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風雲——桓溫伐秦功敗垂成

東晉風雲——桓溫伐秦功敗垂成

(王猛,字景略,前秦苻堅的首席謀士)

殷浩於公元356年,晉穆帝永和12年去世,曾經想和桓溫叫板的另一位能人從此淡出了東晉政治舞臺。

公平而言,殷浩被司馬昱樹成典型,是有其道理的,因為殷浩並不是特別不堪,也不是草包一個,修行十幾年之久的人物不能說是一無是處,那麼為何殷浩兩次北伐都慘敗,最後鬱鬱而終呢?其實,這不能怪殷浩,要怪只能怪會稽王司馬昱。

拿桓溫的話來講就是,殷浩是個很有才能的人,讓他參政朝廷,做一方百姓之主,殷浩肯定幹得異常出色,也會將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是朝廷未將殷浩放在一個正確的位置上,人有才但是未能盡其才,反而用他的短處,這才是造成殷浩悲劇的最主要原因。

桓溫非常瞭解殷浩,他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只不過朝廷之中實在找不出比殷浩更有名望的人物,司馬昱走投無路,只好將殷浩趕鴨子上架。

殷浩兩次北伐失敗,朝廷中眾臣個個唉聲嘆氣,那麼現在誰能出來收拾殘局呢?沒有其他人了,只能是桓溫。

東晉風雲——桓溫伐秦功敗垂成

(桓溫北伐形勢圖)

北伐雖然失敗,但是光復中原的理想仍然需要繼續進行。公元354年的2月份,春天已經悄悄佔據了山川、田野和大江、大河。草木蔥蘢,鶯飛燕舞,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綿延千里的大江之中,戰船的旌旗遮天蔽日,戰艦一艘接一艘,從襄陽出發,向北、再向北,一直進入均口,陸續到達了南鄉。與此同時,另一支軍隊由陸上出發,兵甲齊鳴,鏗鏘作響,戰馬嘶鳴之處,煙塵滾滾。

這兩支軍隊,就是桓溫精心調遣的水陸兩路北伐大軍,共計10萬餘人。在水軍開拔到南鄉之時,步兵也已經到達了武關,桓溫馬上命令梁州刺史司馬勳從梁州出發,過子午道,殺往前秦帝國。

在桓溫調兵遣將之時,已經背叛東晉王朝的姚襄,率領自己的族人和數萬軍隊投降了前燕王朝。

東晉的北伐大軍沒多久就兵臨前秦帝國的疆域,桓溫命令手下的別將發兵進攻前秦的上洛地區,活捉了荊州刺史郭敬。攻下上洛之後,大軍一路凱歌,又殺進了青泥縣(陝西藍田縣南)。兩軍一戰,青泥縣便納入了桓溫的囊中。司馬勳帶領的另一路大軍也逼近了前秦的地域,與此同時,西涼的秦州刺史王擢也發兵進攻前秦的陳倉,來響應桓溫的部隊。

由此看來,這次討伐前秦的大軍共有三股,一股是桓溫親自率領,另一股聽命於司馬勳,還有一股就是西涼王擢率領的西北雄軍。三路大軍殺氣騰騰,一路勢如破竹,前秦帝國立刻硝煙滾滾,陷入了一場戰爭的浩劫之中。

東晉風雲——桓溫伐秦功敗垂成

現在,秦王苻鍵迎來了他建國之後的第一次嚴峻的生死挑戰,這場戰爭打勝了,前秦無累卵之憂,這場戰爭一旦失敗,國家就有覆亡的危險。因為前秦帝國畢竟建國才短短三年,根基不是特別穩,老百姓原來都是後趙的子民,接不接受前秦的統治還需要時間進行檢驗,所以,這場戰爭對前秦真的是生死存亡之一役。

心急火燎的秦王苻健,趕緊派遣軍隊四面迎敵。太子苻萇、丞相苻雄、淮南王苻生、平昌王苻菁、北平王苻碩,一共率領了5萬軍隊,駐紮在藍田縣南邊的嶢關等待桓溫部隊的到來。

春天很快就過去了,炎炎初夏已經降臨到了三秦地區。當年的4月份,奔波千里的桓溫大軍終於到了藍田縣,和前秦守衛的部隊展開了一場血戰。

那一天,是一個豔陽天,還剛下過雨,三秦大地剛剛從雨水清泠中甦醒過來,便立刻陷入了一片無邊無際的喊殺聲中。

桓溫畢竟是遠道而來,對方卻是以逸待勞,兩軍一見面也沒說上幾句話,就立馬拔刀相向。在戰場上,兩軍的軍隊的士氣如何,關鍵是看主將的表現,主將勇猛,士兵的士氣就盛,主將怯懦,士兵們定會落荒而逃。現在的前秦部隊中,就出現了一位猛將,只見他縱馬馳騁猶如進入無人之境,刀光過處,人頭滾滾。這個人單騎只馬,衝入桓溫部隊十多次,殺死殺傷很多士兵,令東晉部隊紛紛腿腳戰慄,眼看就要陣腳大亂。這個人就是淮南王苻生。

東晉風雲——桓溫伐秦功敗垂成

(前秦開國皇帝 苻健)

還好,東晉部隊畢竟還是經過了嚴格的訓練,況且有走南闖北見過世面的桓溫進行指揮,所以士兵們只是稍微亂了一下馬上就壓住了陣腳,在桓溫的死命下呼啦啦展開了強攻,秦兵終於大敗。

秦兵敗走,東晉軍隊立刻乘勝追擊,桓溫就派遣他的弟弟桓衝繼續和秦兵作戰,同前秦丞相苻雄大戰於陝西白鹿原,毫無懸念,秦兵繼續大敗。

戰果來之不易,桓溫意氣風發,率領大軍就殺到了灞上,這個地方,距離前秦的首都長安只有一步之遙。

大兵已經長驅直入進入了前秦的心臟地帶,現在,秦王苻健只好收拾老弱病殘共6000人駐守在長安的小城裡面,戰戰兢兢,夜不能寐,而太子苻萇則帶兵退守到了長安的城南。苻健在小城裡面急火攻心,趕緊繼續調兵遣將,命令大司馬雷弱兒率領精兵三萬,同太子苻萇合兵一處,共同抵抗桓溫來勢洶洶的大軍。

桓溫的軍隊一開進三秦地區,三輔郡縣紛紛望風投降,桓溫表現得還不錯,他安撫民眾,招納敗兵,禁止士兵搶掠。三秦的百姓一看,東晉的部隊很不錯啊,趕緊簞食壺漿,趕來犒勞桓溫的軍隊,那些男男女女都夾路歡迎,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拉著官兵的手還沒說話就潸然淚下:“沒想到在風燭殘年,還能有幸看見朝廷的官兵啊!”

東晉風雲——桓溫伐秦功敗垂成

(桓溫北伐前秦示意圖)

如此看來,桓溫的伐秦大業立刻就能成功,就會像伐蜀一樣,將前秦滅掉,歸入東晉的版圖了。可惜,這只是我們的幻想,歷史完全不是這樣進行的,桓溫也不是這樣想的,因為,已經成功在即的桓溫,在勝利果實唾手可得之時,竟然停止了繼續前進的腳步。

這真是一個千古之謎,後世千年,對桓溫這個奇怪舉動進行了無數次猜測,但是得出的不一定是正確的結論,因為真相永遠也不可能被人知道了,知道真相的人只有桓溫他自己。

很遺憾,很痛心,桓溫這一停止進攻,終於讓他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最終付之東流。

其實,在當時,就有人看穿了桓溫的心思:“桓溫啊桓溫,你想北伐並不是想要給朝廷光復河山,也不是為了什麼黎民百姓,你的北伐之舉,完全是為了自己個人的私利和野心,那就是用北伐之舉,來表現自己的強大,用北伐之舉,作為自己進一步專權的有力籌碼。”

說這番話的人不是別人,他就是後來幫助秦王苻堅打天下,建立更加強大帝國的謀士王猛。

東晉風雲——桓溫伐秦功敗垂成

(王猛,協助前秦苻堅奠定了國家基業)

王猛,和北海孔融是老鄉,少年時代就異常好學,風流倜儻,胸懷大志。應該說,胸懷大志的人對一些婆婆媽媽的瑣事就很不關心,所以他的行為只能用不拘小節來形容,他的這種行為,讓那些經常危襟正坐,整天板著臉指手畫腳並且對一些瑣事異常熱心的人很是看不慣,“人皆輕之”,不但看不慣,還很看不起他。但是王猛依然故我,悠然自得。是啊!天地都在我的心中,宇宙任我遨遊,何必為世間的一些陳谷爛芝麻那麼傷腦筋呢?

既然沒人發現王猛的才能,他只好隱居在陝西的華山之蔭,苦讀待命,等待他命中那個重要人物的到來。

王猛同志,你不會等待太長時間的,歷史總會將你從幕後推向前臺,在紛紛亂世中展現自己的無窮的智慧和魅力,然後打下一片廣袤的江山,這江山,其實一直就存在於你的心中。

桓溫入關,王猛感覺到自己可能遇上了一位很厲害的主公,良禽擇木而棲,就是要尋找一位能合我口味,值得讓我輔佐的人,難道,桓溫桓大將軍就是我苦苦等待的那個人嗎?

王猛終於離開了自己的草廬,趕到東晉大營來面見桓大將軍。

王猛見到桓溫之後,不拘小節的行為依然沒有改變,當時已經是初夏了,天氣變得比較炎熱,王猛還穿著一件過冬的破棉襖,這件破棉襖經過一個漫長的冬天之後,已經成了蝨子的樂園。

王猛見到桓溫,也不客氣,先將破棉襖脫了下來,邊屠殺成窩的蝨子,邊和桓溫侃侃而談,旁若無人,意氣自若。桓溫一看,這是哪裡來的叫花子啊,本來一直想把他轟出去,但是一想自己畢竟需要各色人等來輔佐自己,於是就忍了下來,等和王猛聊上了這麼一段時間,桓溫徹底傻了:這哪裡是叫花子啊,這是埋沒於草民中的天才和能人啊!馬上邊開始對王猛恭敬有加。

賓主二人落座言談,相見恨晚,桓溫便問王猛一個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我舉天子之命,將十萬銳兵北上為百姓掃除殘賊,而三秦的豪傑猛士卻沒有一個響應,這是為什麼呢?”

王猛微微一笑:“桓公你不遠數千裡,深入敵境,今長安近在咫尺,你卻不渡過灞水繼續進攻,老百姓不知道你的真正用意,所以也繼續持觀望的態度,不來響應。”

王猛的這番話算是一箭命中了桓溫心中最隱秘的地方,他聽完後嘿嘿一笑:“江東地區沒有一個人的才華和見識能和你相比啊!”於是就讓王猛做了軍事祭酒。

既然桓溫帶兵不進,那麼戰機稍縱即逝,現在,已經唾手可得的勝利變得異常遙遠了。因為,桓溫不進軍,就給了疲於奔命的前秦部隊喘口氣的機會,趁著這段時間,前秦重新進行了戰略部署,將各地強兵紛紛感到長安來救駕。

東晉風雲——桓溫伐秦功敗垂成

(白鹿原)

等前秦的軍隊集結得差不多了,立刻就向桓溫的部隊發起了猛攻,桓溫的部隊再次和苻雄血戰於白鹿原,這次,桓溫的軍隊大敗,死亡一萬多人,部隊的十分之一算是徹底歇菜了。

這不能怪前秦,只能怪桓溫自己,你難道不知道兵貴神速這個成語?你難道不知道一鼓作氣這個成語?本來士兵們連戰連捷,鬥志昂揚,現在你卻讓他們停下前進的腳步,每天逗鳥玩,時間一長,士兵們的士氣早就跌到谷底了,失敗,那是桓溫咎由自取。

本來,桓溫剛開始的計劃不是打敗仗,而是打勝仗,況且,兵行千里,糧草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一旦糧草不濟,士兵們就會陷入萬劫不復。桓溫就想趁著夏季,前秦的小麥馬上就要成熟,只要麥子成熟,立刻帶兵就搶糧,這樣軍糧就有了。可惜啊,桓溫這麼算計前秦,前秦也不傻,也繼續算計桓溫,沒等到小麥成熟,前秦就狠下心來,將剛剛抽穗的麥田全部割了個精光,堅壁清野,讓你桓溫喝西北風去吧!

這下子,算是將桓溫徹底逼上了絕路。不過,前秦這種行為也給國家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饑荒,到最後,那些牛馬餓得互相肯吃對方的毛,老百姓更是首當其中,餓殍遍野。

桓溫現在是孤軍深入險地,戰機也已經貽誤,感覺到再這麼耗下去,沒準就會全軍覆沒,在危急時刻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趕緊撤軍!

東晉風雲——桓溫伐秦功敗垂成

匆忙敗退的桓溫,順手牽羊劫走了關中地區人口三千多戶回到了江東。在走之前,桓溫想讓王猛當高官督護,但是被王猛給拒絕了。因為聰明的王猛已經明白,桓溫這個人不是明主,而是一個自私的奸賊而已,輔佐奸賊,王猛不幹那種缺德事。

按照桓溫的的性格,看見王猛這麼能幹,全江東沒有一個人能趕得上他,難道就眼看著王猛從容離開?為什麼沒殺掉他?其實,不是桓溫不想殺他,而是大軍敗退的太匆忙,桓溫來不及舉起屠刀而已。

幸運的王猛,終於逃脫了桓溫的魔爪,繼續回到華山腳下,等待另一個人的到來。

桓溫敗走,前秦一路痛打落水狗,從長安一直猛追到潼關,整整好幾百公里,敗退之軍是不可能打勝仗的,所以桓溫一路慘敗,每次被打敗都死亡一萬多軍隊。只因為桓溫的私心,釀成了如此慘烈的後果。

在桓溫敗退的同時,前秦丞相苻雄帶兵出擊司馬勳,大破之,司馬勳退守女媧堡。雄心勃勃的桓溫伐秦壯舉,就此徹底落下帷幕。

而不久的將來,桓溫大將軍將重整軍隊,繼續北伐,不過,這次北伐的目標是前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