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街“買東西”,必須用銀子嗎?很多文化知識,常人想象不到

在很多的古裝電視劇裡,經常會看到一些人們使用銀子付賬,有大塊的銀錠,還有一些散碎的銀子。

小商小販看到一兩銀子就知道這買主是個有錢的大主顧,趕快上前忙著招呼。有的客人在吃完飯後隨手給了店小二一塊碎銀子,隨即說了句:不用找了。那叫一個瀟灑。

古代上街“買東西”,必須用銀子嗎?很多文化知識,常人想象不到

如果遇見個跟錢過不去的店主兒,或者客人扔出一錠銀子等著找零,那該怎麼解決呢?

其實無論哪個朝代,銅錢的作用才是最大的,因為銅錢是官方發行的,不僅質量有保證,用起來還方便。

其次才是金銀,但是在古代金銀之類的貴金屬是誰都可以鑄的,還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鑄成各式各樣的形狀,所以質量也就難以保證了。

古代上街“買東西”,必須用銀子嗎?很多文化知識,常人想象不到

從漢朝時候開始,中國就開始使用銀兩作為貨幣。不過,那時候使用銀兩的頻率並不高,更多的時候,還是銅錢為主,銀兩隻是作為儲存。

因為中國本身產銀並不多,無法作為貨幣使用。銀兩開始普遍流行的時候,還是需要等到明、清時期。當時歐洲世界開始進入大航海時代。

他們的航船深入美洲,在當地開採了大量銀礦。歐洲人利用開採來的銀礦,到中國購買絲綢、茶葉、瓷器,轉賣到歐洲。

古代上街“買東西”,必須用銀子嗎?很多文化知識,常人想象不到

因為中國這些商品在歐洲十分熱銷,所以,歐洲人就拼命開採,用來購買中國的商品。這樣一來,歐洲從美洲開採的白銀,就大量的流入到中國。

中國也是從那個時候起,才開始普遍的使用白銀。不過,即便到了明、清時期,大部分人還是以使用銅錢居多,少數使用零碎銀子。

因為在古代,銀兩一般分為官銀和民間銀兩。官銀都是整塊的,方便計算。而民間銀兩以零碎銀子為主。

古代上街“買東西”,必須用銀子嗎?很多文化知識,常人想象不到


對於許多人來說,他們如果用碎銀子買東西,常常得湊夠了商品,差不多跟銀子同價,才會下手。或者一些商家,也會用店鋪裡的東西,充當貨幣,用來找零。

在古代一兩白銀大概等同於一千個銅板,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存在相當於現代的"匯率"。

假設你手裡有一兩銀子,只想買一個包子,那麼商販就需要給你找零幾百個銅板,這顯然不太可能。所以“三寶”就特別重要了。三寶指的是戥子、剪刀、蠟塊。

戥子是一種精確度到釐的小稱,用來稱剪下來的碎銀子。剪刀用來剪銀子,還能驗證銀子純度。蠟塊可以收集剪下來的銀屑。

古代上街“買東西”,必須用銀子嗎?很多文化知識,常人想象不到

假設你拿十兩的整銀錠去店裡,付錢時發現購買的物品只需要四兩銀子。店家就會先要用戥子,確定銀子是不是足量。

之後,賬房先生就用剪子把這個銀錠從中間一剪兩半。然後繼續稱重,分別稱一下被一剪兩半的銀子,將另一半還給你。

然後再去錢箱裡翻一翻,給你找零。當然了,給你之前依然需要用戥子稱一遍讓你放心。

是不是很像是如今買東西,掏出一張百元大鈔,老闆驗一驗真假,然後給你找零,並且當著你的面數一遍。

看來,上街買些小東西,還是老老實實用銅板吧,畢竟用銀子太麻煩了。

古代上街“買東西”,必須用銀子嗎?很多文化知識,常人想象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