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勝縣:讓群眾共享生態福祉

近年來,武勝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將“綠色”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

讓群眾共享生態福祉

“以前這裡是個小山包,經過政府的規劃打造,現在這裡成了公園,我有空就帶女兒過來散步。”3月30日,家住武勝縣沿口鎮東街的王先生吃過晚飯,帶著女兒來到黃林溪山體公園散步。

位於武勝縣城南邊的黃林溪山體公園是一座集生態休閒、養生文化、山地運動為一體的公園,不管早晨還是傍晚,前來休閒玩耍的人絡繹不絕。

近年來,武勝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將生態環境保護放在重要位置,將“綠色”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讓老百姓共享綠水青山帶來的生態福祉,書寫“綠色發展”新篇章。

縱深推進汙染防治

還百姓一片碧水藍天

“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是事關武勝發展、事關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2020年全縣各級各部門要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緊盯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環節存在的突出問題,持續深入開展執法檢查……”3月25日,武勝縣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召開2020年第一次會議,縣委主要領導對該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行了部署。

為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近年來,武勝縣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堅持以治水、治氣、治土為主戰場,強化城鄉汙水處理廠(站)的運行管理,汙水排放達標率提升至88.2%;出臺實施《武勝縣打贏藍天保衛戰2019年度實施計劃》,以“散亂汙”企業、建築工地、道路揚塵汙染管控為重點,集中整治25家“散亂汙”企業;街子工業園區等重點區域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評估,4家重點企業完成土壤環境監督性監測。2019年清廢行動涉及武勝的4個問題點位完成核查和整改工作,危險廢物實行轉移電子聯單管理。落實河(湖)長制工作要求,制定嘉陵江、長灘寺河等一江四河水環境綜合治理方案,持續整治工業企業、畜禽養殖、生活汙水等汙染源頭。

2019年,該縣空氣優良天數達到337天,優良率達到92.3%,同比提高4.4個百分點;PM10同比降低8.1%,PM2.5同比下降13.4%,空氣質量保持國家二級標準。縣城及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嘉陵江烈面斷面、清平斷面水質長期穩定保持國家Ⅱ類水質標準,長灘寺河流域水質持續改善,11月份達到Ⅲ類水質標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等四項主要汙染物排放量有效減排,超額完成市政府下達的減排目標任務。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美麗鄉村提檔升級

飛龍鎮盧山村是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這裡風光旖旎,景色優美。3月28日,重慶遊客李沁在村裡遊覽後告訴記者:“沒想到廣安還有這麼漂亮的鄉村旅遊景點。我還會再來。”

近年來,武勝縣不斷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工程來抓,通過進行道路改造、截汙納管等措施,進一步優化農村環境。

不僅如此,武勝縣還因地制宜,制定實施農村垃圾處理“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新機制,推進“垃圾革命”。為保障該縣每個村村容村貌整潔,配備了保潔員督促農戶維護環境衛生,加強培訓引導,強化“誰的垃圾誰處理”和“垃圾分類產生收益”意識;並制定《村規民約》,將環境整治的相關內容納入其中,強化制度約束,讓群眾願意分類、主動分類、習慣分類,優化鄉村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引領鄉村振興,從而讓農民生活方式“綠”起來、農村生態環境美起來。

走好綠色發展之路

全民共享生態福祉

“現在前來旅遊的遊客特別多,大部分人都會到我們果園體驗採摘。”武勝縣飛龍鎮高洞村老魏果園業主魏文明告訴記者,如今,村裡優美的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地遊客前來“打卡”,而旅遊產業的發展也使村民的收入越來越多。

近年來,武勝縣堅持把環境保護、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讓人民群眾在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物質成果的同時,也獲得生態文明帶來的“綠色福利”。

如今在武勝,晚熟柑桔、優質蠶桑、優質糧油以及稻漁綜合種養、稻蝦綜合種養等特色種植養殖產業已漸成規模,良好的生態發展模式逐漸在百姓的手中“變現”。

而生態環境資源激發的發展活力,也讓越來越多在外遊子回到家鄉,找到施展才能的舞臺。

舒龍是武勝縣勝利鎮紅樹村第一個回鄉創業的年輕人。

“我們村很適合種植晚熟柑桔,發展前景很可觀。”舒龍說,以前村民種莊稼多是“看天吃飯”,現在不一樣了,鄉村旅遊成為“香餑餑”,發展水果產業前景可觀。“今年初,晚熟柑桔掛果了,有了收益。現在,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了我們的合作社。”舒龍告訴記者。

如今,行走在武勝縣,處處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之美。這既有先天的生態優勢,又有武勝縣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付出的不懈努力。以保護為先、以發展為媒、以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為宗旨,一幅天藍水清地更綠的美麗畫卷正在武勝徐徐展開。(來源:廣安日報 武勝記者站 郭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