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宋小辞

1991年生于山东高唐,常署国超。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硕士研究生。浙江画院学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浙江画院工笔研究所创作员。

自制未来

南朝宗炳也在《画山水序》中开篇明义“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像。”,中国山水画是观世界的艺术。“图绘天地,品类群生”重视对于世界的体察,宗旨在“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对于造化大衍的好奇与探究,其祛除现象表面遮蔽而抵达玄奥的深度正是山水画精神厚度所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是东方“士夫”的一致的价值观。中国画对终极问题的追问,完善的哲学思想与技法体系让其保持了一种恒久之“常”,又有一种“春生夏长”自然而然的“变”,这也是在当下现实情境中继续探讨实践中国画的前提。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秋季杭州写生 45cm x 68cm 2015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葛岭仙境 180cm x 90cm 2015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飞来胜处 180cm x 90cm 2015年

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提到“天下之物不外形色而已,既以笔取形,自当以墨取色”,“形色”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是十分关键的问题之一。宋子曰:霄汉之间云霞异色,阎浮之内花叶殊形。天垂象而圣人则之,以五彩彰施于五色,有虞氏岂无所用其心哉?飞禽众而凤则丹,走兽盈而麟则碧,夫林林青衣,望阙而拜黄朱也,其义亦犹是矣。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采。”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而使殊颜异色得以尚焉,谓造物不劳心者,吾不信也。(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上《彰施》),“五行说”是中国文化中影响最为深刻而广泛的学说之一,五行色的审美观是汉民族色彩观的奠基石,是中国绘画色彩的始源性资源综合色彩的各个阶段、不同地域的发展特征,中国绘画在形色创作中形成自身的独特审美追求。“阴阳五行”一直笼罩到梁启超先生时期,梁启超建议我们开发自然,但是开发自然的手段太落后了。所以他提出:“阴阳五行不打倒,中国文化就不会进步”。五四时期,国家又穷又弱,主张以“科学”振兴中国,康有为大骂中国画,说苏东坡“谬发高论”;陈独秀在《新青年》提出“打倒四王”,甚至“以科学的写实主义来改造中国画”。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石屋洞写生 45cm x 68cm 2015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西湖天下景写生 45cm x 68cm 2015年

如果说宗炳《画山水序》是文人画运动的先声,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便可视为文人画运动的挽歌。“专贵士气为写画正宗,岂不谬哉?”面对世界性的文化视野,将正经受价值与形势分裂之折磨的文人画推下舞台,传统文人士大夫被现代知识分子所取代,作为中国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的重要产物之一,为传统文人画价值观的继续贯彻制造了无法逾越的障碍。西方写实改造中国画,只有社会学的合理性而缺乏足够的艺术学依据,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寻求现代情境中文人画的发展可能。潘天寿以“强其骨”的形式意味捍卫传统文人画的非事功精神;林风眠将其艺术引向平和静寂,与传统文人画灵犀相通;黄宾虹孜孜于“内美”而直抉传统不朽之点的个体化艺术状态,诉诸数十年如一日的学者型追求;陆俨少以笔墨塑形表意为依据,顺沿传统结撰原理继往开来。那种文人画世俗化或者说消弭文人画与非文人画的本质区别的发展趋势,到了这个承受西方文化,政治功力观和现代思潮猛烈冲击的大变革时期,反而引发更多更广的阐释热忱。莫衷一是的多元化选择把已经淡忘或者深入骨髓的文人画因子置于前所未有的反思氛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抽象水墨”“实验水墨”“水墨装置”悄然崛起,缺乏了古代文人画家赖以确立的深层机制与价值关怀。“创新”由现代化期望派生的枷锁,面对躁动、实用、纠结的时风,阻隔了人与艺术的历史性联系,不仅没法运用人所共知的价值符号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再创造地形成审美转化力,而且在对传统的对抗性承续中,阉割了经典和“期待视野”的再生能力,艺术由此关闭了自己的思想通道,沦为世俗化走向的劫持品。现代中国画,一方面成了各种非中国画和准中国画的收容所,以来者不拒的姿态,广泛接纳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战场上的落荒者,另一方面又将赢得众好、普渡众生的娱乐功能奉为座上宾,在回归主体价值的幌子下,尽情挥霍与中国画有关或无关的图像资源。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杭州龙井写生 36cm x 138cm 2016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局部一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局部二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太行山高家台村写生 45cm x 66cm 2017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局部

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对于中西古今会有新的体会,创作者也唯有从这种对立状态中脱身而出才有可能绝处逢生。实践者唯将自身置于冲突之地才有可能产生具有精神锐度的作品,真正的回应时代命题。中国画莫衷一是也成为一种常态,毕竟打破围墙之后获得自由也失去庇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画创作者,一方面面对浮光掠影带来的眼花缭乱,另一方面又面对固守范式的萎靡不振。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太行山村写生 45cm x 66cm 2017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局部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郭亮村写生 45cm x 68cm 2015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郭亮村写生生 45cm x 68cm 2015年

孙过庭《书谱》有言:“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既给当代人带来实践的启发,同时也由此推测如何面对古今是历代艺术家皆要思考的问题,答案不在成为教科书的既有记录中,艺术的答案在当下却在未来揭晓。艺术工作便需要完成自我设定,由此艺术家便可自制未来。如此想来,又会到文首《画山水序》中开篇明义“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像。”。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不凋 50cm x 70cm 绢本水墨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灵奁 35cm x 48cm 纸本铅笔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开物 35cm x 48cm 纸本铅笔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岁寒 35cm x 48cm 纸本铅笔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亡兔 35cm x 48cm 纸本铅笔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月殇 35cm x 48cm 纸本铅笔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宋人画意 一 70cm x 50cm 2019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宋人画意二 70cm x 50cm 2019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宋人画意 50cm x 70cm 纸本铅笔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寒烟翠 33cm x 25cm 2017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花辞树 33cm x 25cm 2017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引白鹿 33cm x 25cm 2017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寿多时 33cm x 25cm 2017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洗尘嶂 33cm x 25cm 2017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嘉木图 一 60cm x 45cm 2019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嘉木图二 60cm x 45cm 2019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嘉木图三 60cm x 45cm 2019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嘉木图四 60cm x 45cm 2019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仙侣 71cm x 51cm 2017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玄兔 71cm x 51cm 2017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云谷 71cm x 51cm 2017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洞仙歌 71cm x 51cm 2017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瀛洲 71cm x 51cm 2017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浮玉 71cm x 51cm 2018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绛羽 71cm x 51cm 2018年

笔墨与色彩|青年国画家宋小辞山水作品选读


度一切苦厄 180cm x 190cm 2016年

注:图文来自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