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外語橋”志願服務隊:服務“一帶一路” 講好中國故事

  未來網高校頻道4月2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胡米子)情繫雷鋒月,愛灑三月天。雷鋒同志說過:“我覺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勞,發奮圖強,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共產主義貢獻自己的一切,這才是最幸福的。”志願者們不求回報,服務他人,努力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他們的行為充分體現了雷鋒精神。華僑大學同樣也有無數這樣的人,一直致力於開展志願服務工作。

  隨著“一帶一路”壯美畫卷徐徐打開,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工作走深走實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來自不同行業領域的專業志願者,用自己的專業優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在“一帶一路”互聯互通,互信互融的不同場合交流中就活躍著外事翻譯志願者群體,他們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而努力奔走。

  華僑大學“外語橋”志願服務隊應時而起,繼續秉承“以語為橋,以譯為僑,傳播優秀中華文化”的宗旨,緊緊圍繞“僑”校特色,長期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在學校的支持下,逐漸鋪開服務覆蓋面,多次發揮外語專業技能,服務於政府活動、統戰和僑務工作、大型會議、國際體育賽事、跨國文化交流等,深化為僑服務的理念,以外事翻譯活動服務僑務交流實踐,以外語專業優勢,為凝聚僑心、僑力、僑智助一份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我們看到許多志願者把自己的專業技能“捐贈”到抗疫防疫工作中,專業志願力量體現了自己的價值。同樣的,外事翻譯志願服務立足新時代,也閃耀著雷鋒精神的光芒,與其他專業志願服務一起,推動構建更加專業、更高效率、更貼合服務需求的青年志願服務體系。

華僑大學“外語橋”志願服務隊:服務“一帶一路” 講好中國故事

  志願服務培訓,講好中國故事

  2019年10月,為了更好地完成外事志願服務,探討如何通過語言的載體講好中國故事,志願者需要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全面的理解。為此,“外語橋”志願服務隊組織志願者參加“中華文化研習志願服務培訓”,邀請了學院專業教師分別針對“文化背景知識”和“跨文化交流”為志願者們闡述了文化交流領域裡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認識外賓的話語體系,從更好的角度去傳播中華文化。

  另外,外語橋志願服務隊還組織志願者們赴泉州職業技術大學傳統文化體驗基地,體驗中國古代經傳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的禮節、器樂、射箭、書法,以及漢服文化、制香文化和圍棋、沙畫技藝,讓志願者們切實體會中國傳統文化魅力所在,做好中國文化的傳播者。

  特色志願項目,服務僑務交流

  近一年來,外語橋志願服務隊累計開展6次特色志願服務,包括日本浦添市少年兒童交流團志願活動、中日語言與翻譯求索論壇志願活動、國際五祖拳暨南少林傳統武術大賽志願活動、2019年國際大體聯三對三籃球世界盃志願活動、卡爾美2019年國際大體聯足球世界盃志願活動、第三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國際劇院聯盟年會志願活動,共派出志願者150餘人次,服務了超過20個“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累計服務工時3000多個,全力助力地方政府活動的開展,為僑服務,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弘揚中國精神,搭建友誼橋樑

  在志願活動結束後外語橋志願者們表示:從沒想過短短一週內可以和大洋彼岸的人互相信任,建立友誼,但是它確實發生了。外語橋面試時有一個問題,“如何向外國隊員傳播中國文化”,當他們問我中國有多少個漢字,問起中國高鐵,以及他們道別時的感謝和之後給我發來的“我們很想念中國”的消息,大概就是我所做的事的意義吧。

  在不同的外事志願活動中,外語橋志願者們向外國友人介紹了他們不熟悉不瞭解的中國文化,比如甲骨文的意思、中國的經典故事以及中國新時代的變化,外語橋志願者肩負的責任之一,就是對外傳播中國文化,弘揚中國精神,為雷鋒精神的時代傳承續寫新的篇章。

  總結學習經驗,助力團員發展

  回首過去一年,外語橋志願服務隊收穫滿滿,也在服務過程中總結不足,積累經驗,將進一步嚴格志願者選拔、培訓和派出程序,制定完善志願服務手冊,立項促進發展和規範隊伍架構。今年外語橋志願服務隊將吸收新一批外語志願者特別是港澳臺僑學生加入到隊伍中來,在外事服務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溝通交流、團結協作等綜合能力,將中華優秀文化帶到境外居住地區和僑居國,讓更多人瞭解中國,認識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