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雷濤的藝術人生

著名作家 雷濤的藝術人生



著名作家雷濤的藝術人生


著名作家雷濤的藝術人生


雷濤,1954年出生於陝西省武功縣,1978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歷任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文藝處幹事、部長秘書、宣傳處副處長、辦公室主任,《陝西宣傳嚮導》主編,西安電影製片廠常務副廠長,中國作家協會第六、七屆全委會委員,陝西省雜文學會名譽主席,陝西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陝西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陝西省文史館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書畫院副院長,陝西文學基金會理事長。1977年開始發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遊記散文集《走近阿爾卑斯山》,紀實文學集《走向王國》、《走出西影的女人們》,文論集《文心鱗爪》,《困惑與催生》書法集《心跡墨痕》。2010年獲俄羅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65週年”紀念勳章和“契訶夫文學獎”。

著名作家雷濤的藝術人生

起錨與夢想,人生軌跡開始變得有聲有色
雷濤從小就愛好文學和書法。
關中平原腹地的武功縣,是周人始祖后稷教民稼穡之地,是大漢忠臣蘇武的故里、唐太宗李世民的誕生地,也是著名狀元康海的故鄉。1954年出生,雷濤出生在這裡,8歲時,開始上學。
“對於文學和書法的熱愛,是讀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父親的影響,他經常教導我,肚子裡要裝墨水,墨水多了才能幹事;字是人的門面,只有把字寫好了,文章才耐看。”雷濤說。
從那時起,雷濤每天把大量精力都投在了讀名著和練寫字上,一天到晚都是學習.
“民間文化最有生命力和啟迪,高中畢業那段時間,我隨手記錄了許多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文字,這算是最初的文學吧!”雷濤深有感觸地說。
踐行與守望,記憶檔案中記錄西影廠那些事兒

著名作家雷濤的藝術人生


1978年,雷濤圓滿完成學業,從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先後任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文藝處幹事、部長秘書、宣傳處副處長、1987年4月份,任職省委宣傳部辦公室主任,《陝西宣傳嚮導》主編。1992年西影廠重組班子,雷濤走進西安電影製片廠,擔任常務副廠長。
那是怎樣的時代氤氳呢?當代中國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大潮強烈地衝擊著中國電影業的傳統管理體制,也把騰飛發展的機遇擺在西影廠面前。作為常務副廠長,他和班子同仁緊緊把握西部電影的命運之舟,不斷地創造著一個個新的亮點,而且一干就是九年。
這九年,他不僅參與電影劇本的修改,而且把很大精力投入在西影運行上。九度春秋,朝夕相處,他見證了中國西部電影的強盛時期,西影廠發展的點點滴滴全部進入到了他的記憶檔案。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西安電影製片廠成了雷濤的舞臺。

著名作家雷濤的藝術人生


困惑與催生,在陝西文學走向世界的路上耕耘
2000年,雷濤進入陝西省作協。
作為陝西文學“掌門人”的雷濤,他的“夢想”是文學繁榮和興盛為陝西文化強省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
——成立陝西文學基金會,凝聚各界力量關懷基層作家。
——建立陝西文學館或陝西當代文學館,守護、發掘和疏理陝西地域文化,豐富陝西文化的內容,形成新的文化亮點。
執著與奮進,打造新的文學陝軍實現文化繁榮

著名作家雷濤的藝術人生


“實施SLOT(斯勞特計劃)計劃,就是要進一步推出陝西作家作品,翻譯成各國語言,讓陝西更多的優秀作品走出國門,把陝西文學介紹到國外;同時,也要譯介更多外國文學作品進入陝西,以使陝西成為當之無愧的排頭兵。”採訪中,雷濤介紹。2009年,陝西率先推出了陝西文學作品***翻譯出版的“SLOT”計劃,又推出了漢俄對照的《情繫俄羅斯》之後,把陝西新時期20位作家的作品,主要是以短篇小說為主翻譯成英文向國外發行銷售,並逐步地以不同的語種翻譯介紹陝西的文學作品。與此同時,在他的倡導下,陝西唯一的“陝西作家創作研究基地”落戶西安工業大學,為“文學陝軍”發揮更大影響力奠定基礎;簽約文學新人,為陝西文化強省戰略注入了新的活力。
堅守與跨越,著述百萬字榮膺契訶夫文學獎
在繁忙的公務之餘,雷濤著述百萬字,文風激越,散文隨筆集、紀實文學、評論集、書法集均在社會上產生重大影響。著有遊記散文《走近阿爾卑斯山》,紀實文學集《走向王國》、《走出西影的女人們》,文論集《文心鱗爪》,《困惑與催生》,書法集《心跡墨痕》。


“在聖彼得堡大學,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在國外很少看到。”雷濤介紹說,2008年,應俄羅斯作家協會邀請,雷濤作為中國作家代表團團長一行人,對俄羅斯進行友好訪問。訪俄期間,中國作家同俄作家進行了廣泛地接觸,並與聖彼得堡大學漢語教研室師生進行交流與座談,更加堅定了他讓陝西更多優秀作品走向世界的信心和決心。隨後,在他的鼎辦支持下,全省多名著名作家先後訪問俄羅斯。
與此同時,省作協組織省內外一批作家和俄語工作者編撰出版了五十多萬字的緬懷中俄傳統友誼的俄漢對照大型紀念文集《情繫俄羅斯》,在中俄兩國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