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宋小辭

1991年生於山東高唐,常署國超。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專業碩士研究生。浙江畫院學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浙江畫院工筆研究所創作員。

自制未來

南朝宗炳也在《畫山水序》中開篇明義“聖人含道暎物,賢者澄懷味像。”,中國山水畫是觀世界的藝術。“圖繪天地,品類群生”重視對於世界的體察,宗旨在“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對於造化大衍的好奇與探究,其祛除現象表面遮蔽而抵達玄奧的深度正是山水畫精神厚度所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也是東方“士夫”的一致的價值觀。中國畫對終極問題的追問,完善的哲學思想與技法體系讓其保持了一種恆久之“常”,又有一種“春生夏長”自然而然的“變”,這也是在當下現實情境中繼續探討實踐中國畫的前提。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秋季杭州寫生 45cm x 68cm 2015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葛嶺仙境 180cm x 90cm 2015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飛來勝處 180cm x 90cm 2015年

沈宗騫在《芥舟學畫編》提到“天下之物不外形色而已,既以筆取形,自當以墨取色”,“形色”在中國畫的創作中是十分關鍵的問題之一。宋子曰:霄漢之間雲霞異色,閻浮之內花葉殊形。天垂象而聖人則之,以五彩彰施於五色,有虞氏豈無所用其心哉?飛禽眾而鳳則丹,走獸盈而麟則碧,夫林林青衣,望闕而拜黃朱也,其義亦猶是矣。君子曰:“甘受和,白受採。”世間絲、麻、裘、褐皆具素質,而使殊顏異色得以尚焉,謂造物不勞心者,吾不信也。(明 宋應星《天工開物》捲上《彰施》),“五行說”是中國文化中影響最為深刻而廣泛的學說之一,五行色的審美觀是漢民族色彩觀的奠基石,是中國繪畫色彩的始源性資源綜合色彩的各個階段、不同地域的發展特徵,中國繪畫在形色創作中形成自身的獨特審美追求。“陰陽五行”一直籠罩到梁啟超先生時期,梁啟超建議我們開發自然,但是開發自然的手段太落後了。所以他提出:“陰陽五行不打倒,中國文化就不會進步”。五四時期,國家又窮又弱,主張以“科學”振興中國,康有為大罵中國畫,說蘇東坡“謬發高論”;陳獨秀在《新青年》提出“打倒四王”,甚至“以科學的寫實主義來改造中國畫”。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石屋洞寫生 45cm x 68cm 2015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西湖天下景寫生 45cm x 68cm 2015年

如果說宗炳《畫山水序》是文人畫運動的先聲,康有為《萬木草堂藏畫目》便可視為文人畫運動的輓歌。“專貴士氣為寫畫正宗,豈不謬哉?”面對世界性的文化視野,將正經受價值與形勢分裂之折磨的文人畫推下舞臺,傳統文人士大夫被現代知識分子所取代,作為中國社會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的重要產物之一,為傳統文人畫價值觀的繼續貫徹製造了無法逾越的障礙。西方寫實改造中國畫,只有社會學的合理性而缺乏足夠的藝術學依據,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尋求現代情境中文人畫的發展可能。潘天壽以“強其骨”的形式意味捍衛傳統文人畫的非事功精神;林風眠將其藝術引向平和靜寂,與傳統文人畫靈犀相通;黃賓虹孜孜於“內美”而直抉傳統不朽之點的個體化藝術狀態,訴諸數十年如一日的學者型追求;陸儼少以筆墨塑形表意為依據,順沿傳統結撰原理繼往開來。那種文人畫世俗化或者說消弭文人畫與非文人畫的本質區別的發展趨勢,到了這個承受西方文化,政治功力觀和現代思潮猛烈衝擊的大變革時期,反而引發更多更廣的闡釋熱忱。莫衷一是的多元化選擇把已經淡忘或者深入骨髓的文人畫因子置於前所未有的反思氛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抽象水墨”“實驗水墨”“水墨裝置”悄然崛起,缺乏了古代文人畫家賴以確立的深層機制與價值關懷。“創新”由現代化期望派生的枷鎖,面對躁動、實用、糾結的時風,阻隔了人與藝術的歷史性聯繫,不僅沒法運用人所共知的價值符號進行廣泛的社會動員,再創造地形成審美轉化力,而且在對傳統的對抗性承續中,閹割了經典和“期待視野”的再生能力,藝術由此關閉了自己的思想通道,淪為世俗化走向的劫持品。現代中國畫,一方面成了各種非中國畫和準中國畫的收容所,以來者不拒的姿態,廣泛接納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戰場上的落荒者,另一方面又將贏得眾好、普渡眾生的娛樂功能奉為座上賓,在迴歸主體價值的幌子下,盡情揮霍與中國畫有關或無關的圖像資源。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杭州龍井寫生 36cm x 138cm 2016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局部一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局部二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太行山高家臺村寫生 45cm x 66cm 2017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局部

隨著時代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對於中西古今會有新的體會,創作者也唯有從這種對立狀態中脫身而出才有可能絕處逢生。實踐者唯將自身置於衝突之地才有可能產生具有精神銳度的作品,真正的回應時代命題。中國畫莫衷一是也成為一種常態,畢竟打破圍牆之後獲得自由也失去庇護。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畫創作者,一方面面對浮光掠影帶來的眼花繚亂,另一方面又面對固守範式的萎靡不振。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太行山村寫生 45cm x 66cm 2017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局部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郭亮村寫生 45cm x 68cm 2015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郭亮村寫生生 45cm x 68cm 2015年

孫過庭《書譜》有言:“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既給當代人帶來實踐的啟發,同時也由此推測如何面對古今是歷代藝術家皆要思考的問題,答案不在成為教科書的既有記錄中,藝術的答案在當下卻在未來揭曉。藝術工作便需要完成自我設定,由此藝術家便可自制未來。如此想來,又會到文首《畫山水序》中開篇明義“聖人含道暎物,賢者澄懷味像。”。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不凋 50cm x 70cm 絹本水墨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靈奩 35cm x 48cm 紙本鉛筆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開物 35cm x 48cm 紙本鉛筆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歲寒 35cm x 48cm 紙本鉛筆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亡兔 35cm x 48cm 紙本鉛筆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月殤 35cm x 48cm 紙本鉛筆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宋人畫意 一 70cm x 50cm 2019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宋人畫意二 70cm x 50cm 2019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宋人畫意 50cm x 70cm 紙本鉛筆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寒煙翠 33cm x 25cm 2017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花辭樹 33cm x 25cm 2017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引白鹿 33cm x 25cm 2017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壽多時 33cm x 25cm 2017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洗塵嶂 33cm x 25cm 2017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嘉木圖 一 60cm x 45cm 2019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嘉木圖二 60cm x 45cm 2019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嘉木圖三 60cm x 45cm 2019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嘉木圖四 60cm x 45cm 2019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仙侶 71cm x 51cm 2017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玄兔 71cm x 51cm 2017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雲谷 71cm x 51cm 2017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洞仙歌 71cm x 51cm 2017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瀛洲 71cm x 51cm 2017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浮玉 71cm x 51cm 2018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絳羽 71cm x 51cm 2018年

筆墨與色彩|青年國畫家宋小辭山水作品選讀


度一切苦厄 180cm x 190cm 2016年

注:圖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