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期宅家“脾氣見長”?父母做好六件事,孩子不再“鬧脾氣”

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小朋友們不得不在家“宅”著。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出現了敏感、焦慮和抑鬱等負面情緒,相比以前更易憤怒、更缺乏安全感,並且出現了說話變少、食慾變差和睡眠不佳等“鬧脾氣”現象。

河北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專家提醒,孩子出現上述表現都是正常的情況,因為長久在家中隔離,遠離人群和社交,不僅是大人,孩子也會出現一些心理“狀況”。如果因為防控疫情影響到了居家隔離的小朋友的心理狀態,可千萬不能忽視!身為家長該如何緩解疫情對孩子帶來的心理影響呢?

父母要保持自身的情緒穩定

孩子是父母的“晴雨表”,父母的情緒波動會直接影響孩子。面對疫情,父母首先要積極學習相關防控知識,並注意關注與孩子相關的防控措施,自身不要過度焦慮和緊張,並努力在家裡營造和諧安全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內心有穩定的安全感。

孩子長期宅家“脾氣見長”?父母做好六件事,孩子不再“鬧脾氣”

告知孩子一些可靠且必要的信息

根據小朋友的年齡段和認知的特點,用小朋友能聽的懂的語言告訴他們一些關於疫情防控的簡單、清晰和必要的信息,幫他們樹立會戰勝疫情的信心,避免小朋友受到過多負面信息的干擾。

讓孩子保持正常的作息規律

家長要為孩子合理安排學習、娛樂和運動的時間,督促孩子按規律吃飯、睡覺和學習、活動,提醒孩子少看電視,不過度使用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

多陪伴孩子給予安全感

防控疫情期間,家長應抽時間多陪伴孩子,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和心理變化,及時予以安撫。可多安排一些親子活動,如陪孩子讀書、給孩子講故事、和孩子一塊玩遊戲、做家務等,對出現煩躁不安、焦慮恐懼等情緒表現的小朋友,可以多給予一些撫摸、擁抱或陪伴入睡等,通過增強親子關係,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長期宅家“脾氣見長”?父母做好六件事,孩子不再“鬧脾氣”

及時正確回答孩子的問題

對於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包括疫情、疾病和死亡等問題,家長要保持溫和、耐心的態度,做到不迴避、不批評、不忌諱。並根據小朋友的年齡和理解力,給予適宜的回答。

適當安排孩子進行戶外活動

目前,我省各縣區都已轉為疫情低風險地區。在陽光明媚、氣溫適宜的日子裡,家長可以帶著孩子空曠、通風、人少的地方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以緩解孩子的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外出活動時,家長要提前跟孩子交代溝通好相關的注意事項,根據需要給孩子正確佩戴口罩,並攜帶一些消毒用品以便隨時進行消毒處理,同時一定做到全程看護,防止孩子到處亂摸,隨時注意大人和孩子的手衛生。回家以後及時更換衣物,徹底清洗雙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