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哪方更厉害?

剪刀手说电影


五虎将是民间流传的说法,五子良将是三国志上的记载。 五虎将 :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陈寿对五子良将的评价: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知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陈寿对五虎上将的评价是: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

五虎上将享受后世的盛名,主要因为受到尊敬的关羽是其中一员,忠义两全的关羽加上兵法能力,是东汉乱世最好的将领,战颜良,发动襄樊之战打败于禁、庞德这都是他的功劳,在蜀汉他就是刘备之外的另一个支柱,余下的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也都是当时有名的武将,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我们要承认,虽然五虎上将名声更广,人气更高,但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不如五子良将。

五子良和五虎上将相比感觉都是小人物,但他们对于曹魏的贡献远超五虎对蜀汉的贡献,五子良将有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其他势力中投降的武将,被曹操重用所以对曹魏更有荣誉感,认同感,作战的表现也就更好,不是说五子良将比五虎上将功绩更多,是他们在曹魏的活跃程度远超五虎,不论什么样的攻坚战中都有他们五人的身影,出征,驻守,练兵等等领域都有他们的贡献,除了贡献之外,五子良将基本没有犯错误,即便于禁的投降让自己的颜面尽失,但没有给曹魏造成很大的损失,其他四人也是没有大的过错,不像发动襄樊战役的关羽,即便前期斩获颇丰,但最后丢失荆州葬送了蜀汉的未来,这是关羽的巨大影响,也是影响三国历史的事件,综合来说,五子良将更胜一筹。


时光隧道2019


和“五虎上将”相比,“五子良将”的名气明显弱了很多。两者实力强弱暂且不论,首先这两个组合的推广平台就不一样,“五虎上将”的推广平台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而“五子良将”的推广平台是影响力略逊的《三国志》。

这很好理解,就好像同样一篇文章,发在今日头条上,流量十万加;但若放在别的平台,流量只有区区几百。不是文章不好,实在是平台影响力强弱不同而已。



别的暂且不论,只论武力值,“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谁弱谁强,哪个组合更胜一筹呢?“五虎上将”组合成员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子良将”组合成员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为公平起见,先让两个组合的队长,关羽和张辽正面PK一下。

第一场,关羽对张辽。他俩英雄惜英雄,关羽是张辽的救命恩人,曹操在白门楼要杀掉张辽时,关羽屈身下跪替张辽求情,张辽才得以保命;关羽被曹操包围在土山时,张辽也曾替关羽求情,关羽才暂降于曹操。关羽和张辽没有交过手,因为有旧情在,他俩在战场上故意躲着对方,避免正面厮杀。他俩实力相当,正面PK的话,难分胜负,这场打个平手。



第二场,赵云对张郃。长坂坡之战时,赵云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杀的曹军人仰马翻,当时张郃年轻气盛,想在曹操面前卖弄一下实力,于是便驱马向前与赵云交战,可只打了十余合,便气力不足败走。这场,张郃完败。



第三场,马超对于禁。曹操曾评价马超“不减当年吕布之勇”,这算是极高的评价了!马超是超一流的高手,放眼三国,实力能与其相较一二的,不过区区几人而已。但这其中肯定不包括于禁,于禁排兵布阵还可以,若论单挑,和马超差了一个档,他最多撑得了十合而已。这场,马超胜。



第四场,张飞对徐晃。张飞曾经一嗓子吼退曹操几十万大军,当时张辽、徐晃等大将都在,但都畏惧张飞的勇猛,不敢出战,徐晃打张飞是完全没有底气的。后来,张飞在徐州中埋伏时,曾与徐晃交手二十合,并大杀一阵,可见徐晃根本挡不住猛张飞。另外,徐晃还有个黑历史,那就是被颜良二十合完败,颜良虽然厉害,但其实力最多能与张飞持平。这场,张飞胜。



第五场,黄忠对乐进。黄忠老当益壮,曾与关羽大战两日,不分上下,可见其实力非同一般。反观乐进,其武力值最多二流,连文聘臧霸都敌不过,更别提黄忠了。乐进为何能排进五子良将,真是难以理解。这场,黄忠胜。

综合比较,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对战,4胜一平,完胜!


一半秋色


论演义,自然五虎上将厉害,这方面不需多说,可要讨论正史的话,就得从双方的战绩来对比了。

以关张马黄赵,对决张张于乐徐。

关羽VS张辽

这两位作为组织的第一号人物,在三国近一百年的历史里,战绩都是十分辉煌的。关羽“威震华夏”、张辽“威震逍遥津”,很难作出个比较。自关羽镇守荆州之后,就没和张辽碰过面,唯一一次就是关羽北伐的时候,曹操有打算调动张辽来荆州,可还没动身,关羽就被徐晃打败了,两人没来得及较量。

不过张辽打的都是一等一的硬战,天柱山一战更是说出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军事名言,也有过只身劝降三公山一事,而相比起来的关羽,除了官渡之战出彩之外,“水淹七军”多少有点运气的眷顾,也没有过单刀赴会一事(单刀赴会其实是鲁肃),所以综合来看,张辽略胜于关羽。

张飞VS张郃

张郃曾经在宕渠之战被张飞打败,只剩十几人爬山而走,这对于号称善于利用地形的张郃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耻辱。可张郃在军中的威望要比张飞好,夏侯渊战死后,众人第一个想到的临时领导就是张郃,这一点来看,张郃又胜过张飞。

不过这讨论的是战绩,张飞既然赢过张郃一次,自然在军事上是排在张郃前面的了。

马超VS于禁

作为曹操集团唯一一个假节钺的外姓将领,于禁是深受曹操信任和重要,基本每次都是以都督的身份总领各军,而马超也做过关中集团的老大,还差点射死了曹操。

不过于禁虽善于治军,但在战事上却不像张辽那样百战百胜,博望坡中了刘备埋伏、天柱山遭了梅兰的诈降、襄樊之战又被关羽生擒,而且于禁治军过于严厉,难以服众。至于马超不善于管教部下,但战绩彪炳,甚至还单骑降成都,军事能力比于禁要强得多。



黄忠VS乐进

值得一提的是,乐进曾和关羽交战于青泥口,关羽被迫退军,考虑到此战时关羽已经镇守荆州,兵力要比乐进多得多,这一点是乐进的加分项。

而黄忠在入蜀一战大放异彩,有“勇冠三军”之誉,并且在定军山击杀夏侯渊,直接将战局扭转了过来。这两人都是属于打战不要命的角儿,黄忠冲锋陷阵,乐进先登夺城。所以我觉得这两个人算是一个平手。当然这其中有乐进多年奋战的累积分,和黄忠记录不多的原因,所以平均一下,双方平手。



赵云VS徐晃

赵云在前期只是作为刘备的近卫队长,负责守护刘备和军属家眷的,真正要讨论的是他的汉水之战。此战中,曹军死伤无数,刘备称赞“子龙一身是胆”,军中号称“虎威将军”。

徐晃战绩很多,被曹操称为“有周亚夫之风”,而且两人也是极度自律,赵云曾劝谏刘备不要纵容抢夺成都府银,和推辞诸葛亮的赏赐。徐晃打战也很少为部下邀功,军中有“不得饷,属徐晃”的“怨言”。赵云和徐晃,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两位完人了。

不过徐晃打战有他自己的风格,而且经常独当一面,相比之下的赵云,这方面就弱了一点,经验和实战都比徐晃要少。所以比较起来,赵云应该是弱于徐晃的。

总结来看,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双方打了个平手,不过五子良将的能力比较全面,而五虎上将更集中军事方面的,所以综合能力来看,五子良将要比五虎上将高出一点。


一贰一橙


历史三国中没有五虎上将的说法,但是《三国演义》将蜀国的主要将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作为五虎上将。而真实历史的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

“五子良将”与“五虎上将”谁更厉害,如果按照《三国演义》里面,那么“五虎上将”无论是单挑还是统兵,都高于“五子良将”。那么历史中谁更厉害?还是“五虎上将”。

“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的对战记录。

首先是张飞和张合,“汉中之战”张合帅3万军队,被张飞率领的一万多人,打的大败而归,所以此战张飞胜;

然后是关羽和于禁,襄樊战役,关于水淹七军,将于禁的军队打败,并且俘虏于禁,逼杀庞德,打的曹操要迁都。所以此战关羽完胜;

再接着是关羽和徐晃,水淹七军之后,曹操调徐晃和关羽对阵,关羽在面对徐晃和曹仁的两面之敌,还能游刃有余,若不是背后孙权偷袭,那么胜负难定。

张辽、乐进由于长期驻守合肥,主要面向东吴作战,所以没有与五虎上将交手的记录,。五虎上将中,马超起兵西凉时候,打的曹洪只能退守潼关,只有曹操出马才能搞定;黄忠定军山一战,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而曹洪、夏侯渊都是曹魏大将,他们的作战水平和五子良将不会差太多。

按照实际交手记录来看,“五虎上将”两胜一平,而“五子良将”两败一平,所以“五虎上将完胜。”


帝国烽火


历史上本没有五虎上将之说,五虎上将是《三国演义》描述的。所以我们就以《三国演义》为蓝本作一比较。

刘备手下的五虎大将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为于禁、乐进、张辽、张郃、徐晃。如果五虎遇到五子,谁能胜之呢?我认为还是五虎比较厉害。从他们的战绩看,关羽曾经水淹七军,战胜了五子良将中的于禁;张飞曾经以一万军队大破张郃,这也是实战检验过的;赵云的的长坂坡战绩,岂是徐晃、乐进之辈可比的。马超曾经杀得曹操割须弃袍,黄忠曾经阵斩夏侯渊,在武艺上都碾压曹魏大将一头。曹魏的五子良将中,表现最好的应该是张辽,曾经大破孙权的十万兵马,在逍遥津抖了威风。但张辽的对手是孙权,如果他碰上关羽、张飞这样的,恐怕也得落下风。最多打个平手。徐晃用兵还可以,但他的武艺在五虎大将之下。

但真实的历史,赵云并不是五虎大将之一。所以刘备阵营是四虎大将,而五子良将却是情真的。曹操之所以打下那么大块的疆土,五子良将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刘备的四虎大将,却只占有益州之地。所以,真实的历史上,很有可能,五子良将的指挥艺术,胜于五虎大将。


陆弃


历史不可假设,历史像个小姑娘任人打扮。一个假设的命题,用一个假设的办法来比较。

首先声明:五虎上将在历史中并没有,五子良将反而是存在的。我们用电视剧琅琊榜中关于琅琊阁对世间事评判的标准,根据五虎将和五子良将已经展示出来的业绩和表现,来对比一下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的优劣。

论后世名声。

五虎将优于五子良将,这是不言而喻的,张飞世人称万人敌,赵子龙赵云一身是胆,黄忠百步穿杨,一生忠义,关羽更是后人称颂,立庙祭祀他。魏国的五子良将,张合乐进李典,虽然威猛,但是后世威名却不是很高。

论单兵作战力。

五虎上将优于五子良将。我们拿三国中的第1猛将吕布作一比较,三国中第一猛将吕布,世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张飞可与吕布大战100回合而不输阵,关于可与吕布大战35回合,马超可以许褚大战300回合,赵云更是长坂坡上,无敌万人之中,七进七出,黄忠花甲之年,冲锋陷阵,从不输人阵。

魏国的五子良将他们的战斗力却是一般,没有几个经典的案例来证明,他们的战斗力。

论统军能力。

五子良将强于五虎上将。张飞不具备统军能力,必须有人辅佐,赵云一辈子就在老的时候才有机会带兵打仗,关羽镇守荆州,骄兵必败,失掉了荆州,黄忠虽然具备统计能力,但已经接近暮年,不利于统军,而魏延是统军大将,实战经验丰富,统兵能力极强。

魏国的五子良将,个个都是统军高手,在挣钱不仅能战,而且具备实战丰富的实践经验,是魏国的支撑力量。

论战场价值。如果按照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两军对战之前,先主将对阵对战,而后展开战斗,五虎将的实力明显优于五子良将。但是古代的人真实的战争并不是这样子的,而是直接上来就打,前军中军后军逐步推进,你打得你死我活,同时再加上指挥员的指挥,完成孙子兵法的战术谋划。在真实的实战当中,五虎将是干不过五子良将的,例如张郃,在与诸葛亮对战当中,他急攻街亭,一举拿下马谡,就可以看见他们的统计能力和战略战法,乐进的猛袭,也是在古代战场上一种特殊的战法,对他的统军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支持。

综上所述,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各有千秋各有不同,非要拉着一条地平线上去比,他们难分高下,如果只是为打架好看,五虎上将更精彩一些,如果统军作战,五子良将玩这招法将远远胜于五虎上将。

我是放眼世界,和大家一起交流不一样的意思。


房眼世界


演义中,刘备的五虎大将是无敌的存在,就不用啰嗦。下面我们说说正史中的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

五虎上将指的是刘备集团中著名的五位将军,即关羽(官至前将军)、张飞(官至车骑将军)、马超(官至骠骑将军)、黄忠(官至后将军)和赵云(官至征南将军、中护军)。

五子良将指的是曹魏集团五位外姓著名将领,分别为张辽(官至前将军)、乐进(官至右将军)、于禁(官至左将军)、张郃(官至征西车骑将军)和徐晃(官至右将军)。

从对本集团的重要性上来说,五虎将要强于五子良将。我们知道,五虎将基本上就是蜀汉方面的最重要将领,而五子良将的重要性相对于曹氏和夏侯氏等宗亲要弱一些。如关羽在世的时候就是刘备的首席武将,而五子良将中没有人能成为曹魏方面的第一武将。

从武将军事能力上说,五虎将第一毫无疑问是关羽,关羽的主要战绩襄樊之战擒于禁(当时五子良将官职权力最大),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五子良将之首张辽在镇守东线合淝期间,以八百将士大破孙权十万大军,杀得东吴闻张辽之名就心惊胆战。关羽张辽可谓旗鼓相当。张郃和赵云属于双方军事生涯最长的,张郃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而赵云更多的是忠君救主、尊奉法度等,所以张郃在军事指挥上略胜赵云一筹。乐进以骁果显名,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曾阵斩袁绍部将淳于琼,黄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曾阵斩曹魏名将夏侯渊,但黄忠出道太晚,前期军事能力记载不多,所以乐进胜黄忠。张飞据水断桥,义释严颜,宕渠大败张郃,号称万人之敌,徐晃治军严整,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最辉煌一战是击破关羽,解樊城之围,张飞与徐晃持平。于禁威严庄重, 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深得曹操的喜爱,但为将却不查天时地利,最终晚节不保,马超被诸葛亮评价为兼资文武,雄烈过人,荀彧称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所以马超胜于禁。综合来看,军事能力方面五子良将略胜一筹。

从武将个人武力上说,五虎大将强于五子良将。关张被誉为万人敌,马超有信、布之勇,黄忠勇冠三军,赵云被刘备成为“一身是胆”。而五子良将中个人武力最强的为张辽曾经阵斩蹋顿,逍遥津威震江东,乐进曾阵斩淳于琼,相对来说不如五虎将表现的那么抢眼。


靖远0204


武力就不说了,除了张辽,五虎将打赢魏五子还是没问题的。单说统兵能力。

先说关羽,关羽在随刘备斗吕布和曹操时,和张辽交战次数较多,显然关羽厉害些。在樊城时又单抗于禁、徐晃、庞德,不落下风,最后吴国偷袭,身败而死。总体来讲,关羽优于五子良将。

然后张飞。张飞和张合、郭淮都交过手,统兵能力也不弱,但也赢不了五子,比五子弱些。

再说马超。马超常年带西凉兵作战,实力不俗,比不了曹操,但和五子比,还是强一些的。只是后来归了蜀国,刘备也不敢重用,埋没了。

最后是黄忠、赵云,武力高,单挑能力强,统帅一般,明显弱于五子。

五子里面,于禁武力低,但军纪严明,作战能力强,成名最早,死得最惨。徐晃类似于禁,统兵严整,有大将之风。乐进武力高,常常担当先锋,冲锋陷阵。张辽文武双全,战斗力最强,曾威震逍遥津,杀败孙十万,江东小孩听到他的名字都不敢哭。张合前期一般,不如前四位,但大器晚成,晚年统帅很高,用兵巧变,不亚于孔明和司马。其实五子都是降将,不得不说,曹操识人眼光真准。

以上是个人观点,希望高人指正。


远方的远方


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都不是正规的

五虎上将是指蜀汉五员大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五子良将是指曹魏五员大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说起来,这两种称号都不是魏、蜀官方所封。“五子良将”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在给五人作传的时候顺嘴说的“时之良将,五子为先”——良将,至少要是有勇有谋可以独自带兵作战,而不是仅凭武勇打三个擒五个如许褚、典韦那种。陈寿的意思是说曹操手下那一大拨武棒棒里面,这五个最有勇略,排名靠前。

至于“五虎上将”,那五人到也被陈寿列在一起作传,但这个响亮名头却是后来民间封赠、经贯大爷的演义流传开来。

所以这两种称号都不是官方正式封赏,是民间根据陈寿列传时归类的私下称呼。


至于说到哪个更厉害——以战绩论各自都有经典战例: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义释严颜,夺关兵不血刃;

赵云面对追兵大唱空城计,留下“偃旗息鼓”成语;

马超狂扁曹操、使他在丢盔弃甲的惶恐中感叹“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黄忠定军山刀劈夏侯渊、魏军震怖。

张辽七千人敌孙权十万大军,逍遥津一战让吴人魂飞魄散,提名字可止小儿夜哭;

乐进形貌短小但勇猛胆壮,随曹操征战威名是血火剑影中树立的;

于禁围剿作乱的青州兵、结营抗敌有条不紊,让曹操惊叹“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张郃街亭破马谡,止诸葛于祁山、挥泪斩马;

徐晃公私分明战关羽,没有徇私像关羽当初那样去搞“义释”。


不过以武勇或各自战绩论,五虎上将应该胜于五子良将。后者除张辽逍遥津以少胜多和张郃街亭破算有名战例外,其余影响均不大。而五虎将每一个战例都可入教科书。个人武勇如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张翼德断桥独拒曹操……那都是无可比拟的霸勇。


林武师de文散打


三国里,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谁历害?单从武力值比,五虎上将完胜五子良将。关羽、张飞人称万人敌,马超勇冠三军,赵云浑身都是胆,黄忠老而弥坚,而五子良将中只有张辽、张郃、徐晃武功接近五虎将,而于禁、乐进稍弱,但张郃、徐晃均不敌马超、赵云,张飞、关羽也应在其之上,单臂负伤的关羽都能与徐晃战八十回合,黄忠武力应不会输于二张及徐晃,绝对在于禁.乐进之上。从统兵能力来比较,五虎将与五子良将不分上下,关羽独当一面的能力应在张辽之上,张辽威震江东,但若处在关羽的位置,面对魏吴大军的夹击,能否强过关羽呢?张郃有勇有谋,这是后三国众名将一个个故去,山中无老虎的缘故,我认为魏延就可敌之。徐晃也不会强过张飞,从张飞义释严颜可见其用兵善于动脑,从大哥二哥身上没少学。乐进,、于禁善于用兵,赵云、黄忠在平定汉中之战中的表现,完全可与其一较高下。总而言之,从整体素质来比较,五虎上将强于五子良将。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