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東小口和西小口的由來:從元代開始就是駐兵的前衛哨所

北京市昌平區的東小口地區(鎮),位於北京城市北部邊緣、昌平區境內東南部,毗鄰奧運村,距亞運村8千米。南與朝陽區、西南與海淀區交界,西與回龍觀街道、西北與沙河鎮、東北與北七家鎮相鄰。小清河流經鎮域東南部邊緣,北部的半截塔河由西北向東南流經境內。

北京昌平東小口和西小口的由來:從元代開始就是駐兵的前衛哨所

東小口森林公園

2012年12月31日,東小口地區正式“一分為四”,天通苑北、天通苑南和霍營三個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

北京昌平東小口和西小口的由來:從元代開始就是駐兵的前衛哨所

號稱亞洲第一大社區的天通苑


東小口村名的來源,還要從與之相對應的大口城和西小口說起。《元史》記載,金王朝在北京建立中都時自北而南設立了三個重要關口,即北口(八達嶺)、南口(今南口村)和大口(今已不存,大致在今海淀清河鎮東)。

北京昌平東小口和西小口的由來:從元代開始就是駐兵的前衛哨所

金代在八達嶺上築有北口城

關於大口城,在《光緒昌平州志》中也有記載:“大口故城,在州東南五十里。”(根據現在百度地圖,搜索昌平到清河南鎮的距離的結果。確實是28公里。所以古書記載應該基本準確。)

北京昌平東小口和西小口的由來:從元代開始就是駐兵的前衛哨所

《光緒昌平州志》對大口城的記載

北京昌平東小口和西小口的由來:從元代開始就是駐兵的前衛哨所

《光緒昌平州志》裡對元代大口城的軍事行動記錄


從《光緒昌平州志》的記載可以看出,大口城估計在北齊天保六年所築,比《元史》的記載金代還要早。

到了元代,統治者為確保大口城的守備,在其西東兩條通往大都的路上,分別設立了東西兩個小口作為前衛哨所,駐兵戍守。經過世代繁衍,就形成了村落。《光緒昌平州志》中對主要歷史事件的記載中,元時期的時間都會出現“大口”的地名,但是到了明代以後,大口城作廢(從現在的地勢看,感覺確實無險可守呀!估計古代時期應該是有河流經過。),基本都使用清河鎮的地名了。但是東小口和西小口的地名得以保留。現在西小口屬於北京市海淀區。

北京昌平東小口和西小口的由來:從元代開始就是駐兵的前衛哨所

《光緒順天府志》中對東小口、西小口及大口城的記載

根據記載,從光緒年間開始,東小口、西小口作為前哨的作用應該是越來越弱化了。不過這裡的村鎮發展地倒是越來越繁華,時至今日發展出了天通苑和霍營這兩個人口稠密的地區。到過這裡的您,是否有些感慨呢?歡迎評論留言!

北京昌平東小口和西小口的由來:從元代開始就是駐兵的前衛哨所

天通苑的車流是那抹不去的回憶


參考文獻:

《光緒昌平州志》

《光緒順天府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