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再好的同事,你離職後,慢慢沒話說,最後斷了聯繫”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有這麼多朋友針對題主問題作回答,說明很能引起大家的共鳴,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故事的增多,我卻對“君子之交淡如水”越來越能理解。


  • 感情深淺與相處時間長短有關,與空間遠近也有關

想想我們工作後一天的時間分佈,工作996,未結婚生子時還好,下班後可以與同事們一起逛逛街泡泡吧看看電影打打球,一旦生了娃,下班後時間基本都歸家庭了。都說感情是處出來的,有共同的經歷才能強化彼此的鏈接和認知,進而加深彼此的感情。所以,我們會發現參加工作後原先的同學交流也少了,若不是有QQ微博微信抖音這些線上社交平臺,畢業就意味著同學關係隨著各自的天南海北而逐漸疏遠了。同樣的,離職後,能夠與舊同事相處和交流的時間和接觸機會都會減少,彼此的共同話題會減少,對對方的情況也不會了解太多,難免會產生一些距離,話越來越少,慢慢沒話說,甚至最後因為各自忙碌慢慢斷了聯繫。這是客觀因素導致得心理距離。


  • 距離產生美也是真的,多年後老同學老同事重逢,心裡那種自然而然的親切讓人特別愉悅

也許因為各自成家立業,曾經的好朋友好同事的關係變得疏遠,但某天在街上偶遇或有什麼事突然需要幫忙,我們會發現,見上面或聯繫上時會不自覺的放鬆,倍感親切,有種天然的信任基礎,這就是原來建立的感情基礎一直都在我們彼此心底,也許會因時間、距離變淡,但感情的種子從未離開。

拿我個人經歷來說,畢業後與初中、高中、大學同學都交流少了,但是一旦聯繫上,說起原來的糗事,大家都會笑得特別沒心沒肺,曾經久遠的記憶重新又回來了,並且經過時間的洗滌,曾經因為年少無知產生的誤解也彼此釋懷。還有很好的閨蜜,不在一個城市,工作生活軌跡都不一樣,平時基本很少聯繫,但在我們心裡知道,有那麼一個人會陪伴支持自己。這種感覺特別溫暖。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內心感受縮短客觀因素帶來的心理距離。


  • 因此,不用因為離職而產生隔閡,恰恰提醒我們,平時共處時儘量多建立美好記憶,若分開,儘量也建立繼續交流的方式,保持鏈接。比如約定定期聚會相互傾訴下各自工作和生活的最新狀況,讓彼此保持瞭解;比如建立線上交流群,隨時吐吐槽訴訴苦分享喜怒哀樂。
  • 只要心在,情就不會淡。

女性職場甜甜圈


說一下我的經歷。畢業至今已經十年了,十年間我經歷了三份工作。第一份工作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這是一家央企,我曾經也是中建系統的一名員工。2011年本科畢業後進入中建系統某公司工作。剛進公司時,公司的培訓和激勵機制還是挺完善的,通過一週的培訓讓大家對未來的晉升前景充滿期待,也是這一週的接觸讓大家印象深刻。後來,一起培訓的二十個夥伴被同時分配到天津。我們進入的是中建旗下一家專業混凝土公司,當然混凝土公司也有公司機關和生產站點,後者被成為攪拌站。我們一起來的同事在不同的部門陪剛起步的公司打拼。幾年後我們有的做到科室負責人,有的成了中流砥柱,風風雨雨摸爬滾打五年時間。五年中,我們陪服務的工地一個個完工,地工期緊,任務重,我們就隨工地一起宵衣旰食,不分晝夜。公司遇到困難我們挽起袖子齊上陣,不解決問題不罷休。我們一年到頭無休,只有過年才能休息十天,但如果趕上重點項目過年不休,我們陪著項目一起堅守駐地。為了拿到更多的市場份額,我們外出應酬,用喝酒換取產量,常常喝到一起大醉。我們用青春和身體換取未來。五年後來我就轉行進入其他領域,但不得不說這幾年的基層經歷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記憶,也給我留下許多經驗和財富。我離職之後公司改革,曾經一起奮鬥的夥伴也紛紛離職。也許是以後的經歷和道路不同,最初的一段時間我們會出來喝酒聊天吹牛,後來大家結婚生子,忙於自己的人生,關係淡了,聯繫自然少了。對每個人來說,時間可以沖淡一切,再鐵的關係,長時間不聯繫,最後也只能各奔東西。


魯義


這話說的沒錯,聽起來有些傷感,也有些痛心,但現實確實如此。

2003年參加工作,在家鄉一家廠礦企業工作,工作也挺輕鬆的,開始了三點一線的固定模式,一晃呆了十幾年,期間看到很多人離職,個別的已入土為安,也迎來很多新的面孔,十幾年來與上級領導和同事建立了深厚的工作感情和生活感情,隨著企業效益的下滑、工資的滯後、內部改制改革等影響,許多曾經一起工作的同事,選擇了離職,另謀出路,在綜合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後,百般糾結,最終還是選擇了離職,領導同事多次挽留,但去意已決。

離職後,剛開始和關係不錯的同事也聯繫,問問單位和彼此之間的情況,慢慢的就很少聯繫了,自己覺得也沒必要了,混的好了還是自己,混的差了,別人笑話看不起,與其這樣,少聯繫吧,畢竟自己已不在單位工作了,單位怎麼變化和自己也沒關係了,再說同事也害怕不如人,想想還是各自為安吧!

經歷是財富,人生所走過的每一段路,沿途都有好風景,但我們只是路上的過客,風景再好也要趕路,一路還會認識和結交更多的人,這也許就是人生路吧!






思文定心


關係再好的同事,你離職後,慢慢沒話說,最後斷了聯繫。怎麼看。

大家好,我是王先生的詩和散文。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個人覺得是這樣的。

第一呢是自己已經離開了原單位,那麼就沒有共同的事情做了,也就沒有共同的話語了。

第二呢是已經離開後,某些單位制度也許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那麼舊的同事,也就有紛紛離開的,這樣子認識的人就越來越少,距離也就越來越遠。所以慢慢就沒話說,直到斷了聯繫。

第三呢就是有的可能原來在單位並不能升職,去了新單位加薪升職了,又怕原來單位同事去添麻煩,有的會故意不說升職的事,這樣子就會有各自的空間了。也就聯繫會少,話題更沒有一個相同的了。自然就不聯繫了。

以上是個人觀點,不足之處,敬請多指教,

祝大家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王先生的詩和散文


人的交際圈是有限的,一個人的時間資源也是有限的。心理學研究表明,你在同時交往155人就達到了極限。所以,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關係很好的人會因時空的原因斷了聯繫。

這裡根據我的經驗和心得,做下簡單的分析。

1.一個人的交際能力是有邊界的。研究表明同時交際155人是人的交際上線。

進化心理學家羅賓·鄧巴研究發現由於受大腦所限,人類所能保持的朋友圈在150人左右。隨後很多的社交專家也是在這個著名的鄧巴理論的基礎上來做演變,根據Judy Robinett的5+50+100的數字,有一個黃金人脈圈的理論:即命友5人,密友50人,好友100人。

5人命友,是和你分享生命的人;50個密友,是親密關係,可能是價值觀、專業、共同興趣等,經常在一起聚聚的,那種每兩週聯繫的;100好友是曾經共事、同學、戰友有過一起交集的人,每兩個月,過每段時間聯繫的人。

一個人同時能維持這樣的朋友圈已經很優秀了。你曾經聯繫的人一定會超出155人,會有人不斷離開,失去聯繫。

2.人際圈子是不斷更迭的,送走老朋友,迎接新朋友。

提問者所說的關係非常好應該屬於密友的範疇,共事的時候經常在一起,無話不談。但是,一旦離開,聯繫較少,他一定會淡出的,可能變成普通朋友。再不聯繫他就會退出你的朋友圈,靜靜地躺在你的通訊錄裡。

因為現代社會流動性非常大,社會互動範圍非常廣,人力交流頻繁。許多人幾年就可能更換一次工作,甚至更換一個城市或國家。交往圈子會變化非常快,這是必然。雖然通信和交通很便利,但是時空會改變很多。人總是會和當前的人保持較好互動,而過去的人來往越來越少,這是普遍的規則。

3.如果固定在一個地方或城市發展,很好的同事關係即便是分開,通過不斷的聯繫,也是可以保存的。

08年的時候,我在一個企業上班,11年離開之後。我和幾個非常要好的朋友約定,定時聚會,這一聚不得了,至今12年了,我們還是每月小聚。誰家有個事情都會一起去幫忙,平時微信、電話都互動,吃飯、旅遊都是常有的事情。這種互動甚至超過了與親戚互動的頻次。

而其他碩士、本科和高中的同學也會有局部的聚會,頻次就比較低。而之前的同事,每年也能互動幾次。後來,讀書會、車友會、同業會、各種圈子也會偶爾參加。如此,相處倒也不錯,君子之交淡如水麼。

所以,想保持好關係,主要還是要經常聯繫和互動。

總結

因為時間資源有限,人能同時維持的朋友圈有限,有些人離開是必然的。

朋友圈的更迭也受時代背景和特點的影響。

如果要保持友誼,還是需要不斷地保持互動和各種各樣的聯繫。


一號觀察員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種現象在當今社會是普遍存在的。

以前很好,是因為大家的社交圈都很窄,除了上班就是在家,偶爾一起聊聊天,形成了很要好的假象。

慢慢沒有了話說,是因為大家都那麼忙,剛離職的那段時間跟新同事相處還不太熟,需要老同事的慰藉,慢慢的跟新同事混熟了就沒那麼多精力來應付老同事了。如果離得近的還好,稍微遠一點的就真的很快斷了聯繫。


牧醫篤篤


我曾經也有過關係不錯的同事,我們曾經一起加班,一起擼串兒,一起聚餐,一起打遊戲。但是我離職以後偶爾聯繫過幾次,後來大家也就不這麼聯繫了。

要分析原因嘛,我覺得應該是這樣。

第一、說來說去,關係相對比較單純的還是同學關係。同學之間雖然一年見不了幾次,但是見面以後還是可以打,可以罵,可以鬧,可以好可以喝酒,可以花他的錢。同事之間可就沒這麼單純了,除了利益還有相互之間的面子、地位等等。

第二。如果離得近經常見面,老同事之間還可以多聊上幾次。興趣相投的還可以一起吃吃飯,打打球。如果距離離得遠的話,估計這些事都做不了,大家都會時間考慮。

第三。隨時間的流逝,不經常見面的同事,之間關係慢慢也就淡了。本來就很微妙的,同事之間的關係,也沒有人出動去張羅。所以大家也就不花時間跑路去折騰。漫漫老同事之間也就斷了聯繫。



六六馬哥


這很正常,不在一起了,逐漸沒有了共同的話題,必然導致聊得少了。慢慢沒話說了或許中斷了聯繫。這裡面特別要想得開的是離職或退休人員。人家工作忙,或許真的沒時間聊一些工作外的話題。當然在職人員也儘量能抽點時間主動聯繫問候一下,儘量不要失去聯繫,畢竟認識同事一場不容易。


廊橋詩夢


沒在一起生活的環境圈子不一樣了吧!

關係再好的同事離職了,漸漸斷了聯繫,這個怎麼說呢,確實也是比較正常的一件事情,離職了沒有天天在一起,各自都要忙各自的,時間沒有之前那麼充沛了。

我們公司是一個銷售公司,也看慣了有人來也有人走的情況,我之前呢有一個同事,一起待了兩年相處的非常好成為非常好的朋友,無話不說,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工作上相互探討相互支持,節假日一起出去聚會逛街,沒有什麼認為不能讓對方知道的秘密,後來因為我這個同事辭職要回家結婚生小孩,結完婚他就去其他的地方了,沒有在一起聯繫也少了,但是過節偶爾也會打個電話發個消息問候一下,後來漸漸的越來越少了。 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工作上環境不一樣了,各自有各自的新朋友了,這種狀態也是正常的,用平常心面對就好,習慣生活工作中有人來有人走的就好.


624676604503t


別說同事了,同窗同學甚至發小長時間不碰面,不也很少聯繫嘛

從小到大,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環境會讓我們認識不同的人。而他們中的一部分會成為我們的朋友,一小部分成為我們的好朋友。用比較冷冰冰的話來說一說我眼中的好朋友:好朋友就是在一定的時間條件下,在一定的實際空間範圍內和我們結識後,在一定量的事件積累或者時間積累催化下產生的,區別於普通關係的交際關係。

我們將關係好的同事視為好朋友,並以此為前提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題主的問題。

實際空間範圍消失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陪伴不是必須的,但沒有陪伴是不行的。”這句話除了適用於愛情,也同樣適用於友情。人是察言觀色的感性群居動物,比起隔著冷冰冰的手機屏幕,絕大多數人更喜歡和好朋友面對面開展交際活動,唱歌吃飯看電影,逛街八卦打遊戲。當我們和好朋友面對面交流的時候,我們可以很清楚地察覺彼此的情感波動,彼此陪伴的喜悅是會加倍的,而我們面對面相處過的空間就是“實際空間範圍”。

當實際空間範圍顯示,我們無法直觀得到好朋友的情緒信息,這讓我們在潛意識裡會有一定的不安,這種不安很微小,但是如果長時間長週期累積這種不安,那麼兩個好朋友之間的關係是會被慢慢消耗的。

而如果此時彼此身邊又存在新的實際陪伴對象,且能安撫我們內心的微小不安,那麼之前的“好朋友”就在這段時間裡空間內成為了“前任”。

總而言之就是“各自都有新朋友,以後不必一起走。”你會覺得不舒服,可能只是你對這段交際關係更用心而已。

事件累積或時間累積不充分

事件累積就是你們之間

共同經歷過的喜怒哀樂,時間累積就是你們之間相處的時間。一般情況下,兩個人關係的好壞往往和這兩個因素成中的一個或兩個成正比。

當事件累積與時間累積綜合數值達到一定高度但沒達到一定質量的時候,兩個人的關係其實往往會趨於“關係還可以,不交心”的程度。而這個階段會有很多人誤以為自己和對方是好朋友,其實你們只是關係比較好的普通朋友而已。渴望朋友渴望陪伴的寂寞在作祟罷了。

兩個累積值都不高的人際關係,如果還不能經常碰面。那麼,不聯繫就是必然結果。而二者累計較高的人,也經常會因為生活環境改變不經常碰面而產生影響。畢竟,人都是在變化的,不再增添新的事件累積與時間累積後,兩個人的交際就是在對過往情懷進行消耗,情懷消耗完了,又沒有新的存貨,趨於平淡也是註定的。

如何維繫情感

1.保持定期的聯繫,不用太頻繁,在不打擾彼此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分享近況或者一些有趣的信息。

2.節日問候,生日祝福,有心意的話,偶爾製作一些小禮物小手工,以表情誼。

3.約局,飯局酒局桌遊局,散步電影健身局。沒有什麼是一個局解決不了的,有的話就兩個。

4.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真誠待人,不卑不亢。不用鼻孔看人,也不做誰的舔狗,待人以誠,愛你的總會留下。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關於人際交際,自己無愧於心就好,緣起緣落不比太過介懷。分開就分開,下一個更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