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回应《鬓边》质疑:请允许我保留所有的缺点为你们服务

​“鸡蛋好吃的话,就别管母鸡好不好看了,好吗?”


说起于正和他的作品,人们总会想到“深宫斗宠”“爽剧路数”“大红大绿”……特别是一旦被烙上“宫斗戏编剧”这个标签,许多新类型、新作品就更容易被一概而论。


专访|于正回应《鬓边》质疑:请允许我保留所有的缺点为你们服务

于正


对此,于正自己也挺无奈,“其实我做戏的维度挺大的。谍战有《像火花像蝴蝶》,时装行业有《云巅之上》,警匪有《美人为馅》。但可能《美人心计》《宫》影响比较大,所以给大家一种我总做宫廷剧的感觉。”


回顾近两年于正走过的足迹,可以看出,他正积极改变人们对于“于正剧”的印象。你不得不承认,“热搜体”于正不仅能捧人,能捧“色(调)”,还能捧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璀璨夺目的东西。


就像他在《延禧攻略》《皓镧传》,以及近期新播的热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以下简称《鬓边》)中所做的那样。


《鬓边》改编自网络作家“水如天儿”的同名小说,由惠楷栋执导,黄晓明、尹正、佘诗曼领衔主演。剧集自3月20日在爱奇艺播出以来,既因聚焦京剧等中华传统文化被广泛关注,也因打上了“于正”的标签而饱受议论。


专访|于正回应《鬓边》质疑:请允许我保留所有的缺点为你们服务


眼看自己倾力打造的剧集一边口碑升温、一边遭人异议,于正显得更无奈。3月22日,他在个人微博发布的小作文中写道,“鸡蛋好吃就行了,就别管母鸡好不好看了好吗?”带着观众的一些疑议,文娱头版(ID:yingjutouban)对制片人于正进行了独家专访。


01、“拍摄《鬓边》是希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梳理”


于正近来的微博中总能出现“弘扬”“传承”等字眼,由他联合创始的欢娱影视也在2019年提出“影视中国风”这一战略。


《鬓边》正是由这样情怀和战略合力促成的首部作品。于正说,“之所以选择拍摄《鬓边》,其实是希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梳理。而这个故事正满足了我想要表达的情怀,专业、热血、爱国。”


专访|于正回应《鬓边》质疑:请允许我保留所有的缺点为你们服务


作为国粹之一,京剧也面临着文化的传承之艰,如何让瑰宝重新被人们喜爱?在于正看来,这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好看与艺术之间不能划等号。我们可以先把好看的东西展示给观众,等吸引到他们以后,再让他们慢慢体会艺术。


至于什么是好看,于正也给出了答案,“故事一定要好看,这是一切的基础。《鬓边》最吸引我的就是梨园的群生相,(故事)用轻喜剧引入,娓娓道来一段人生,有喜有悲,非常感人。”


专访|于正回应《鬓边》质疑:请允许我保留所有的缺点为你们服务


跌宕曲折的故事、温婉柔美的笔触,加上对传统文化的细致关照,使《鬓边》原著在网络上有着相当不错的人气,也让于正看到了将其影视化的潜力。于正说,为了保证剧本的精神和气韵都符合原著,他干脆把原著作者“水如天儿”及其好友——同样对戏曲文化有着深入了解的网络作家“渝州夜来”请来担纲编剧,他自己则继续以制片人身份推进项目,以更好地完成作品。


“这是她们第一次写戏,用了一年的时间,很用心很刻苦。出来的第一稿故事也好,但割裂感强,主创阅读的时候有些障碍。于是我想办法帮她们把剧本捋顺了,又让水如天儿自己码了一遍台词。”


专访|于正回应《鬓边》质疑:请允许我保留所有的缺点为你们服务


她的台词太好了,我极爱。”于正这样评价“新晋”编剧。但即便如此,不少观众以及原著书粉依旧在剧集开播前表示担忧,“魔改”成为他们一致的理由。


对此,于正回应道,“我们除了响应政策修改了相应部分,其余全部是还原的”,语气正如他当初在微博上向观众许诺“剧情只删不增”时一样坚定。


02、黄晓明和尹正的表演到底好不好?


3月26日,于正、黄晓明二人在《鬓边》线上发布会直播中的一段对话上了热搜:


黄晓明:“请同事科普了一下(“洗洁精”式演技),听说是在夸我。于老师,这是在夸我吗?”


于正:“这是在夸你。你看,这是清洁剂,喷一喷就把你的‘油’去掉了。”


专访|于正回应《鬓边》质疑:请允许我保留所有的缺点为你们服务


平心而论,黄晓明此次在《鬓边》中“去油”的效果的确不错。原著里,程凤台是个不折不扣的热血男儿:敢于在土匪手上抢商道,还积极向北方抗日战场捐款......黄晓明的演绎,让这位“脸上挂着女相”的富少爷多了分赤子般的阳刚之气。


专访|于正回应《鬓边》质疑:请允许我保留所有的缺点为你们服务


而在程凤台第一次在情感上被商细蕊“征服”的桥段中,尽管剧情节奏的问题使人物心理变化显得略为突兀,但黄晓明全神贯注的表演依然将人物心中的无奈、脆弱体现得十分到位。


专访|于正回应《鬓边》质疑:请允许我保留所有的缺点为你们服务


其实,黄晓明的参演是于正发出的邀约:“晓明哥那时候被谣言所困,我觉得他是个优秀的演员,恰巧又合适这个角色。我觉得我是个天生的侠客,就这么赶紧发出了邀请。”


对于演员表演常有的油腻评价,于正也提出他的看法:“

其实没有所谓的油腻感,油腻是过分自信和不合适的举动,跟表演无关。只要演员严肃对待作品,真实投入,不外化表现,就不会有油腻感。


扮演第二男主商细蕊的尹正,在《鬓边》中也是充满话题的焦点。其实,纵观目前国内活跃的青年男演员,演技过关,又能在男女两性间来回驾驭却不显得十分突兀的,尹正绝对算一个。


专访|于正回应《鬓边》质疑:请允许我保留所有的缺点为你们服务


剧中商细蕊有这样两句台词:


“我老觉着,天底下的戏说的都是我的故事。”

“刚才我觉得,是赵飞燕借着我的身子还了魂,自己在台上唱的戏。”


大抵只有十足的戏疯子才能认认真真说出这样的话。况且这个戏疯子还是个十足的孩童脾性,性情乖张得紧。


上了台,他能叼手绢、摇身段,送出《战宛城》邹氏眼中那一缕春波;下了戏,他爱吃肉、会打架,噘嘴发脾气的模样沾满了烟火气。


专访|于正回应《鬓边》质疑:请允许我保留所有的缺点为你们服务

专访|于正回应《鬓边》质疑:请允许我保留所有的缺点为你们服务


时而妖娆、时而顽劣,商细蕊“神神叨叨”的性格特征与尹正身上自带的“邪”气有着天然的契合。


专访|于正回应《鬓边》质疑:请允许我保留所有的缺点为你们服务


巧的是,尹正自出道以来,也常被人称做“戏疯子”。《鬓边》的原著作者或许正是因此成了他的粉丝,而尹正自己也对剧本十分感兴趣。


更巧的是,尹正曾在某个节目上扮演过另一位“不疯魔,不成活”的名角儿,相似程度之高,甚至令人一时神迷错乱。


尹正到底有多适合演商细蕊,于正说,“他就是商细蕊本蕊。


专访|于正回应《鬓边》质疑:请允许我保留所有的缺点为你们服务


然而,关于尹正的扮相,一直是各路议论中绕不过去的坎儿。回想原著中对商细蕊的描写,“细细瘦瘦的一抹月白身影,落了霜的新柳儿一般清俊灵秀”,弹幕里像“胖”“圆润”“大白馒头”等形容词,此刻似乎也变得情有可原。


但影视剧终归要交由大众欣赏,IP改编的作品也并非原著粉的自嗨场。况且自古以来,中式审美向来就更偏爱“珠圆玉润”那一款。尹正自己也在采访中解释,“唱旦的,毕竟得沾点脂粉气,但是他又不能有女气。戏曲老师也跟我说,太瘦了上妆不好看,宁愿更圆乎点儿。”


专访|于正回应《鬓边》质疑:请允许我保留所有的缺点为你们服务


对此,于正的回应显得更豁达,“我们创作者永远无法对自己的作品做出解释。一千个人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接受所有的评论,争取下回做得更好。


03、“这次权当抛个砖,我觉得我每一部戏都会比前一部出色”


《鬓边》是目前为止我投资最大的一部剧,当然也花了我们很多心思,这些心思甚至比钱还多。”谈及对《鬓边》的投入时,于正这样说道。


为了还原最纯正的京剧,充分展示京剧的艺术美感,《鬓边》的专业性十分重要。剧集开拍前,尹正每周都会前往上海进行一至两次专业学习;开拍后,他要在梅兰芳关门弟子毕谷云的指导下继续深造。同时,京剧尚派男旦牟元笛及一众京剧艺术家也前来参与指导,全剧仅旦角就汇集了八、九个不同流派。此外,“卧鱼”“功架”“唱头路”等专业词汇也在频频在剧中出现,为观众进一步了解京剧带来了鲜活的案例。


专访|于正回应《鬓边》质疑:请允许我保留所有的缺点为你们服务


相比于故事题材和叙事节奏上的“新”,《鬓边》的视觉品质观感很稳,细致考究下来,其实会发现《鬓边》的每一帧画面都含“金”量十足,这也是剧集能在豆瓣获得7.5分的原因,这个分数,也是于正近十年来所制作的剧集中评分最高的一部。


《鬓边》中场景搭建十分大气、古朴、豪华,特别是当剧情开始介绍“中式建筑”以及“样式雷”时,美术人员还以中国古宅的建筑制式为基础进行创新,更加凸显中式建筑美学。极具设计感的房屋结构,甚至让于正感慨,“拍完拆除那天我都心疼得不忍再看”。


专访|于正回应《鬓边》质疑:请允许我保留所有的缺点为你们服务


服化道方面,特别是服装,是剧集在制作品质上的又一重要体现。如同伶人将戏服行头看作赖以生存的“家伙事儿”,《鬓边》在服装上的打造也不遗余力。角色家居服、常服等不同场景下的服饰均有专门设计;京绣、苏绣、印度绣等花饰图案齐全,全部采用手工缝制。


专访|于正回应《鬓边》质疑:请允许我保留所有的缺点为你们服务


对于剧集在服化道上的成果,于正都表示相当满意,并用三个“还原”进行概括:“服饰还原,手绣在现在的影视剧里已经几乎不存在了;美术还原,画面居中,老老实实讲故事;光影还原,仿老照片、老纪录片来做。一切都在还原,而非创造。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验证过的,比一切都好使。”


诚然,剧集在实现了众多突破的同时,一些缺憾也在所难免。例如豪华场景下如果群众演员数量不够,画面就显得有些空落落,在意境上不如文字描绘的那份热闹;延用此前《延禧攻略》颇有古韵的调色,可以让整个画面看起来更高级、更有质感,但也被部分观众指出色调失真,缺乏真实感。


专访|于正回应《鬓边》质疑:请允许我保留所有的缺点为你们服务


面对批评的声音,于正曾在微博中表示,他的初衷不过是想给观众图一乐,然后在剧中弘扬非遗文化。即便有部分专业戏迷点名指摘,于正也坦言,“初涉京剧肯定有不足的地方,但初衷还是想传播文化。批评和指正我们都接受,希望后来的人会更好。


而且相比单独聚焦京剧,于正的“野心”其实还要更大,“《鬓边》里其实还有昆曲、刺绣、民俗、美食等各种传统文化元素,这些都需要大家慢慢细品。这次权当先抛个砖,我觉得我每一部戏都会比前一部出色。


谈论未来的项目计划时,于正说,“未来,我还会推出中医、汉唐舞复兴、皮影、明清小说、缂丝等各种国风剧作品。希望可以让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从而让这些优秀的文化得以传承。”


采访节选


文娱头版:您认为IP在改编过程中如何界定还原性、合理性与观赏性?

于正:IP好看就是故事好看,转换的只是影视语言,不是内核,所以我要是买小说版权,最好就是请作者自己来做编剧,我们协助。


文娱头版:在改编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与制作宫廷戏剧本相比,《鬓边》的诞生过程给您带来了哪些新的行业思考?

于正:困难是专业部分有点多,怕观剧门槛高,我们前六集普及完必要知识后,迅速开启喜剧模式,希望能引入年轻观众。制作费用比宫廷剧贵,因为戏服的重绣比日常衣服多许多,还有各种讲究,别看出场不多,其实利用率也不多。

做完《鬓边》我觉得要普及还得下沉,不能曲高和寡,再冷门的艺术,人物有意思了,自来水自然就涌进来了。


文娱头版:如何把控人物传奇性与合理性的平衡?

于正:所有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物有高光必然有缺陷,历史上的名伶都如此。什么是传奇?人平淡的一生浓缩到几十集就是传奇。合理就更简单了,把人了解透了,每一个举动的动机都明确了,就不会存在不合理。

戏出来很多人对号入座,觉得我们在写某个历史人物。这是巧合,也许是商细蕊达到了某种共识吧。


文娱头版:除了几位主角以外,还想说说剧中的哪个角色?

于正:我觉得每个演员都表现很好。黄圣依尤其出色,她证明了自己。戏毕竟不是一两个人演的,个个栩栩如生才能让观众身临其境。


文娱头版:自己如何评价《鬓边》整体制作的水准?

于正:《鬓边》严格意义上来说更像电影多于剧集。美学博大精深,所以未来还有无限可能。等着看《大唐儿女行》吧,我觉得我每一部都比前一部出色。


-END-

作者丨任拾

轮值主编丨彤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