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口罩:消失的订单、惨赔30万的“倒爷”以及踩坑的老板们

疯狂的口罩:消失的订单、惨赔30万的“倒爷”以及踩坑的老板们

文 | 中童传媒记者 莫多


无法送达的口罩订单


“**,你订的口罩没法发货了,已经被取消订单了,退款了吗?”今天上午,笔者微信突然收到这么一则消息,发消息的人并不陌生,是一位与笔者交流甚多的纸尿裤行业业内人。

事情还得追溯到2个月前,那时的新冠疫情初爆,口罩涨价,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口罩狂销断货的情况,与此同时,“口罩”生产也出现了第一批跨界的企业,纸尿裤企业也在其列。

笔者的这位业内朋友所在的企业也是最早开始投产口罩的,他们在口罩还没正式投产之初,就按惯例开始了在微信、朋友圈、社群以及天猫店的营销造势,被提早开启的预售,价格实惠,分两次投产的共计5万件的商用口罩,刚一预售,就被一抢而光,而笔者当初抢购成功的是第二批次的订单。

60元50件,1.2元/个的医护级口罩,在彼时商超、药店口罩要么卖光要么涨价的严峻形势下,笔者觉得划算,尽管订单页面上,显眼的红色字体标注着:“45天内完成发货”——有总比、没有强,口罩这么紧俏,能买着就不错了,抱着这样的心态笔者毫不犹豫地下单了。

......

半个月、一个月、45天甚至两个月过去了,笔者都快要忘记这件事了,直到这位业内朋友今天的善意或者抱着些许歉意的提醒。

疯狂的口罩:消失的订单、惨赔30万的“倒爷”以及踩坑的老板们

“公司两个月踩了太多坑。”比起正常的口罩订单无法顺利发货,他对公司在转售口罩后踩过的“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整个口罩产业的毁约已经成为常态。”契约精神在利益面前得不堪一击,让他直感慨,国家很多企业的信誉度在短短的两个月之间已经被降至冰点。

在口罩这个链条上,无论是原料厂家还是口罩机厂家都出现了很多问题,被利益驱使,很多厂家开始盲目接单,为了利益到处与人签订合同,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实际生产能力。

“签订好的合同,白纸黑字的也没用。”原料厂家、口罩机厂家的无法履约,导致早早交付定金的纸尿裤品牌商也只好“吃哑巴亏”,最终失信于消费者。

这样的失信,有商家厂家盲目趋利的心态,也有国家对口罩产能分配管控严格的无奈,据这位业内朋友透露,与其合作的口罩厂家是广东某纸尿裤生产大厂,其中一批定制的口罩也未能如期到货,至于原因呢,主要是因为

政府对口罩产能管控严格,每批次的口罩都由政府宏观调控,分配制定渠道。

“口罩的原材料厂,都有政府派驻公安把守。”口罩俨然一跃成为疫情中十分重要的战略物资。


疯狂的口罩


疯狂的口罩:消失的订单、惨赔30万的“倒爷”以及踩坑的老板们

“口罩无非就是三层纸,做起来很简单。”在暴利的驱使以及此类心态的鼓动下,不少跨界口罩的“淘金者”纷纷跃跃欲试,但无奈坑多,道行浅。

同样是一则笔者身边的真实消息,笔者一位朋友的表弟便入过这坑。据朋友介绍,其表弟在春节前后,曾张罗过自己的口罩生意,“在朋友圈发布各种求口罩的信息,寻找货源。”

很快就有了“有意者”留言回应,其表弟在经过一番“慎重”的交流后,很快敲定了这一笔生意,接着便是打款、等货,口罩涨价风潮愈演愈烈,他也借势追加订单,最终足足投入了30余万。

订单迟迟不发货,发现自己被删好友后,这位“倒霉”的表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随后的报警也是阻力重重,派出所起初没有受理,这位表弟经过多方“托关系”打点才算立了案。警方侦获效率倒很高,“骗子”被很快抓获,但钱却没法追回来了。

类似这样的渴望赚一笔的“口罩倒爷”并不在少数。

疯狂之下,踩坑的企业也很多。尤其是对于那些从各行各业转产口罩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组建口罩生产线,口罩机、包装机、车间改造、原材料成本...若想顺利生产口罩,100万左右的成本是打底的。

这还只是在正常情况下,在疫情期间,光一个口罩机(现货)的价格,就能被炒到高达100万。

更神乎的是,“口罩机被称作印钞机,3天就可以回本。”

笔者看到福建某转产口罩的老板在自述中谈到这个“3天回本”的逻辑:“1条口罩机生产线,1分钟生产130个口罩,1天24小时可以生产18万个口罩。每个口罩按3元钱计算,一天50多万元,三天就150多万了。”

且不论这样的逻辑怎样,口罩机能不能买到?买到能不能用?达到日产18万?

疯狂的口罩:消失的订单、惨赔30万的“倒爷”以及踩坑的老板们

“网上卖口罩机都是自己花钱买了口罩机图纸,一边学,一边装,学会就开始接订单。”笔者也注意到在淘宝等网购平台上,口罩机图纸的确是有卖,价格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并且下单、留言评价的都密集地集中在2、3月份。

疯狂的口罩:消失的订单、惨赔30万的“倒爷”以及踩坑的老板们

“现学现卖”,对于口罩机组装这一工作来说,似乎效果不太好,不少厂家反映,这样的口罩机故障不断,要么缺零少件,难以组装,要么突然“罢工”,影响正常生产节奏...

“自己踩的坑,含着泪也要填完。”一边是上百万的资金成本、精力投入,一边又是“坑”中无数辛酸泪,当初兴致勃勃转产口罩的各行业的跨界者们此刻无不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

有人倒是这样建议:“立马把喷融布卖了。拿着现金,然后再起诉口罩机厂,双倍退款。你就等疫情过后,去捡口罩机就行了,那时候喷融布还会是几万一吨。”

可行吗?笔者先打个问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