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给外国人以“超国民待遇”

4月1日,网曝青岛崂山三名外国人在核酸检测时存在插队现象,且其中一名外国人当场发表“中国人出去”的不当言论。视频一经曝光,引起了国人的极大愤慨。最新报道称,崂山区公安机关2日上午会同相关部门,对涉事外籍当事人依法依规进行批评教育,警示其要严格遵守中国法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

当事人亦表示诚恳接受,并就其不当言行向公众致歉。

不要给外国人以“超国民待遇”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这类事件并不是少数。上海洋女婿拒绝隔离受优待事件,南京对外国隔离人员给予过当呵护事件,这些事件与疫情相互叠加,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共舆论氛围,也严重损害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对此我们应予高度关注。

众所周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中国人平等,对来华的外国人也应当平等。当然依法享有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法律上有特殊规定,这是另外一个问题,除此之外的外国人在中国从事社会活动,均应遵守中国的法律规定以及公共秩序,这是一个法律常识,更应该是一种道德自觉,国人出国如此,外国人来华也应该如此。

基层工作人员面对外国人,基于国际观瞻、国际影响的考虑又或者基于外国人不会讲汉语的考虑,希望对外国人客气一点,从而让这些人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对华的友好派,这种大局观念和爱国热情本身是值得肯定的,这种态度也是中华民族的待客之道,本身值得弘扬。

但是这种照顾理应以不侵害社会公共秩序为基本原则,否则这种所谓的优待就失去了其存在的道义基础,甚至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

当然,这也并非对外国人要苛刻要求,甚至要故意为难、刁难外国人。社会公众的要求其实就是内外一致、中外平等,并没有其他过分的要求,只是不要让外国人在中国享受“超国民待遇”,如此而已。

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外国来华人员越来越多。如果外国人在不知情下说出或者做出不尊重中国人的言行,可以进行说服教育,如果外国人明知行为不当而故意扰乱社会秩序,轻则应予批评,重则应该依法作出相应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应该按照法律规定依法严肃处理。这是国家主权的体现,也是民族尊严的体现。

坦白讲,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在中国都应该一视同仁,而不应该搞特殊。歧视外国人会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于国家大局不利,但是毫无原则地优待外国人,则会让国人内心不舒服,而且这种现象容易被网络激化,而成为点燃社会情绪的一种不良的导火索,影响是极为恶劣的。

中国人基于特定的历史因素而在国家对外国人态度上有一些特殊的感受,这并不是民粹主义,而是一种自然的民族情感,这与我们的本身的教育有关,也与历史上的经历有关,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情感,是应该被理解的一种心态。这种民族情感并不因为中国的开放政策而有所减损,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未来,中国的开放程度会越来越大,外国来华人员也会越来越多,如何与外国人相处,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但是不论情况如何变化,也不论外国人对我们什么态度,坚持彼此平等、相互尊重,并且遵守中国的法律,维护中国社会的公共秩序,这既是中国人的责任,也应该是外国人的责任。

作者系中国经营网特邀财经评论员唐兴华

(校对:彭玉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