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拿“我祖上也曾经阔过,所以我比你有钱”来提升自豪感的做法不仅幼稚可笑,而且跟清朝人自诩天朝上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做法是一丘之貉!!





史大大历史课


  公元4世纪,欧洲大陆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匈人。

  这支游牧民族在与阿兰人、日耳曼人的斗争中逐渐取得优势,迅速壮大,并且在首领阿提拉在位时期(448年至450年)达到鼎盛,控制了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的广大区域,并不断入侵东、西罗马帝国,给这个统治欧洲五百多年的霸主帝国带来了巨大威胁,整个欧洲为之震动,阿提拉也由此得到了一个称号“上帝之鞭”。

  由于长年遭受自然灾害和汉朝的军事打击,匈奴内部混乱不堪,于公元48年,分裂为分别由日逐王比为单于和蒲奴单于统领对峙的南北两部分。

  南匈奴后来内迁河套地区之后依附于东汉王朝,其后代参与了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后全部融入汉族。

  而北匈奴则在东汉、南匈奴和鲜卑的相继打击之下生存唯艰。

  公元89年,东汉大将军窦宪率军大破北匈奴,并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这便是著名的“燕然勒功”。经此一战,北匈奴彻底一蹶不振,后来又遭受汉军的几次追剿,残余势力已无法在东方立足,便大约在160年左右西迁,从此在中国的历史上消失了。

  以上是东西方的两个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但近年来民间、尤其是网络上流传很广了一个说法——横扫欧洲、灭亡了西罗马帝国的匈人是汉朝的手下败将北匈奴西迁过去的,进而得出了一个极其自豪感的关系式:军事实力是汉朝 > 匈奴 > 欧洲。那么,这个说法真的成立吗?

  要想验证这个结论,就必须搞清楚一个问题:匈人和匈奴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关于匈人就是匈奴人的说法其实很早就有,而且最早不是中国人提出来的,是18世纪法国的历史学家德揆尼在其著作《匈人,突厥,蒙古人及其他西方鞑靼人的通史》中首次提出来的,不过德揆尼本人并没有举出相关证据,主要还是依据匈奴西迁的大体位置和时间推测出来的。然而,之后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经典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引用了这个观点,使这个结论开始传遍欧洲。

  至于中国史学界,最早认可并提出这个观点的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和章太炎。章太炎在《匈奴始迁欧洲考》中写道“匈奴为汉所驱,皆转入欧洲”。然而,随着二战以后考古科技的进步以及研究的深入,这个结论越来越被质疑。

  首先是前苏联考古学家伯恩施坦发掘的墓葬中尸骨的人种界定和墓葬年代的划分有错误,被后继的考古研究者发现,进而推翻墓葬主人是带有蒙古利亚血统的匈人的结论。

  此外,通过大量的史籍对比会发现,匈人与匈奴人在从体貌特征、生产生活技术等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身材上,罗马历史学家威格尔就描述匈人“他们的身材矮而粗壮,头大而圆,阔脸,颧骨高,鼻翼宽……”

  史学家阿密阿那斯则说“他们天生丑怪,四肢粗短,躯干壮硕,大脑袋,罗圈腿。”

  虽然这其中存在着故意抹黑的成分,但也基本确定匈人的身高矮,而匈奴人的根据史籍对刘渊、赫连勃勃等人的描述来看,匈奴人应当是身材高大的。

  毛发上,匈人剃发,而匈奴人大多留长发。从目前出土的匈人头骨上来看,其头颅长长的跟怪物一样,这是因为匈人盛行自幼缠头的习俗,导致颅骨变形。而中国古代记载中的匈奴人并没有这个怪异的特征。体貌特征的差异十分明显,不是简单的一句基因突变就能解释得了的。

  还有一项重要的差异就是生产技术,匈人十分落后,不仅衣着习惯原始,还没有金属盔甲、没有冶金工艺(箭簇都是骨头做的);而且居住方式十分原始,根本不懂得建屋修城。

  反观匈奴人,虽然早期也十分落后,但在与汉朝的长期战争和交流之后,学习和掌握了中原地区的冶金、建筑等工艺,郅支单于所部在被汉朝击败时就曾康居国,在那里定居的匈奴人就会建造城池。关于这方面的差异就很难解释,总不能说北匈奴西迁以后的两百多年里,把已经掌握的先进技术全部丢掉,又集体退化回到了原始社会了吧。

  总之,目前并没有任何比较准确的证据可以证明匈人是匈奴人的后代。

  匈人凭借着游牧民族天生的骑射技术,确实在在四世纪的时候横扫了欧洲:

  350年,灭亡阿兰国;

  374年,征服东哥特人;

  378年,大败罗马皇帝瓦伦斯;

  4世纪末,又征服日耳曼人,夺取了潘诺尼亚平原;

  395年冬,匈人攻入东罗马帝国的色雷斯,大肆掠夺,迫使东罗马帝国每年交纳贡税;

  450年,阿提拉率军进攻西罗马帝国,双方展开了大决战,史称沙隆之战,战争结果是双方损失惨重,西罗马帝国中西哥特王狄奥多里克一世战死,但匈人也被赶到莱茵河以东;

  451年,在沙隆之战中遭受失败的阿提拉不甘心,转而入侵意大利,攻陷了当时西罗马帝国首都拉文纳,赶走了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但因为粮食供给出现问题,又迅速被击退;

  452年,“上帝之鞭”阿提拉离奇去世,而他死后仅仅两年,匈人帝国便土崩瓦解了。

  应当看到的是,匈人的确横扫欧洲,但这并不代表匈人帝国的军事实力强于欧洲,至少在阿提拉执政之之前是这样。而且匈人崛起的过程中,败绩也相当多:

  408年,匈人国王乌尔丁率军入侵东罗马帝国,结果军队被东罗马帝国用外交手段轻易瓦解,撤退时被罗马军队追击,全军覆没;

  427年,西罗马帝国收复了潘诺尼亚行省,驱逐了该地区的匈人;

  430年,匈人王阿普塔罗斯进攻莱茵河上游的勃艮第人,结果勃艮第人以少胜多,大胜匈人;

  439年,匈人被西哥特人在图卢兹一战中打败,主帅李托里乌斯被俘虏处死……

  所以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匈人正是在与敌人作战的不断失败中吸取教训,改进了自身的作战方式,才能逐步强大起来,但将匈人的强大说成是在与汉朝的斗争经验中得到的就显得十分无知了。

  至于匈人帝国灭亡了西罗马帝国的说法,也不能完全算错。

  匈人夺取潘诺尼亚平原之后,导致大量日耳曼人南迁进入西罗马帝国充当雇佣军,日耳曼雇佣军很年快便在罗马站住了脚,于476年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开启了欧洲长达一千年之久的中世纪。从这个过程上来看,匈人帝国应当是间接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不过,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原因非常复杂,是内部腐朽糜烂、社会矛盾丛生、异族入侵、气候异常(小冰河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匈人帝国在这其中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总的来说,汉朝的手下败将匈奴跟匈人大概率地没有关系最多只能证明相互之间是来自亚洲北部的游牧远亲罢了。

  退一万步讲,即使两者有关系,甚至划等号,也不能证明“汉朝 > 匈奴 > 欧洲”的关系式,因为国家的力量不是单纯的靠这种不着边际的历史对比得出来的,与社会的发展规律息息相关,并且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拿“我祖上也曾经阔过,所以我比你有钱”来提升自豪感的做法不仅幼稚可笑,而且跟清朝人自诩天朝上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做法是一丘之貉!!






八零零三


关于匈奴人就是匈奴人的说法,其实很早就有,而且最早不是中国人提出的。但是主要还是依据匈奴西迁的大体位置和时间推测出来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经典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引用了这个观点,使这个结论开始传遍欧洲。

中国史学界最早认可这个观点的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和章太炎。张太炎在《匈奴史迁欧洲考》中写到“匈奴为汉所驱,皆转入欧洲”。然而,随着后来考古科技的进步以及研究的深入,这个结论越来越被质疑。

此外,通过大量的史籍对比会发现,匈人与匈奴人的体貌特征,生产生活技术等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身材上,历史记载的匈人矮而粗壮,头大而圆,阔脸,颧骨高,鼻翼宽。这些都充分的说明匈人的身高矮,而匈奴人的身高根据史籍的记载,应该来说是相当高大的。从发型来看,匈人剃发,而匈奴大多留长发。从目前出土的匈人头骨上来看,他们的头颅长长的跟怪物一样,这是因为匈人从小就缠头,导致头颅骨变形。而中国古代的记载当中,匈奴人并没有这种特征。从生产生活方式来看,匈人十分落后,不仅衣着简陋,还没有金属盔甲、没有冶金技术,而且居住房屋非常原始,根本不懂得建屋修城。然而匈奴人,虽然刚开始也十分落后,但在与汉朝的长期战争和交流后,学习和掌握了中原地区的冶金建筑等工艺。总不能说北匈奴西迁以后的200多年里。把已经掌握的先进技术又全部丢掉,这是不可能的。

总之,目前并没有任何比较准确的证据可以证明匈人和匈奴是完全有关系的。


奶牛猫1988天下行


纵横欧洲的匈人不能等同于匈奴人:1946年2月1日匈牙利共和国成立

很多人认为匈牙利人就是匈奴人,或者说阿提拉的匈人就是匈奴人,这都是不正确的。

首先,匈奴并不能当做某一个种族,而是一些民族的混合体。

匈奴本来就是无数部落的联盟体,单于也只是名义上的盟主而已。

在汉代,我们知道的匈奴内部民族,至少有七八个之多。

这些部落成分各异,白种人、黄种人什么都有,是人种的大杂烩。

所以,匈奴的概念并非民族,而是部落的大联盟性质。

而汉代,匈奴人被打败以后,91年西迁至西域,151年由西域再度西迁,从此再也没有回到中国人的视野中。

然而,阿提拉大帝的匈人,是在200年后的公元350年,才出现在欧洲。

就时间上来说,有很大的差距。

一般认为,匈人也许就是匈奴人的分支,但两者并不能划等号。

匈奴人到了中亚同当地民族不断混血后,一部最终到了欧洲。

此时的匈人,血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过现代DNA的分析,匈人和最初的匈人,就人种上面有很大的变化。

就中国附近遗留的匈奴人墓葬分析,当时匈奴人主要还是黄种人、蒙古利亚人。

对于入侵欧洲的匈人墓葬分析,则有很多白人、尤其是高加索人的血统,可见混血是很厉害的。

而今天的匈牙利人,同匈人也不是一回事。

匈牙利目前的主体民族,是马扎尔人。

马扎尔人是生活在西伯利亚的乌拉尔地区,在公元9世纪才南下进入欧洲腹地,最终形成了今天匈牙利的主体民族。

而在马扎尔人南下的时候,匈人因为人数太少,已经在匈牙利消失了400多年。

匈人留下的,只是保加尔人这种混血后裔。

不过,阿提拉大帝的恶名,仍然在欧洲广为流传。

其实,当时匈人这种骑兵军团入侵欧洲,无论是东哥特还是东罗马帝国,都是难以应付的。

数万匈人的骑兵大军,可进可退,可攻可守。

面对欧洲步兵集团,匈人骑兵几乎是立于不败之地。

当时欧洲国家都比较小,能够拿出数万军队作战的国家寥寥无几。

一些中等国家遇到匈人军团,不是屈膝投降,就是被彻底消灭。






爱历史者


首先我们先要说一下匈奴人的起源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也就是说史记中所记载的匈奴人是夏朝遗民。

匈奴人在汉朝初立时期称霸中原以北,匈奴国的全盛时期从前209年至前128年,即冒顿、老上、军臣三单于时期,相当于中原从秦二世元年到汉武帝元朔元年。自从冒顿单于继位后,匈奴走向了扩张的过程。在大败东胡王之后,随即并吞了楼烦、白羊河南王(匈奴别部,居河套以南),并收复了蒙恬所夺的匈奴地及汉之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等郡县。并对汉之燕、代等地进行侵掠。向西进击月氏,老上单于继位后,大败并杀死了月氏王,迫使月氏向西域迁徒。北方及西北一带的丁零、浑庾、屈射、鬲昆、薪犁等部族先后臣服于匈奴。

汉初前201年,韩王信被迫投降匈奴。次年,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4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之后汉朝采纳了刘敬的建议,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汉室宗女嫁与单于,并赠送一定数量的财物以及开放关市准许双方人民交易。后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然而匈奴仍不满足,不时出兵侵扰边界。

到汉武帝时,西汉经过近70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国力大大增强,对匈奴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发动了三次大战:河南之战(也叫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此时正为伊稚斜单于在位时期。

元朔二年(前127年)派卫青占领河套地区。前124年派卫青等击败入侵的九万匈奴骑兵。前121年派霍去病夺取富庶的河西走廊,汉降将赵信劝匈奴把王庭迁徙到漠北,以避免受攻击,以地理的优势,以逸待劳击败汉军。前119年卫、霍分东西两路进攻漠北。霍去病击匈奴至今蒙古国境内狼居胥山,卫青东路扫平匈奴王庭。右贤王率领四万余人投归汉朝,汉军共获俘七万多人,伊稚斜单于及左贤王带少数人逃走。

漠北之战后匈奴逐渐走向衰落,已经威胁不到强大的汉王朝。到了东汉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南下附汉称臣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而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 89年(东汉永元元年)夏六月开始,窦宪、耿秉率军与南匈奴军队在涿邪山会合(今蒙古国满达勒戈壁附近),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北单于大败逃走,汉军追击,俘杀一万三千余人,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万人归附。窦宪、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明年再出击北匈奴,北单于受伤逃走。91年东汉军又出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军,北单于迫使其西迁,率残部西逃乌孙与康居。

北匈奴被击败后逐渐西迁,北匈奴西迁大致路线是蒙古高原;伊犁河流域;锡尔河流域;顿河以东、里海以北顿河以西、多瑙河以东;占据南俄罗斯草原。然后,匈奴乌尔丁单于带领下兴起建立匈奴帝国,后来历史上有名的阿提拉单于使匈奴帝国达到鼎盛,入侵高卢和西罗马。阿提拉死后,匈奴帝国的瓦解,这一民族在欧洲当地定居融合,形成了匈牙利民族。

但也有反对者说其实匈牙利人的祖先是匈人而并不是匈奴人,近代,很多文章认为,匈奴跑到了欧洲。其实这种观点没有实际根据,仅仅因为推测和臆测,为了迎合好奇心而已。


扶苏与鱼


公元四世纪,欧洲大陆上崛起了一个叫“匈人”的游牧民族。这支游牧民族善于骑射,作风彪悍,骁勇善战,他们在首领阿提拉的率领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很快控制了欧洲大部分土地。整个欧洲十分震惊,并给阿提拉取了一个“上帝之鞭”的名字。

那么这支横扫欧洲的游牧民族与我国东汉时期的匈奴人有没有关系呢?国外历史学家最早提出这个问题,并一度在欧州盛行这种说法。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和章太炎也提出过这种观点。

二战以后,随着考古科学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这种观点被否定,也就是说欧洲大陆上掘起的游牧民族与东汉时期匈奴人无关。原因是1.考古学家通过考古研究发现,两者没有血统关系。2.体形特征上差异很大,欧洲匈人身材矮小,而蒙古匈奴人体形高大。3.生产生活方式方面差异明显,欧洲匈人近似于原始状态,没有冶金技术,而匈奴人则先进很多。生活习惯上差异也很大,欧洲匈人自幼缠头,导致头骨变形,长相怪异,而匈奴人没有这种习俗。

综上所述,欧洲匈人不是匈奴人的后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