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已长大,我们80后也不服老”,浙江援鄂护理组组长写下这篇感言

楚天都市报记者徐颖

出生于1980年的姚丽霞,是浙江省人民医院肾脏病科的一名护士,2月19日随队来到武汉支援抗击疫情,转战中南医院、金银潭医院,担任病区护理小组组长。40多天的紧张“战斗”即将结束,明天4月3日,她就要随队回到杭州了。

“90后已长大,我们80后也不服老”,浙江援鄂护理组组长写下这篇感言

姚丽霞生活照

4月2日,姚丽霞接受记者采访,谈及心历路程说,2003年非典那年,上半年她正在医院实习,最后一个轮岗的科室是急诊科,医院考虑到照顾学生的安全,让实习生撤出了一线。“所以,我对非典那年印象特别深刻,下半年我就到医院正式参加工作了。”

工作17年后,她遇到了2020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从医院招募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开始,我就报名了,第一批队员是正月初一来的,医院考虑到家庭、专业等综合情况,第一批名单里没有我。直到2月18日晚上,我接到了来武汉的通知。”姚丽霞说,她妈妈身体一直不好,如果没有疫情,本来是准备要做一次骨科手术的。报名的时候,她没敢告诉父母。从家里出发去医院集合的路上,她给父母打了电话,“爸爸妈妈刚开始也挺担心的,但还是支持我,还特意赶到医院给我送行。”

“90后已长大,我们80后也不服老”,浙江援鄂护理组组长写下这篇感言

姚丽霞工作照

姚丽霞说,她在武汉期间,妈妈看门诊,留守杭州的同事们都会帮忙照应。女儿正在青春期,想法独特而敏感,这次出征,她也想让女儿明白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姚丽霞介绍,浙江省人民医院第5批援鄂医疗队一共172名医护人员,80后占到了一半以上,而她是年龄最大的80后。她特意为80后医护人员写了一篇感言。

以下为姚丽霞文章《90后已长大,我们80后也不服老》——

80后,一个时代的标志,可是时间都去哪了?最早的80后,已到了不惑的年龄,最年轻的80后,也已跨入而立之年。在家中他们是儿子/女儿,是妻子/丈夫,是爸爸/妈妈,在单位里更是中流砥柱。突来的疫情,让这群80后更加明白肩上所背负的重任。

“90后已长大,我们80后也不服老”,浙江援鄂护理组组长写下这篇感言

翁秀萍生活照

翁秀萍,2003年非典时,还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2006年参加工作之后一直在重症监护室,2020新冠疫情发生后,她第一时间报名支援武汉。都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最好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她家儿子今年小学一年级,儿子对她的评价是:“平常妈妈非常依赖爸爸的,妈妈报名支援武汉的勇气是我学习的榜样”。出发前朋友问她:“你不怕吗?”她说:“我怕,这个时候谈新冠色变,但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要怎么做。”

“90后已长大,我们80后也不服老”,浙江援鄂护理组组长写下这篇感言

翁秀萍工作照

来到武汉工作,最初她担任院感组组长,每一位队员防护措施是否到位,隔离病房的三区两通道做得是否正确,都是她挂心的事情。转战金银潭以后,她主动要求进入临床管理病人,因为她说她有危重症患者管理经验。

“90后已长大,我们80后也不服老”,浙江援鄂护理组组长写下这篇感言

俞苗杰生活照

俞苗杰,年龄最小的80后,也是儿子的父亲。出发前一晚,接到医院电话通知时,他正在给儿子讲故事,虽然妻子早有准备,还是打开行李箱,一遍遍地检查行李。2013年,他的妻子刚怀孕,他要赶赴菲律宾进行灾后救援,未能好好照顾妻子和孩子。这次援鄂,妻子还是一如既往支持,他心里除了愧疚之外更是感激。

“90后已长大,我们80后也不服老”,浙江援鄂护理组组长写下这篇感言

俞苗杰工作照

到了武汉之后,因为他有重症监护经验,每次排班他都主动要求管理病情较重的患者,他又是组里为数不多的男性,什么重活累活,他都主动承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暖男。他说:“看到病人,情况慢慢好转,一个接着一个出院,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90后已经长大,开始变得更加有担当,他们的激情与活力,感动着身边无数的人。社会的舞台,开始为他们搭建。原来,80后的我们已不再年轻,身上背负着更多的责任与担当,但是我们不愿意服老,依然感性而坚强,依然对生活对工作充满了热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