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官宣價與實際造價會有很大不同嗎?

新品手機一般經過媒體平臺預熱之後,就會召開產品發佈會,在發佈會上廠家會對產品特點詳細介紹,最後會給出官宣價格。定價也是一門藝術,例如小米當年制定的1999也吸粉無數,那麼手機官宣價格和實際造價差距肯定是有的,因為廠家也是需要盈利的。

手機官宣價與實際造價會有很大不同嗎?

手機的成本包括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例如大家看得到的手機成本,主要就是構成手機本身的元器件,結構件等物料及包裝盒配件等,又稱BOM(Bill of Material)表,以蘋果 iPhone X 256G的公開BOM表為例:即iPhone X的手機物料成本為412.75美元,約合人民幣2653元。

手機官宣價與實際造價會有很大不同嗎?

成本才3000不到的手機要賣將近萬元,蘋果也太黑了吧?以上說的是顯性成本,我們來看看隱性成本:首先從立項開始的研發成本,手機外觀初步成型之後的開模成本,小批試產成本(一般三次以上或更多),實驗室量產前的測試成本,正式量產的生產成本。

手機官宣價與實際造價會有很大不同嗎?

還有上市前的市場宣傳與推廣成本,上市後的營銷成本和售後成本9,以及其它與之關聯的因素成本等等。這裡邊每一筆都不是小錢,早在十年前,功能機開模都要好幾萬甚至十幾萬的模具費,市場營銷費用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廠家必須儘可能多賣機器,才能均攤這些成本。

手機官宣價與實際造價會有很大不同嗎?

iPhone X之所以能賣高價,一是蘋果歷來的定價高姿態與本身定位,二是蘋果產品的創新設計與研發確實需要極高的成本(畢竟那麼多高薪的工程師)。除蘋果三星之外,像華為OV小米等一線品牌,具備完善的研發體系及試產機制的廠商,顯性成本至少佔比30%以上。

手機官宣價與實際造價會有很大不同嗎?

而其它三四線小廠,共同公版模具和BOM表的,則成本價低很多,例如某不知名品牌手機零售價499元,顯性成本一般在200元以內,由於品牌吸引力不夠無法溢價,就是通過儘可能降低製造成本來擠出有限有利潤分配到下游分銷及零售環節。

手機官宣價與實際造價會有很大不同嗎?

在巴塞羅那發佈的一款華為mateX,是華為首款的5G可摺疊手機。當然,這款手機的價格對於普通人也已經達到了天價的高度,售賣2299歐元,摺合人民幣為17500元,這款手機比起蘋果最貴的手機還貴大幾千的價格呢,那麼它的造價成本大概是多少呢?

手機官宣價與實際造價會有很大不同嗎?

當然華為也不可能完全透露其成本是多少,但是從Mate X所需要的投入來看,是不會少的。Mate X的屏幕達到8英寸的柔性屏幕,在目前至少這塊屏幕的成本不會低。另外,手機要能摺疊,除了屏幕還有摺疊機構是要研發的,就鉸鏈就有100多個模塊組成。

手機官宣價與實際造價會有很大不同嗎?

都說5G手機的價格會很高,而Mate X還把支持5G,這也會有較高的成本。除了硬件還有軟件的適配等開發投入,比如單面使用事、隨時可切換大屏、加雙屏等操作,還可以一邊屏幕娛樂一邊屏幕可以辦公,還有雙屏聯動,多APP操作等等,這幾乎與現在使用的手機操作模式有很大的差別了。

手機官宣價與實際造價會有很大不同嗎?

其實手機可以從優雅的外觀,細膩的做工,精密的貼合到渾然一體的機身,到現在的主流趨勢全面屏設計,手機愈發像一種藝術品了,藝術品的話又這麼能談成本價呢?梵高的畫往往能賣出天價,又有幾人去談論成本價呢?對於這樣的差價,事實卻昰如此,對很多手機廠商與經銷商來說,當然昰需要有足夠的利潤才會去做,所以手機官宣價與實際造價肯定會有不同。

手機官宣價與實際造價會有很大不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