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23年不加班,身家20亿:我们之间差在哪儿了?


吴晓波23年不加班,身家20亿:我们之间差在哪儿了?

前几天我在看一档财经节目《波士堂》,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了一番话,让我有点吃惊:

自从 1997 年开始,大约 20 多年,我晚上都不工作,业余时间大多奉献给了韩剧和麻将。

这可能会有点颠覆我们的认知,成功人士的日程表,不都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么?

吴晓波23年不加班,身家20亿:我们之间差在哪儿了?

要知道,吴晓波可能是全中国最贵的财经作家,身家超过 20 亿,被媒体称为“新媒体首富”。

开专栏,经营公司,做风投、写书、搞跨年演讲.....一刻没闲的吴晓波不是应该天天睡在办公桌上,为什么还能有时间打麻将、看韩剧呢?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高手,工作时间都超长。他们更关注的是方向,是对长远工作的规划,而单纯是疯狂投入时间和精力。

吴晓波23年不加班,身家20亿:我们之间差在哪儿了?

你想想看,每周 996,没有业余生活,把身体累坏的大有人在,但他们的事业一定好么?

显然没有,并不是工作时间越长就越勤奋,更不意味事业会更优秀。

我认为产生差距的原因,在于这两点:

01:要找到自己擅长,且回报比较高的领域,不断钻研

彼得·德鲁克说道:“只有当所有工作都从自己的长处着眼,你才能真正做到卓尔不群。”

吴晓波23年不加班,身家20亿:我们之间差在哪儿了?

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或许大多数人都已经明显地感受到,用己之长,做起事来要顺手得多,遇见困难也能积极面对,进步得也快,工作的成就感就越强。

久而久之,良性循环带来的附加值就越来越高。升职加薪,这些不仅改善你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也会增加你对工作和未来的信心,这点相当重要。

反之,如果你选择一个并不擅长的领域,就很容易遇见困难。

如果你没有百倍的意志和耐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那么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任务到后面就越来越完成。

最后上级交代的工作不能如期完成,肯定毫无疑问的一顿臭骂。

所以,“认识你自己”,知己所长,才能知己所属。

吴晓波23年不加班,身家20亿:我们之间差在哪儿了?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大多数著名演员戏路都很窄,他们的经典角色都差不多,什么类型角色都演的「万能胶演员」反而很少。

比如:陈道明的经典角色,往往富有霸气、韬略;

周星驰的经典角色,往往都是悲喜交加的小人物;

施瓦辛格的经典角色,都是不苟言笑的肌肉硬汉……

他们给自己找到了人生定位,在自己擅长的定位上勤练习、深钻研,就如同找到了最容易攻破的城墙缺口,不一定要用最猛烈的炮火,仍然可以突破城墙。

所以当我们很努力地工作了一段时间,例如3年,甚至更长一些,却还是原地踏步毫无进展时。我们真的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选对了自己擅长的领域了。

02:任何成功,都不靠追逐平庸的机会

查理·芒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有性格的人才会拿着现金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做。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

吴晓波23年不加班,身家20亿:我们之间差在哪儿了?

为什么很多人平常也很努力,看起来整天忙忙碌碌,但最后一事无成?

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明白什么机会能成就自己,而且既没有耐心也没有定力,所以任何机会都不想放过,把资源浪费在了无关紧要的机会上。

人生必然的终点都是由一个又一个偶然相叠加而来的。

就像那一道经典数学题:0.9的n次方等于多少?

计算结果相比会让很多人震惊:

当n=4的时候, 0.9*0.9*0.9*0.9≈0.656,

当n=10 的时候,0.9的10次方≈0.349,

当n等于22时候,0.9的22次方≈0

也就是说有无数个0.9相乘其结果等于0...

一次两次的“差不多”“还可以”并不会产生很实质性的影响,但是如果脑子里一直存在这种“差不多”的想法,那你的人生就必然会走向平庸。

吴晓波23年不加班,身家20亿:我们之间差在哪儿了?

追求差不多的人是永远看不到高山的,因为他们总是在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日积月累之下,就把一座高山缩水成了一座小土包,整天得过且过,最终就被平庸给“杀死”了。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让你优于常人的,不是频繁出手争取小机会,而是耐心、慎重的对待重大机会。

03:写在最后

我们之前在固有的印象里面,想要获得成功就得靠自己不断不断的努力,实际上要是努力的方向错了,越努力越会走向相反的方向。

所以今天并不是告诉你,你不应该努力。

而是希望你,能够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努力」之前,好好的研究如何作对选择,如何等待机会,如何让自己的努力更加高效。

毕竟,做正确的事情,要比正确的做事,重要得多。

最后,希望你能够勇猛精进,越来越好。加油!


快财学堂:在家上快财,轻松学理财!

您的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手动比心么么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