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剪出別樣人生,訪祥盛布藝紙藝坊第四代傳人盧華

【嘉賓簡介】盧華,女,祥盛布藝紙藝坊第四代傳人,黃岡市非物質文化剪紙項目傳承人,中國剪紙協會會員,湖北省剪紙學會副秘書長,黃州書畫詩聯協會常務副會長。她組建了“快樂剪紙志願隊”,進軍營、進社區、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免費培訓了一批又一批的學員。對貧困生和殘疾人免費送剪紙工具和資料,對行動不便的學員免費上門服務;到福院去給老人送祝福,和殘疾兒童互動送快樂。積極參與社會各項公益活動,組織義賣扶貧助殘

2017年赤壁辦舉辦公益創投項目大賽,“非遺傳承社區”項目榮獲二等獎,被社區聘為愛心大使,當選為道德模範。

盧華女士參加全國各地剪紙展賽,剪紙作品《美好和平》詩詞《友誼永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藏;《一路連發》《百鳥朝鳳》被中國剪紙博物館收藏;剪紙《雙龍戲珠》《感謝央視 給力民間》兩幅作品在央視播出並收藏。剪紙作品青花瓷四條屏,蘇東坡詞被美國友人收藏,《松鶴延年》《念奴嬌.赤壁懷古》被原臺北國畫院院長楊年耀先生收藏;剪紙毛主席詩詞被新西蘭友人收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掛在中央警衛團三大隊的文化牆上。

【入選辭】她是非物質文化剪紙項目傳承人,在歲月長廊裡,用一雙巧手堅持不懈地努力,剪出一個又一個人間的大愛。她是因捐贈《百鳥朝鳳》剪紙作品,獲得上海世界非遺文化城中國剪紙博物館頒發榮譽證書的盧華女士。

主持人:身影人物,榜樣力量。這裡是榜樣人物大型訪談《身影》在線節目,我是主持人韓清雲。現在歡迎非物質文化剪紙項目祥盛布藝紙藝坊第四代傳承人嘉賓盧華老師的到來。

盧華:主持人好!各位老師,各位朋友們大家好!

主持人:您出生在廣水一個紙藝世家,外婆和母親是當地有名的剪紙高手,五歲時就跟媽媽學剪紙,您是受了她們的影響愛上剪紙的嗎?

巧手剪出別樣人生,訪祥盛布藝紙藝坊第四代傳人盧華

盧華:是的因為我出生在布藝紙藝世家,媽媽是當地有名的剪花娘子,看著媽媽剪出各種漂亮的圖案,整天耳濡目染,在我幼小的心靈裡就萌生了“我也要當剪花娘子"的信念!從會拿剪刀就跟媽媽學剪紙,揮動手中的剪刀,百花在指間開放,蜂蝶在花叢中飛舞,龍鳳呈祥、三羊開泰、富貴吉祥等,一幅幅美麗祝福的圖案隨心願放飛,就會沉迷在剪紙的快樂之中!

主持人:請老師為大家普及一下剪紙藝術的知識,學習剪紙這門手藝,是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嗎?

盧華:剪紙是一種鏤空的藝術,早在沒有紙的年代,就有鏤空藝術的出現,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雕、剪、鏤、刻、的技法在絹帛,獸皮,金銀箔、樹葉上剪刻紋樣。《史記》中的剪桐封弟記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葉剪成“圭”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的記載。中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南北朝時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團花剪紙。距現在已經有1600多年的歷史。中國的民間剪紙在明、清時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時期。

剪紙藝術植根於民間,運用範圍廣泛,如禮花、窗花、彩燈、扇面、服裝、包裝、婚嫁、祭祀等,用剪紙來裝點生活。剪紙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巧手剪出別樣人生,訪祥盛布藝紙藝坊第四代傳人盧華

主持人:作為黃岡市非物質文化剪紙項目的傳承人,您組建了“快樂剪紙志願隊”,組建它的初衷是什麼?談談組建的過程可以嗎?

盧華:2013年三八婦女節期間,由區文化局,區婦聯和工會聯合為我舉辦了“魅力黃州盧華剪紙作品展”,前來觀展的有一位八十多歲的退休教師對我說:“剪紙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現在的家長只重視語數外和藝術考級,剪紙這門手藝已經到青黃不接的地步,沒有人來傳承呀”!老人的一席總在我的耳邊迴響。從那之後我就開始思考:我母親家的近百年手工坊被破四舊給砸了,老花樣和老物件都被付之一炬,唯一燒不了的是祖宗傳下來的老手藝,趁我現在身體還可以,應該把祖宗留下的手藝傳承下來,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盡一份綿薄之力!以前幫別人剪紙是自己的愛好,從中獲得快樂,現在是社會責任感在驅使我要去弘揚去傳承。想做這件事開頭並不順利,我首先就到學校去聯繫第二課堂教剪紙,跑了幾所學校都不願意開剪紙課最後經朋友推薦,我三次到東門小學找校領導,和校領導他們談了非遺傳承急在當下,利在千秋,我可以免費教學,只為傳承,校長被我的執著感動,同意我在他們學校做試點。開始有30多個孩子報名,後來家長們知道剪紙不參加藝術考級,孩子們喜歡可家長不認可,開了一個學期就結束了。

不過通過這次教學還是有收穫,我在這一批學生中,發現了有幾個孩子對剪紙非常感興趣,我看到了希望,如是說服了家長,在一個培訓學校借了一席之地,讓這幾個孩子堅持下來了。

2017年3月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發文(增補黃風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我被定為剪紙項目代表性的傳承人。同年市老年大學開設了剪紙班,我有幸被聘為剪紙班的教師,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組建了“非遺傳承剪紙文化小分隊”,開始只有12個人,我們非遺傳承小分隊進企業,進軍營,進學校,進機關,進社區,又在社區組建了“快樂剪紙志願服務隊”,現在不同崗位的團隊成員已經有40多人。我們每到一處都很受歡迎,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2017年赤壁辦舉辦公益創投項目大賽,“非遺傳承社區”項目榮獲二等獎,我被社區聘為愛心大使,當選為道德模範。

主持人:鄂東晚報特邀請您走進附小校園,參加“民俗課堂之剪紙”活動,與武師附小190名小記者歡聚一堂。這次活動給小記者們帶來哪些收穫?取得了什麼樣的效果?

盧華:鄂東晚報小記者活動搞的很好,他們在各個不同的校區做活動,這次到附小的小記者活動是我到過的第四個校區了,附小這次的人最多,但是這些小記者很守紀律,我邊講小記者們邊做筆記,聽得很認真,通過傳授小記者們對剪紙藝術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所以互動時大家的動手能力很強,每個人都能完成一到兩幅完美的作品,通過這些活動我看到了剪紙後繼有人,感到很欣慰!

巧手剪出別樣人生,訪祥盛布藝紙藝坊第四代傳人盧華

主持人:您常年進軍營、進社區、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免費培訓了一批又一批的學員,對貧困生和殘疾人免費送剪紙工具和資料,對行動不便的學員免費上門服務。您的家人支持您這樣做嗎?

盧華:做公益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這種心態原於我家庭的影響和教育,在很小的時父母就教育我們要尊老愛幼,誠信,善良,樂於助人,父母言傳身教為我們做出了榜樣!這樣的家風伴隨著我成長,我也把這樣的家風傳給了我的孩子,我的女兒也很熱衷於公益事業在汶川地震時我家是她第一個捐款,之後她又騎著電動車到處去收集衣物,一趟一趟往民政局送。還有一次她得知一位軍嫂病重,發動親友和同學為軍嫂捐款。我家附近有個鄰居的孩子弱智,父母離異,孩子經常吃不飽,受歧視,我女兒經常給他送吃的。我有時侯有活動她幫忙搬東西開車接送,我給殘疾學員送剪紙工具和資料,都是女兒在網上買,女兒是社工也是志願者,經常幫助社區的居民排憂解難。我的老伴對我做公益也是非常支持的,他見我整天忙,在外面跑得多,為了讓我安心做我喜歡的事情,家務事都是他包攬了,沒有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我在做公益的道路上是走不遠的,所以我非常

謝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主持人:“祥盛布藝紙藝坊”有怎樣的發展歷史?您是通過怎樣的努力將“祥盛布藝紙藝坊”發揚光大的?

盧華:祥盛布藝紙藝坊是媽媽的祖父宋祥盛始創於晚清時期,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那時候姑娘出嫁是坐花轎,花轎的轎衣和新娘裝少不了繡活,布藝。新房的佈置、慶典、祭祀少不了紙藝,母親的奶奶心靈手巧,女紅做得特別好,當時人們又有這樣的需求,太祖公從中看到了商機,就創辦了“祥盛布藝紙藝坊”,主要經營新娘裝,各種布藝飾品。婚嫁、慶典、節日、祭祀等的各種剪紙和紙藝品。“祥盛”在當地也算小有名氣。我外公兄弟一人和兩個姐姐,我母親沒有兄弟姐妹,“祥盛布藝紙藝坊”自然就傳到媽媽的名下了。我小時候最喜歡幫媽媽燻花樣,把圖案紙潤溼,用油松枝或蠟燭在紙上一燻就是一幅黑白分明的圖案躍然紙上。“紙藝坊”在母親的打理下也興盛一時,因為母親樂於助人,所以人緣好!直到“破四舊、立四新”運動開始衰落,很多老物件和花樣都被付之一炬,被迫關停!雖然手工坊停了,但是祖傳的手藝還在,當地誰家婚嫁

慶典找來求幾張剪紙,媽媽總是有求必應!後來媽媽人老眼花,我接替了媽媽的“剪花娘子”。做女紅和剪紙是我的愛好,逢年過節幫街房剪窗花,誰家接媳婦幫別人剪喜花,有姑娘要出嫁了幫忙繡對枕套,誰家生了寶寶送雙虎頭鞋等。有錢沒錢手藝不能丟!

巧手剪出別樣人生,訪祥盛布藝紙藝坊第四代傳人盧華

退休了有時間,我做我喜歡的事,現在老年大學任教,有用武之地,社區也為我提供了很好的平臺,還有報社和群藝館為弘揚傳統文化搭建了橋樑,所以傳承後繼有人,我們的團隊越來越壯大,感謝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

主持人:回首幾十年剪紙的藝術人生,您覺得印象深刻的剪紙創作和獲獎經歷有哪些?

盧華:回首這幾十年來的藝術生涯,過中有苦也有樂!有辛勤的汗水,心酸的苦水,也有幸福的淚水!更多的是收穫了友誼和快樂!

最讓我痛惜的一件事就是1967年那個寒冬,幾個紅衛兵到我家破四舊來了,砸了很多老物件,幾箱老花樣全燒了!我想留住記憶,晚上就在媽媽指導下畫樣,花費了幾個月整理出了幾本花樣。可是花樣本被鄰家姐妹發現舉報了,又被紅衛兵毀了,媽媽為此還捱了批鬥。自從媽媽捱了批鬥之後,就不敢再畫傳統圖案了。因為喜歡剪紙,不想放下剪刀,就開構思索,要與時俱進,婚嫁剪紙我不再剪龍鳳、鴛鴦,改剪忠字葵花。街頭牆報就剪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等順時應景的圖案,我從中也悟出一個道理,傳統的東西不能丟,既要傳承手藝也要更新內容,要與時俱進藝術才有生命力。

創作一幅作品首先要立意,然後構圖。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幅作品的創作,是2014年8月接到湖北省教育廳的通知,參加聯合國官員書畫作品“走進湖北”藝術交流展,有30多個國家參加,當時是又高興又緊張!心想參加這麼大的活動可不是代表自己,選什麼題材好呢?創作選題很重要,一次,兩次,三次的選題都被我否定了,最後定題《美好和平 友誼永存》,題目定下來了就著手構圖

民間剪紙一般是以物象諧音表達寓意,我選用了荷花、梅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圖標,緊握的雙手,還有太陽神鳥等圖案,還題了“美好和平 友誼永存”八個字。荷諧音和,梅諧音美,握手代表友誼,太陽神鳥是寓意向著光明騰飛,(太陽神鳥是2001年四川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是用空藝術在金箔上呈現出的圖案),我連夜畫了一幅團花設計稿,第二天在交流現場剪成,這幅作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藏了。

每得次獎的心情很複雜,當然首先是高興!高興之餘是思考,是否夠格得獎?是真正對作品的認可?還是鼓勵或安慰?我認為獲獎是一條鞭子,鞭策著你要努力向前進!

主持人:請老師和大家分享下您從事剪紙後的幾個公益的故事?

盧華:2012年4月4日黃風日報刋登了一篇題為:《“鄂東奇才”盧華》一文,老伴的一個同鄉看到了,夫妻雙雙找到家裡來,說他家裡的條件不好,想要我教她剪紙和做虎頭鞋補貼家用

我幫她剪了鞋樣,畫了很多花樣,手把手教她剪紙的技法,還送了剪紙工具,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交往密切了。一年後她丈夫得了膀胱癌,需要手術我捐助了一千元。2016年舊病復發要切除膀胱改道掛袋,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她丈夫想放棄治療,在大家的勸說下還是做了手術,可術後掛袋都是自費,每個月得二百多元買袋子,手術時借的債沒還清,又為後期的費用發愁,我們家為他後期治療承擔了部分費用,女兒每個月在網上幫他買袋子。2017年她們領到了失地補助,還清了債務,我就沒有資助她了。

巧手剪出別樣人生,訪祥盛布藝紙藝坊第四代傳人盧華

2013年在我剪紙展覽中,一位前來參觀的大姐,拉著我的手誇我剪得好,說她家孫女小麗(為保護孩子的隱私用的化名)也喜歡剪,就是沒人教。我給了一張名片和幾張剪紙大姐,在跟大姐交談中得知她家的情況,她家住市郊,兒子中了風,兒媳和兒子離婚了,五十幾歲丈夫就去世了,自己的身體也不好有糖尿病,家裡有幾分菜地還要耕種,兒子一個月一百多元的低保,自己種點小菜和提籃小賣維持生活,孫女在上小學六年級,我非常同情大姐的不幸!就對大姐說我免費教,孩子如果有時間可隨時來學。那年小麗小學畢業了,暑假到我這裡學剪紙。小麗聰明卻很內向,她不愛說話。開始每天她奶奶接送,我見天氣熱,加之她奶奶忙,我就對大姐說就讓孩子住我家吧,大姐同意了。小麗在我家住了一個多月,大姐勤勞善良,每次來都給我帶些新鮮疏菜瓜果,我把孩子也當成親孫女看待,大姐要給孩子的生活費我拒絕了,我還送了套剪紙工具和資料給小麗,開學了給她買了學習用品和新衣服,這一來二去我們從友情變成了親情!

小麗上初中時因為父母離異,家境貧寒,受到有些同學的歧視,很自卑,初二時得了輕度憂鬱症,開始自閉,後來自殘,用刀片在手上劃了一道道傷痕。花季的孩子,很是讓人心疼,學校瞭解她家的狀況,給她發了貧困生補助,我幫她找了心理醫生,帶她到醫院治療,包攬了她所有的治療費,節假日我女兒帶她去旅遊,在家人和身邊人的幫助下,小麗漸漸康復了,去年小麗考進一所中專學校讀書,我承諾每個月給她一百元買學習用品直到她畢業。我信守了承諾,現在每個月按時給她發一百元紅包,有時還幫她買一些學習資料。

社區有些失獨老人和留守兒童,我常去給老人送剪紙,教孩子們做手工。

主持人:您怎麼看待你過去取得的榮譽,又是如何看待榜樣的?

盧華:退休之前我在工作崗位也獲得了一些榮譽,青年標兵,先進生產工作者,先進工會幹部,勞動模範等,我覺得不管哪個崗位都應該盡職盡責,這是做人的本份。

因為興趣愛好廣泛,退休了有時間重拾舊趣,喜歡樂於助人,有愛心但沒實力,只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時間久了就受到關注。前幾年應邀參加了一些大型活動,接受央視記者採訪,報刊、雜誌、電視臺等媒體的宣傳,看起來光鮮榮耀,可我覺得榮譽是對我的鼓勵和鞭策,不是驕傲的資本,應低調做人,本份做事!每走一步都要腳踏實地。

何為“榜樣”?“榜樣”的稱號不是光環,而是楷模!是能起表率效應的人被讚譽為“榜樣”!“榜樣”應有責任,有擔當,有胸懷,為社會的進步當好領頭羊!

主持人:今天您受邀來到榜樣人物大型訪談《身影》節目在線群,作為一位青年人身邊的榜樣接受我們的訪談,您有何感想?您對《身影》節目有何評價,對節目前的廣大網友有怎樣的寄語?

盧華:去年榜樣人物徐普嘉賓向我推薦《身影》訪談時,就開始關注《身影》。我認為《身影》訪談節目辦得好,節目主持人以QQ聊天的形式和嘉賓面對面溝通,通過分享奮鬥、助人、承擔當社會責任等方方面面的經歷,使嘉賓的靈魂深處又一次的得到昇華!為廣大網友傳遞了“正能量”。社會需要正能量,一個個“身影”就是一面面旗幟,每一個“身影”就是一隻領頭羊,《身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教化人們積極向上。榜樣有感召力,有吸引力,毛主席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榜樣就是火種!感謝《身影》榜樣節目,為廣大在線網友搭建交流的平臺!是正能量的集聚地,薪火相傳。真心祝願《身影》榜樣節目越辦越好,越走越遠!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踏實做事,誠信做人!人心不能浮躁,心浮躁人就沒有根,民族就沒有根!

主持人:盧華嘉賓說得好;“不管在哪個崗位都應該盡職盡責,這是做人的本份。”她是這說的也是這做的,在工作崗位也獲得了一些榮譽,青年標兵,先進生產工作者,先進工會幹部,勞動模範等。盧華女士退休後依然儘自己會剪紙的一技之長,為本市的居民力所能及做公益活動、做好事,改善他們目前的生活狀況,使他們的人生態度有很大的起色。她的善心也得到不少有愛心志願者的支持,大家一起盡力奉獻自己微小的愛心,傳遞善念、友愛、敬業、和諧、文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感謝盧華老師真知灼見,言語真誠地回答。也非常感謝在線各位老師的支持,再次感謝盧華嘉賓老師在百忙之中來《身影》節目做客。這次節目就到這裡,各位老師晚安,下次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