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疫情下的春耕春播,江苏有哪些新方法?

“最江苏”导读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当前,各地各部门疫情防控不松懈、抢抓农时劲头足,春耕备耕有序推进,江苏大地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春耕备耕景象。为稳住农业“基本盘”,江苏提供了哪些“操作方法”?请关注“最江苏”公众号近期专题:复“苏”春耕忙。

根据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相关要求,江苏组织引导5000多家农机合作社依规有序进行春耕农业生产。各类新型农业生产与经营服务主体及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全托管”“联耕联种”“代耕代种代管”等农机作业服务,避免因疫情防控劳力不足耽误农时。

江苏及时发布“疫情期间及春季蔬菜机械化生产管理指导意见”“设施蔬菜生产园区农机配置通则”等,帮助解决蔬菜生产人工紧缺问题,累计发布108个产品信息、8个技术规范、17种技术路线和机具配置方案,指导各地开展春耕蔬菜生产。

春意渐浓,春耕春播陆续展开,各地各部门创新方法开展指导服务。

线上指导,“智慧”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各地冬小麦陆续起身拔节、进入旺盛生长的时期。江苏“优质稻麦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协同示范推广”试点项目的专家们,在这个特殊的春天,纷纷结合自身专业特长,线上指导各地农业生产。

2月5日,项目推广首席、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王龙俊研究员利用微信公众号“躬耕田园”,指导小麦春管。2月6日,项目专家组顾问郭文善教授、科研首席朱新开教授等在农技耘平台发布“江苏省当前小麦春季管理建议”,供农技人员、小麦种植农场、大户、农户应用。2月24日开始,朱新开教授组织相关人员创建“战疫农技微课堂”,在农技耘平台上发布,无偿提供下载学习与使用。

除了线上发布农业生产指导意见外,专家们还当起网络“主播”,线上为农民提供咨询指导服务。

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杨荣明利用“布谷鸟种植联盟”网上公共平台,开播“小麦中后期病虫防治技术要点”免费公益培训;海安、姜堰等地的技术专家充分利用当地电视台等媒体,充当“主播”角色,进行政策宣传与技术指导。近期,专家们利用农技耘平台累计回答问题400余人次,加上发布的培训资料,受益农户4万余人次。

复“苏”春耕忙 | 服务疫情下的春耕春播,江苏有哪些新方法?

“我们看这个,还剩一张叶片没有抽出来,叶面积指数大概在4.5左右,和我们遥感卫星监测的基本上吻合。后期要注意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应该能够取得预想的产量。”阳春三月,兴化市粮食产业园区的生产基地内,千亩小麦在阳光中随风摇摆,长势喜人。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的专家们正在将现场查看的数据和智慧农业系统集成的数据进行人工比对。

兴化市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研发的智慧农业系统包括技术人员现场查看、田间物联网设备监测,以及遥感卫星监测等多个方面,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对苗情生长状况、空气温湿度、土壤指标等超过11个技术指标进行采集上传、汇总分析,并得出指导意见,而一系列繁琐的数据,最终都将实时汇集成一张图。

“以前调查苗情费事费力,一个农技人员跑一天只能跑两三个点,而且不能全覆盖,而现在,只要打开电脑或者手机,就能及时了解田块的苗情,农技人员再结合部分有代表性的点的调查,就可以实现每一个田块的精准化指导。”兴化市农技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智慧农业技术的实施,既节约了肥料,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品质。

江苏发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和农技推广体系作用,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农技耘”APP、“12316”平台等新兴媒体开展“云服务”,进行在线培训、在线指导、在线答疑。组织农技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开展必要的实地指导,帮助农民解决春耕生产实际困难。

鼓励互助,缓解用工难

位于桥林街道茶棚村的南京佳茂食品厂是南京浦口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们厂里正常有90名工人,但受疫情影响,近日不少工人无法返岗,开工之初,一些订单需要尽快交付,但人手不够。”该企业负责人介绍,村干部了解到企业的这一难题,结合用工岗位的特点,从村民中推荐合适人选,紧急找到近40余人,满足首批开工和生产线工作需要。

南京浦口区桥林街道做了个统计,截至2月22日春耕备耕需劳动力720人,现有劳动力约600人,预计缺口在120人,该街道通过加强与邻近村(社区)的对接,寻找当地村民,实施用工替代,缓解用工难题。

物资、运输、用工等难题的缓解为春耕复工备好“料”。据南京浦口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7家,目前已开工37家,开工率10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总计1115家,截至2月22日已开工1082家,开工率97.04%。

浦口区农业农村部门协调企业用工需求,鼓励开展互助合作、互换用工,加强社区和经营主体用工点对点对接,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解决当前生产用工难的问题。

复“苏”春耕忙 | 服务疫情下的春耕春播,江苏有哪些新方法?

受疫情影响,昆山市淀山湖镇大农户雇佣的邻省的工人如今都无法赶来,外来务工人员短缺的问题怎么解决?昆山淀山湖镇农服中心成立了志愿分队,帮助大农户及时开展春耕,组织农户团队化作业,多机联合,多人协同;逐片推进,抢时抢量。

机插秧工作一直是淀山湖镇全年农耕的重点,今年机插秧面积预计在10000亩左右。碎泥是机插秧工作的第一道工序,往年都是10多个人一起做,而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只有两个人。

春节过后,眼看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昆山淀山湖镇农服中心决定早作打算,提前开工。昆山淀山湖镇农服中心负责人说:“每年常规是3月份打泥,但是今年特殊原因疫情比较严重,务工人员进不来,我们现在提前一个月准备,由我们基地的管理人员夫妻俩开始做。”

为了减少人员聚集,提高效率,除了植保机联合作业,淀山湖镇今年还第一次正式使用无人机喷洒除草农药。对于那些外地承包大户无法回来进行春耕的,他们的麦田也一并由大家帮助落实完成。你帮我、我帮你的联合作业确保了全镇所有农田全部依照农时完成了春耕。

江苏支持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特别是设施农业生产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组织返乡农民工和闲置劳动力等,解决生产用工难题。组织实施好国家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暂时无法开展春耕生产的经营主体,提供异地代管、代播、代育、代购和代储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农机作业,派上大用场

2月23日,淮安市淮阴区高家堰镇湖滨村麦田上空,三架植保无人机嗡嗡飞翔,洒下雾化环保农药,不到半天就完成了1200亩麦田的植保工作。“一台无人机每小时喷洒农药120亩,比传统人工效率提高了30至50倍,更符合当前农村防疫‘不聚集、少走动’的要求。”创翔农技推广公司负责人说,年前公司对128台植保无人机进行了维修,现在作业得心应手。

“农时不等人,多年主推的机械化派上大用场。”淮安市植保植检站负责人说,全市土地集中流转六成多,眼下50多家“五有五好”植保专业合作社、400余架植保无人机、1300多名机手活跃在田间地头。

2月中旬,淮安市一年一度的春耕春种现场会召开,不同往年的是,今年只有几位农业专家在田里检查苗情、虫情。“针对470万亩小麦总体播种期较迟、苗情差,我们出台了田管意见,结合103个耕地墒情监测点,将技术清单通过在线服务平台推送到合作社、家庭农场,便于统一机械作业。”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复“苏”春耕忙 | 服务疫情下的春耕春播,江苏有哪些新方法?

不久前,溧阳市溧城镇张巷村农机大户徐云峰的高地隙植保机出现故障,急需进行小麦病虫害作业的徐云峰致电该市旭东农机维修中心,中心立刻派人驱车直奔村里检修,但又遇到更换的配件市场缺货、销售单位和机具生产企业配件物流配送受阻的困难。维修中心立刻和溧阳苏欣农机公司联系协商,将一台新整机的部件临时拆卸下来用于更换,解了用户的燃眉之急。

江苏充分发挥农机维修能人、农机技术人员和农机企业服务人员的作用,利用微信、视频会议等信息化手段,在线开展“百名能人结对百社”帮扶,举办农机维修技术培训、安全操作知识讲座等活动,传授农机具日常维护保养和安全操作知识,并适时在线进行技术指导。

截至3月21日,江苏全省完成拖拉机、施肥机、插秧机、高效植保机、联合收割机等机具检修60余万台套。

江苏制定春耕生产农机作业预案,合理调剂调配机具,组织开展“全托管”“联耕联种”“代耕代种代管”等农机作业服务。及时协调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做好机具和零配件储备供应,组织开展人员培训和机具调试、检修等,确保农机具和农机手及时投入生产。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农业农村部网站、农民日报、新华日报、交汇点、人民日报、央视网-焦点访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