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抗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行动 发挥平台优势 打出组合拳

◎本刊记者 季江云

2020年的春节,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打乱了传统节日的气氛。各地病患数字的增加,一线医护人员的英勇抗疫事迹,让人揪心泪目。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平台优势,聚合环保领域专家、会员单位等多方面力量,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发动会员单位向抗疫前线捐款捐物

2月13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部疫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干杰,在北京调研部直属单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时强调,要全力以赴推进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统筹谋划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到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两不误”。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现有70000余名个人会员,单位会员1700多家。自疫情发生以来,学会积极组织会员单位群策群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比如向抗疫一线捐款捐物,还有直接从事医疗废物、涉疫污水处理等具体抗疫工作。

口罩一直是最紧缺的物资,老百姓在药店里买不到,还可以尽量宅在家里。但身处抗疫前线的环保人须臾不能离开口罩。

“我们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以及应急等一线工作人员需要口罩,请支援!”面对来自疫区环保部门这个“全网最难”请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协调会员单位北京352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信达万通(北京)科贸有限公司,找到了一批可靠的韩国进口防疫口罩货源,随即协调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采购,并落实物流,紧急发货,将2.1万只口罩于2月21日送到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及时发放给抗疫一线的环保人。

聚力抗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行动 发挥平台优势 打出组合拳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紧急协调各方力量,从韩国采购口罩发往湖北抗疫一线。

2月13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单位深圳市清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向广东省慈善基金会捐助现金15万元,该公司骨干员工组成的“战狼团队”又自发捐助3.25万元用于抗疫战士购买爱心物资,第一批爱心物资当天就交给支援武汉的广东医疗队医护人员。

疫情刚发生,学会团体会员单位雅居乐环保集团就紧急成立了湛江市粤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疫情防控应急小组,与一线员工共同助力抗疫前线,做好医疗废物处理工作。从1月20日至2月10日,湛江粤绿项目累计处置特殊感染废物约37吨,各类医疗废物超过500吨,有效保障了当地医疗废物清理及处置工作。

聚力抗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行动 发挥平台优势 打出组合拳

光大国际在湖北省荆门市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使用抗疫前线的医疗废弃物发电

此外,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充分展示了央企的有为与担当,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做好医疗垃圾、涉疫污水处理等环保工作。光大国际在湖北省的企业包括光大城乡再生能源(钟祥)有限公司、光大水务随州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光大环保能源(孝昌)有限公司等,累计处理生活垃圾约6720.87吨、医疗垃圾约3.36吨、渗滤液约1798吨、污水约77600吨,在有力保障疫情防控的同时,也确保当地生态环境安全。

科普环境与病毒传播相关知识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有人看到不断增长的确诊病例和死亡数字,恐慌过度,宅在家里还大量使用消毒液、酒精,也有的地方在公共场所甚至郊区都大量喷洒消毒液。这种过量消毒不仅容易引起人体过敏反应,也会导致有益的昆虫和鸟兽死亡。可另一个极端就是,很多人根本不在乎,心里想“这东西(病毒)看不见摸不着,我不会那么倒霉就被传染了吧?即便染上,不到2%的死亡率肯定轮不到我”,抱着这种心态,生活一切照旧,频频出门打牌聚餐,甚至口罩都懒得戴。这两种极端心态都不足取,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对此,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于2月6日在其公众号上发布了《病毒传播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一文,指出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空气、水、土壤、岩石,还有包括人在内的各种生物体,都会成为病毒传播的环境介质。病毒的生命力很顽强,在特定环境下,繁殖和传播速度都非常快。从历史上看,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以及季节变换,都可能导致病毒流行。但也没必要恐慌过度,因为就拿引发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来说,它喜湿耐冷,但“在56摄氏度不到半小时就咽气了”。

聚力抗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行动 发挥平台优势 打出组合拳

个人防护知识示意图

从1月底疫情扩大以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环保科普365”公众号上发表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文章有40多篇,涵盖从个人层面的口罩防护,到救治一线的医疗废物处理,再到公共场所环境消毒,再到野生动物保护等方方面面,集知识性、趣味性、必要性、可行性于一体,多维度展示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抗击疫情方面的工作。

聚力抗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行动 发挥平台优势 打出组合拳

环保科普365公众号上向小朋友普及病毒防护知识的漫画

随后,在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的指导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环境保护科学知识问答》。该书从“医疗废物、涉疫生活垃圾、医疗污水、涉疫生活污水、环境监测、个人防护”6个方面梳理与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相关的知识,既集中展现了中央就疫情防控当前采取的与环境相关的政策措施,又用润物细无声的朴实语言告诉公众怎样做好日常防护来应对疫情。

聚力抗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行动 发挥平台优势 打出组合拳

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环境保护科学知识问答》

比如,就此次疫情期间医疗废弃物处理管理规定,书中写道:“地方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协同卫生健康等部门完善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共同组织好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工作。以设区的市为单位,统筹应急处置设施资源,建立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资源清单。规范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活动,防止疾病传染和环境污染,及时发布应急处置信息。”

再如,就存在疫情的农村地区庭院污水如何消毒,书中建议“存在疫情的农村区域,可在庭院排水沟渠中直接喷洒生石灰、新配置的石灰乳液(10%至20%)或有效氯含量为0.1%至0.2%的次氯酸钠等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在防控疫情的生态环境监测方面,书中提到,“一是做好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除因疫情防控需要导致交通出行不便的地区外,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协调做好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运维保障工作,充分发挥自动站监测数据的应急预警作用,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环境质量安全;二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测,疫情防控期间,在饮用水水源地常规监测的基础上,增加余氯和生物毒性等疫情防控特征指标的监测,发现异常情况时加密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查明原因、控制风险、消除影响,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就环保工作者个人防护怎么做,书中说,“疫情期间,从事医疗垃圾处理、特殊区域样品实验、特殊区域消毒的环保工作人员,要特别做好防护措施,尤其是医疗废物处理人员更需严格要求,需检查作业机构是否按照规定进行包装、标识,并装在周转箱内;医疗废物装卸时,尽量采用机械作业,作业流程完成后,要对个人防护用品全面消毒,对垃圾收容器、运送车辆及装载工具冲洗、消毒,并随时测量体温记录在案,还要及时把无用的防护用品做焚烧处理;作业后回家要立即取下口罩和手套并用有消毒功能的洗手液或肥皂和流水洗手。”

既要防范病毒 还要保护野生动物

在此次疫情发展之初,媒体报道其源头是位于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里面有大量非法的野生动物交易,一些专家也称新型冠状病毒来自蝙蝠、果子狸或蛇等。于是公众莫名对野生动物产生恐慌,甚至有些不负责任的专家提出要对一些携带大量危险病毒的野生动物“生态灭绝”。

“我们早就认识到,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大,但‘野味产业’依然规模庞大,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强调,有关部门要加强法律实施,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随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央网信办、生态环境部等10部委(局)联合部署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

聚力抗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行动 发挥平台优势 打出组合拳

在江苏盐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的麋鹿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其实,野生动物本来就是生态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没必要“畏之如虎”,需要按照法律规范加以保护。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环保科普365公众号上刊文详细阐释了野生动物对人类的意义,为何急需对其加以保护并严厉打击违规交易等非法行为。文中说,野生动物本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之所以会对人类产生负面的影响,是因为人类打破了人与自然、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平衡。文章介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的保护对象是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简称“三有动物”。按类别来讲,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如大熊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穿山甲;“三有动物”,如癞蛤蟆,学名蟾蜍。针对这些野生动物的野外猎捕、人工繁育以及经营利用,要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严格加以限定。文中还提到,有些不属于重点保护动物的,像果子狸、旱獭、蝙蝠等,给我们带来了SARS、鼠疫等不可估量的危险,因此,建议不要再食用野生动物,“毕竟现在不需要靠野生动物来补充蛋白质和营养了”。

聚力抗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行动 发挥平台优势 打出组合拳

环保科普365公众号上刊发“野生动物之美”系列图文

环保科普365公众号还刊发了题为《保护野生动物,守护多样之美》的文章,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我国大熊猫、金丝猴、麋鹿等珍贵的野生动物。该文被生态环境部官网等权威网站转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

各地环境科学学会发起倡议书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开始以来,全国多地环境科学学会还发出倡议,号召广大会员、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发扬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精神,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生命健康保卫战。

聚力抗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行动 发挥平台优势 打出组合拳

抗击病毒组合拳示意图

湖北省是此次疫情的重点地区,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在2月2日就发出倡议书,向公众发出如下倡议:搞好居家内外环境大扫除,消除病媒孳生地,创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少出门,防传染,不要去疫区,不要去人群密集场所,远离野生动物,最大限度地降低被传染的风险;勤洗手,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液)洗手至少15秒,外出戴口罩,打喷嚏时捂住口鼻;勤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勤监测,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立即就医;市场、商场、车站、公园等人员聚集场所要常清洁,勤消毒,做到无垃圾、无杂物、无积水;讲卫生,灭老鼠;增强广大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通过正规渠道关注疫情报道。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在倡议书中强调,要做好疫情防控知识的科普者。无论是战斗在治污一线的环境工程师,还是耕耘在科研岗位的环境科学领域研究人员,都有一种职责和使命。“在疫情防控进入到更复杂严峻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发挥环保专业之长,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权威科普内容,利用多种媒体、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辟谣,传播正能量,引导公众传播真知,坚定全社会抗疫信心,减少社会焦虑恐慌和失序。”同时还呼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带头并带动身边人做好自身防控,以居家为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不去人员密集场所,不参加聚会活动。如近期从疫区返回或到过疫区,务必要严格执行防疫规定,自觉做好医学隔离。

此外,广东、辽宁、天津、云南、上海等省市的环境科学学会也都发出倡议书,呼吁各会员单位、环境系统相关单位以及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根本遵循,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发挥自身平台优势,做好疫情防控的科普宣传,减少公众不必要的恐慌,凝聚合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抗疫的前线和后方,闪现着无数环境科学人的身影,他们默默奉献、埋头苦干,为我们国家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战疫,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网编:刘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