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中的风水观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中的风水观

龙脉,是指起伏的山脉,古代“风水术”首推“地理五诀”,就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龙就是地理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国语·周上》:“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指土壤开冻,如人身脉动。后人常喻地势有条理和联系,《史记·蒙恬传》:“(长城)起临挑,属之辽东,成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可见,先民限早就习惯称山川之间的联系为脉。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中的风水观

在风水上,公认的昆仑山为“万山之祖、龙脉之源”,是龙中的祖龙(根龙)。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中的风水观

至于我国的山势“龙脉”走向,风水大家们有以下看法:

我国在昆仑东南,而天下山脉成祖于昆仑,外国亦不例外。其河北诸山,自北寰乘高而来。山脊以西之水,流入龙门西河;脊东之水,流入幽冀,入于东海。其西一支,为壶口奉岳,次一支包汾晋之原。另一支为恒山,又一支为太行山。太行山一千里,其山甚高。最长一支为燕山,尽于平乐。大河以南诸山,则关中之山,皆为蜀汉而来。一支至长安,而尽关中。一支生下幽谷,以至嵩少,东尽泰山。一支自汉水之北,生下尽扬州。江南诸山,皆祖于岷江,出岷山,岷山夹江两岸而行。左边一支,去为江北,许多去处。右边一支,分散为江南闽广,尽于两浙建康。其一支为衡山,尽于洞庭九江之西。其一支度桂岭,包湘沉而北,尽于庐阜。其一支自南而东,则包彭蠢之原,度歙黄山,以尽于建康。又自天目山分一支,尽于浙。江西之山,皆自五岭赣上来,自南而北。闽广之山,自北而南,一支则又包浙江之原,北首以尽会稽,南尾以尽闽粤,此中国诸山,祖宗支派之大纲也。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中的风水观

总结起来就是:

昆仑的东南支流布于中国,中国龙脉有三支,分为北龙、中龙、南龙。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中的风水观

左支环阴山贺兰,入山西起太行,渡海而止,为北龙。北龙西起昆仑山,向北延伸经祁连山 ——贺兰山——阴山——转向大兴安岭山脉与长白山脉,长白山延伸至朝鲜的白头山从而入海;同时,北龙沿黄河经过青海、甘肃、山西、河北、东三省等北部地区,延伸至朝鲜半岛而止(实际上,北龙不应到朝鲜便终结,它相接于朝鲜的白头山;也就是朝鲜的龙脉发于白头山,但并未停止,只是隐入了海中,最后连接了日本列岛)。北京、天津等城市处于北龙之上。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中的风水观

中支循西蕃入趋岷山,沿岷江左右,出右江者叙州而止;江左者北去,趋关中,脉系大散阙;左渭右汉为终南太华。下泰岳起高山,右转荆山,抱淮水,左落平原,起泰山入海为中龙。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中的风水观

右支出吐番以西,下丽江,趋云南,绕沾益、贵州关索,而东去沉陵。分其一由武关出湘江,西至武陵止。又分其一由桂林海阳山过九疑衡山,出湘江东趋匡庐止。又分其一支过庚岭,渡草坪,去黄山天日三吴止。过庾岭者又分仙霞关,至闽止;分衢为大拌山,右下括苍,左为天台四明,渡海而止,总为南龙也。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中的风水观

上面这种划分,即为风水上大部分学者的认知,但也有一些不同的见解。

如,《古今图书集成·堪舆部·乐郊私语》介绍明代刘基对“南龙”的阐述:“中国地脉俱从昆仑来,北龙、中龙人皆知之,唯南龙一支从峨眉并江而东,竞不知其结局处,顷从通州泛海至此,乃知海盐诸山是南龙尽处。……天目虽为浙右镇山,然势犹未止,蜿蜒而来,右束黟浙,左带苕云,直至此州长墙秦驻之间而止,于是以平松诸山为龙,左抱以长江淮泅之水;右绕以浙江曹娥之水,率皆朝拱于此州,而后乘潮东出,前后以朝鲜、日本为案,此南龙一最大地也。

”这就是说,“南龙”出自峨眉,不是吐番以西,“南龙”渡海后,以朝鲜、日本为朝拱的案山。

《风水之龙脉》

《国语》

《史记》

《吴越春秋》

《古今图书集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