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為何選擇與抖音簽約?視頻帶貨前景如何?

羅永浩為何選擇與抖音簽約?視頻帶貨前景如何?

微信公眾號:商業科技創投圈(spark-share)

公司社招看中的“能力合適”,是指你過往的工作經驗和崗位要求能夠對得上,並且最好你可以有一些超出崗位期望的能力。對於小公司想往大公司跳槽的職場人來說,個人能力將是大公司社招非常看重的一點。如果你想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那就一定要有一些超出崗位要求的能力——能給 HR 帶來“驚喜”的能力。而從大公司出來的人,往往受過同樣完備的訓練,操盤過規模相似的案例,思維都是一個固定套路。想要脫穎而出,你就必須做過和他們不一樣的事情。Allen Zhang 建議你,如果你想打敗其他求職者,那就對照崗位的招聘要求想想自己有沒有額外加分的本事在。

今日商業科技焦點:
✅羅永浩為何選擇與抖音簽約?
✅視頻帶貨前景如何?
✅日本製造業的未來出路在哪?
✅打敗微信的機會在哪裡?
✅華為發佈 2019 年年報 稱今年要活下去


羅永浩為何選擇與抖音簽約?

直播帶貨的熱度貌似是隻增不減,羅永浩最近也高調宣佈進軍直播電商,並很快與抖音簽約。
先別操心老羅帶貨勝算幾何。各個商家更關心的,或許是自己該在哪兒以及如何賣貨。
抖音、快手、淘寶直播和騰訊直播這四大直播電商平臺分別是怎樣的流量邏輯?運營者又該如何據此採取具體的運營策略呢?

抖音的流量邏輯:重算法輕粉絲

抖音推薦算法背後有一個簡單的函數公式:y = F ( Xi , Xu , Xc ),包括三個維度的變量,即用戶、環境、內容。簡單來說就是:我是誰、我在哪兒、我想看什麼。
冷啟動時,系統會給視頻分配一個初始流量池,播放量 300 左右,分別給賬號粉絲和可能喜歡該視頻的用戶兩部分人。此時系統會根據播放率、評論率、點贊率、完播率來給視頻計算加權。加權計算後的視頻如果符合二次推薦的要求,會被推薦到第二個流量池,3000 左右。然後重複第二步的操作,統計數據,再推薦,每一次推薦都會獲得更大的流量。反之,如果某一次數據不達標,就會暫停推薦,流量止步。



快手的流量邏輯:社交+興趣

快手優先基於用戶社交關注和興趣來調控流量分發,主打“關注頁”推薦內容。
在視頻內容端計算視頻相似度,根據用戶填入的標題和描述、發佈位置等為視頻打標籤,在用戶端分析用戶行為並通過社交網絡描繪用戶畫像,再進行匹配二者。快手流量邏輯可以被形容為由“陌生人社交”轉變為“粉絲老鐵社交”,由“公域流量”轉變為“私域流量”;發帖人的“風格”/“人設”越明顯、越強大,私域流量就會越緊密。

淘寶直播的流量邏輯:主播的「經驗+專業」分級運營

淘寶直播已逐漸從內容過度到主播的“經驗+專業”分級運營的階段。2019 年 3 月,淘寶直播推出了 「主播成長」的體系,而淘寶主播等級是反映主播影響力的,想要提升自己的等級,主播需要積累經驗值和專業分。除了主播的分級運營之外,淘寶平臺同樣有一套規則進行流量的分配,主要有標籤競爭、層級攀登、活動排名三個評判原則。直播界的“按勞分配”,永遠是留給少數“冒尖”的人。但在淘寶系裡,流量傾斜的判斷點,同樣會以內容建設為核心。做好內容建設,依然是提升流量的重點。


騰訊直播的流量邏輯:工具化的社交裂變

騰訊直播已全面開放公測,分為看點直播+小程序直播。騰訊以“看點直播”的工具形式為主,通過已有的個人微信、朋友圈、公眾號、微信群、企業微信和投放騰訊廣告,以“去中心化”的方式由主播自行獲取平臺流量。2020 年微信小程序的佈局重點是建設商業場景,推出最新的官方小程序直播組件“看點直播”,幫助商家打造屬於自己的商業閉環。
✨ 如果你是商家,會如何在幾大直播平臺中做選擇?為什麼?#互聯網 #產品

視頻帶貨前景如何?

2017 年微博移動端推出微博故事,面向 UGC 短視頻社交;2018 年年底上線了專門的視頻社區,並在 App 底部擁有了獨立入口。但作者趙虹宇發現今年微博單獨針對視頻類創作者的系統扶持計劃,還是頭一次。

視頻消費逐漸成為趨勢
1.微博始終是受益者
1) 一直以來,微博都是品牌客戶在社交媒體投放渠道中的首選之一,其用戶基數、粉絲經濟、話題引爆能力是其他平臺不能相比的。


2) 18 年底以來,國內廣告行業一直相對頹勢,微博的營收也受到了影響,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雪上加霜。儘管如此,在用戶流量方面,微博其實是受益者之一。一方面,整體經濟狀況不佳使得企業們紛紛削減廣告預算,另一方面,用戶流量達到新高。
2.視頻內容來引導消費已是趨勢
1) 2018 年 6 月,快手就新增“快手小店”入口,聯合有贊進軍短視頻導購;年底,抖音上線“小黃車”功能;
2) 2019 年 6 月快手又接入拼多多、京東,打通主流電商平臺;李佳琦和薇婭又帶火了直播電商。
3) 去年 12 月,微博上消費垂直 PGC 內容的日均活躍用戶規模環比提升近 30%,視頻消費時長環比提升 40%。

抖音、快手、B 站都在爭奪創作者
1) 去年抖音就開啟 DOU 知計劃 1.0 和 2.0,針對知識類創作者推出成長計劃,提供體系化創作工具。2020 年,抖音直播推出“百萬開麥”扶持計劃,鼓勵抖音達人開直播。
2) 快手方面,早在 2019 年 7 月就發佈“光合計劃”。同年又推出“教育生態合夥人計劃”,為參與者提供高達百億次曝光的精準流量資源;
3) 2019 年 B 站推出“Vlog 星計劃”;9 月上線 B 站知識創作者扶持計劃;同年 11 月宣佈上線“音樂星計劃”以及“音樂 UP 主培養計劃”;今年 1 月 又開始招募時尚博主。


電商直播的四場戰事
1.淘寶直播 VS 拼多多/京東直播
Tech 星球發現,淘寶直播在極速狂奔過程中,不僅成績是最出色的,而且培育出了李佳琦和薇婭兩大頂流主播。但拼多多和京東的電商直播業務,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2.抖音 VS 快手
市場都低估了抖音和快手的直播收入,2019 年直播行業的收入中快手和抖音佔一半。過去抖音廣告收入佔比超過 90%,此番闖入電商直播領域後,本就以直播為主營收的快手勢必會打響保衛戰。
3.鬥魚 VS 虎牙
二者無論是營收和用戶數都差別不大,2020 年拓展的電商直播業務,無疑能大幅提升二者的營收和用戶數。至於誰提升的更明顯,則看誰的電商直播業務做的更出色。
4.小紅書 VS 微博
從目前看來,小紅書內測的電商直播模式,更類似快手的直播路徑。而微博則是從開放話題平臺淪為電商廣告集結地。

✨你認為視頻帶貨在未來的趨勢走向怎麼樣?你如何評價視頻帶貨?#短視頻 #電商 #微博

日本製造業的未來出路在哪?

中歐商業評論解析了日本“可視化 4.0”的製造業升級概念。日本管理專家木村敬尚和沼田俊介在《可視化 4.0:物聯網時代日本製造企業如何恢復盈利能力》一書中稱,可視化 4.0 就是工業 4.0。該書的一些觀點對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也有著一定的借鑑意義。

“製造是根基,否則一切都是空中樓閣”。但現在製造業,關鍵不在於生產什麼,而是要明白如何能夠盈利。日本企業的優勢在於以一線團隊實力為基礎的精細化操作和持續不斷地尋求平衡點。花太多時間研究產品,在當下有些不合時宜。工業 4.0 對日本企業的影響將不再限於一線團隊的改善活動,將價值鏈在產品的生命週期中進行整體擴展,就可以看到除了製造工序還有很多其他贏利點。

“工業 4.0”並不限於一道工序、一個工廠或者一個企業,它能打破企業集團體系或者產業鏈上下游的壁壘,將一切串聯起來,實現“製造業整體的可視化”,來應對物聯網的發展。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現在,對應了四個可視化階段——成本可視化、流程可視化、盈利點可視化和實時動態可視化。

與大部分人的直覺相反,80%的成本是在進入生產流程之前確定的,而量產後通過改善生產流程降低成本的餘地只佔 20%。製造業還常常陷入到成本陷阱中,因此兩位作者提出對於重工業企業來說,通過產品週期實現成本可視化是企業不得不具備的能力。



日本製造業人員流動性小,其實也成為了束縛,因為太多內容是人傳人“暗箱化”而非像人員流動性大的美國企業會把經驗標準化,減少人為因素。而分清楚作為企業競爭力可被“暗箱化”的內容,標準化可以促使採用外包服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企業則需要關注盈利點可視化,也可以說是“服務模式”可視化,這既關於商業模式,也涉及企業數據的哪些開放,哪些自持。製造業閉門造物的時代已經結束。比如大型機器,可以通過租借給 B 端客戶,通過提供長尾服務來盈利。

並且通過物聯網採集到的數據理應成為製造業重視的部分。機器的使用、損耗,不僅是有助於提升產品服務,更有助於製造業瞭解客戶的企業運作情況對其徵信情況有所瞭解。當企業和客戶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一錘子買賣,而變成長期服務關係後,用戶長期支付產品生命週期的延長、獲客成本的控制、解約率的控制,以及盈利問題等將得以解決。兩位作者提出,在白色家電領域或住宅設備領域,有實力的廠家完全有機會成為“家庭內部數據的平臺運營商”。#製造

“十里村”認為,關於誰能打敗微信,這不是最新熱點,但是個老問題。無論是創業小企還是互聯網巨頭,都幻想著撼動微信在社交領域的地位。

天下苦微信久矣!
1.群雄並起,微信獨大
米聊和易信看似氣勢洶洶,戰火不斷,但始終難以與微信匹敵,紛紛折戟。來往一蹶不振被迫轉型閱後即焚軟件點點蟲,米聊則無人問津。
2.2019 年社交依舊扎堆
從 2014 年起,微信一騎絕塵毫無對手,期間有諸多產品也只是曇花一現。直到 2019 年,看似迎來了社交領域的新風口,但目前來看,沒有一個有著亮眼的表現。
3.做社交的真實目的
做社交,就是因為有了人,業務的開展就充滿了諸多的可能性。如果不做社交則難聚人,業務的發展的就受到了各種制約。比如被封號、封鏈接、屏蔽等。
4.為何屢戰屢敗
1) 專業積累少
我們看市面上任何一個入局的玩家,在社交領域都沒有積累,也沒有成功的經驗。尤其是大公司, 如果項目不成就解散了,人員也流失了,而過往的項目經驗也沒有沉澱下來。過一陣子,項目又重啟了,又是一推新人。


2) 新流量渠道有限
現如今騰訊、百度、阿里、頭條牢牢把握了互聯網上的主要流量,而每個平臺自身又同時在做社交產品。推廣過程中,就存在著很大的衝突。
3) 用戶使用成本高
導致用戶使用的成本增加,不僅是個人熟悉使用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身邊同樣在使用產品的用戶。這對於用戶來說沒有必要,而且許多中小 app,用戶缺乏信任基礎。

微信為何能活這麼久
1.QQ 助力
微信之所以能快速得到發展,早期與 QQ 的導流有關係很大,當時經常能在 QQ 的聊天窗口看到微信的廣告。
2.利益關係
現如今,幾乎人人都有微信,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只要打開微信掃碼添加好友或者拉入微信群就能交流,開展業務合作。
3.生態能力
微信從聊天、支付、公眾號、短視頻、小程序、城市服務、企業服務等等。囊括了日常生活、工作、商務、休閒娛樂等方面,微信產生對於許多企業來說,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價值。

打敗微信的機會在哪裡
1.看清微信的本質

微信誕生於移動互聯網,它發揮的最基本作用是鏈接,鏈接人,鏈接商品、鏈接服務、鏈接信息等等。而它期望建立一個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智慧生活方式,而我們用的微信號就是進入這個網絡的唯一識別 ID。
2.新的載體誕生
如果以後手機不是唯一入口,餐桌、電腦、電視機等等都是我通向網絡獲取知識、信息、聯繫其他人的載體時,微信就不會顯得那麼重要了。

✨你認為有軟件能打敗微信嗎?如果有它會是怎樣的一款軟件?#微信 #社交

華為發佈 2019 年年報 稱今年要活下去

31 日,華為發佈了 2019 年年報。數據顯示,當期實現銷售收入 8588 億元,同比增長 19.1%;實現淨利潤 627 億元,同比增長 5.6%。值得一提的是,2019 年華為投入的研發費用高達 1317 億元,佔當年銷售收入比重的 15.3%,是當年淨利潤的兩倍。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點評稱,2019 年在極為嚴苛的外部挑戰下,華為整體經營穩健。不過 2020 年將變得更加困難,公司將全年處於美國實體清單下,產業界預測華為的儲備零部件即將用完,這對於華為供應鏈的連續性將是嚴峻的考驗。而突發的疫情也是華為沒有預想到的情況,目前很難對業績做出準確的評估和預測。徐直軍表示,“2020 年華為力爭活下來,爭取明年還能發年報。”

商業科技創投圈

產品服務推特圈

衛星授時研究所

功夫英語精進圈

熱搜頭條娛樂圈


微信公眾號:商業科技創投圈(spark-sha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