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死得最可惜的3個天才,一人可破魏,一人可救蜀,一人可吞吳

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風雲際會的歷史時期,蘇軾神遊赤壁,也忍不住發出“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的感嘆。那個時候有無數歷史人物大放異彩,引得後人神往不已,但很可惜的是,在亂世中,英雄也會像紅顏一樣“薄命”,而三國就有死得最可惜的3個天才。

  

第一個人是郭嘉。


相傳“郭嘉不死,諸葛不出”,這句話雖然是後人流傳的,但郭嘉的“神機妙算”確實不輸給諸葛亮。打從一開始,看出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性格特點的人就是郭嘉,所以他果斷放棄了袁紹,經過好友荀彧的推薦,來到了曹操身邊。

  

曹操和郭嘉之間惺惺相惜,君臣相知,郭嘉提的建議曹操基本都能夠接納,而在郭嘉的謀劃獻策下,曹操擒了呂布,打敗劉備,攻滅袁紹,遠征烏桓,幾乎從無敗績。而曹操唯一一次沒有聽郭嘉的話,就是面對劉備時採取了懷柔的辦法,而不是按照郭嘉所說的軟禁他。

結果劉備向曹操求了兵,奪取下邳,舉兵對抗曹操,曹操這才醒悟過來,劉備根本不會甘心屈居人下。他後悔沒聽郭嘉的話。而郭嘉在公元207年就患病去世了,沒能在曹操身邊繼續輔佐他南下赤壁,如果郭嘉還在,就算孫權跟劉備聯手也不一定能破曹,郭嘉在,可吞吳。


三國死得最可惜的3個天才,一人可破魏,一人可救蜀,一人可吞吳

  

第二個人是關羽。


關羽原本是來自山西的白衣,如果不是和劉備、張飛結識,可能他的人生歷程也會大不一樣。而關羽的戰績半點沒有輸給那些世家名將,雖然沒有“溫酒斬華雄”也沒有“過五關斬六將”,但他確實曾經殺顏良、為曹操解了白馬之圍,之後飄然離開。

 

關羽一直跟在兄長劉備身邊,劉備進入川蜀時,將趙雲、張飛、諸葛亮都帶去了,只留下關羽鎮守荊州,可見劉備對關羽的信任。只是關羽並沒有只做鎮荊州這一件事,他希望從曹魏手上拿到更多的城池,於是北伐襄樊,包圍樊城,向曹仁挑戰。

  

曹操明白關羽的實力,所以派于禁龐德救援,不料關羽卻水淹七軍,降於禁,擒龐德。要不是後來關羽被魏、吳夾擊,落敗身死,荊州也不會失掉,劉備更不會因為心急報仇和奪回荊州發動夷陵之戰,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損失慘重。如果關羽不死,必定可以救蜀。


  

第三個人是周瑜。


“曲有誤,周郎顧”,周瑜應該是三國將領中最儒雅最俊秀的存在,但他並不是一個徒有其表的人,因為周瑜才是赤壁之戰破曹的最大功臣,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軍南下時,真正勸得孫權下決心破曹的人也是周瑜,並不是諸葛亮。

  

只是在《三國演義》中,周瑜卻被塑造成了一個心胸狹窄,不能容人的形象,有點可惜。實際上曹操對周瑜的忌憚絕對不下於關羽,因為赤壁之戰後,周瑜還北上跟曹仁在南郡相持了一年,最後逼得曹仁都“棄城而走”了,可見周瑜在統兵作戰方面的實力。

  

另外,孫權曾經親口稱讚說,周瑜有“王佐之才”。能文能武、有奇謀、善領軍的周瑜卻在36歲那年病逝了,孫權痛哭不已。如果周瑜繼續為東吳效力,恐怕破魏也不成問題,只可惜周瑜、關羽、郭嘉都因為各種原因身死,否則三國的歷史恐怕是另一番模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