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印度洋捞出刻有3种文字石碑,揭开谜底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世界正处于大航海时代,西方的航海家纷纷出海寻找新的财富,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杀戮和掠夺,造成了无数文明的消失,造成了数以亿计的人员伤亡,可以这么说,大航海时代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好,里面充满了野蛮和血腥。

然而,在同时代的东方,由明朝政府牵头组织的大航海时代——郑和下西洋,也拉开了序幕。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印度洋捞出刻有3种文字石碑,揭开谜底

与西方殖民者不一样,郑和下西洋,为沿途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不少的财富,在联络了各国感情的同时,也达到了明成祖朱棣想要的目的。

那么朱棣希望得到什么样的,郑和又是如何实现的呢?从印度洋里捞出来的刻有三种文字的石碑,彻底地揭开了谜底。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初衷

郑和下西洋,始于永乐三年,即1405年,距离朱棣成为皇帝,刚刚过去三年,在过去的三年里面,朱棣一直在处理父亲朱元璋以及侄儿朱允炆留下来的政治包袱。在确立了自己的绝对统治之后,朱棣开始想要像全世界证明自己的实力。

于是,他安排了自己的贴身跟随三宝太监作为南下西洋使团的首领。

其实,在朱元璋时代,明朝的海禁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朱棣却推翻了父亲的相关外交政策,做出了下西洋的决定,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并不是单纯地派出使团与南阳的各个国家交好,更重要的是打听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印度洋捞出刻有3种文字石碑,揭开谜底

毕竟自己得位不正,一天见不着朱允炆,朱棣的心里面一天就不踏实。虽然杀了一个方孝孺,暂时堵住了悠悠众口,但是只要朱允炆不露面,就会有人产生奇怪的想法。这恐怕就是郑和下西洋的初衷吧!

宣扬天朝皇恩浩荡,四方来朝

在第一次下西洋之后,郑和并没有找到了建文帝朱允炆,但是却从下西洋的过程中,得到了展示中华文明的机会,许多南洋西洋上的小国家,面对明王朝的舰队,仿佛天外来客一般,惊为天人。

这些国家的民众得到了明王朝很多的财宝,作为回报,这些国家也派出了自己的使者,跟随郑和的船队来到了中国,来到了北京,见到了高高在上的明成祖朱棣。在中国皇帝面前,一通神侃海吹,让明成祖朱棣龙颜大悦,赏赐了许多的宝物给这些使者。

人在别人的赞美中会得意忘形的,即便是贵为天子的朱棣也概莫能外,在还没有真正得到全国人民认可的时候,番邦“友人”的夸赞让其感觉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于是,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派遣自己的三宝太监带着自己的财宝和军队前往南洋和西洋宣扬自己的功德。

生杀予夺,郑和下西洋的生死瞬间

当然了,郑和下西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人常讲,强龙难压地头蛇。郑和的舰队远离故土,即便是有数以万计的军人跟随,但是在当地人的眼里,郑和船队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只要得手一次,就足以享用几辈子了。有这样的想法的人很多,但是真正付诸实践的却很少。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印度洋捞出刻有3种文字石碑,揭开谜底

不过有一个人却敢于以卵击石,他就是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据《明史·郑和传》记载:“(永乐)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

作为在朱棣身边长大的郑和,早已见惯了这样的场面,于是他“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之。”

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偷鸡不成蚀把米,轻轻松松被郑和给绑了,锡兰王国的民众见了,知道自己的国王有错在先,也不好多家阻拦,只得让自己的国王成为了郑和的俘虏,并被带回了北京,听候朱棣的发落。

朱棣见了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之后,并没有怎么为难他,而是用大国的胸怀包容了他,不仅赦免了他的大不敬之罪,还赏赐了许多明朝的宝物给他,让其心服口服,从此成为了明王朝的小迷弟,生生世世相随。

经过锡兰国王这一件事情,西洋和南洋的诸多王国来往明朝上贡的就更多了,明王朝的强大影响力在海洋各国间相互传递。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印度洋捞出刻有3种文字石碑,揭开谜底

这个时候起,寻找建文帝朱允炆不再成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更多的是宣扬明王朝的天威,帮助那些落后地区的君民接受中华文化的教化。

刻有3种文字石碑的发现,破解历史之谜

如果说上面的文字都是一种揣测的话,那么,伴随着某些证据的出现,证明了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联络各国,发展经济贸易。

公元1911年,锡兰已经成为了英国殖民地,英国人在锡兰修建了大型的军港来停泊远道而来的舰船。在修建港口的时候,英国人无意中从海底打捞了一块刻满文字和图像的石碑。然而,不识货的英国人将其当成一块普通的石头,铺设在了港口的码头之上,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洗礼之后,这块石碑上面所镌刻的文字,除了中文字依稀可见之外,其余的两种文字泰米尔文与波斯文都识别不出来了。

2014年,意识到走宝的锡兰政府举行了一个盛大的仪式,将这块石碑移进了卡科伦坡国家博物馆,并且邀请了中方的相关人员一同见证这个历史。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印度洋捞出刻有3种文字石碑,揭开谜底

经过专家们的仔细辨认,这块石碑原来是《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上面共有275个汉字,具体如下:“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圆明广大……谨以金银、丝织、香炉、花瓶、灯烛等物,布施佛寺……”

其实,从这些文字之中,就知道了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了,并不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朱允炆,而是带着贸易和和平的心态去结交诸国。

小结

自古以来,中国为了加强与外界的联系,陆地上有丝绸之路,海洋上也有丝绸之路,除了证明中国的友善和强大之外,还说明中国一直以来都与世界各地保持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这也是当时之中国如此强大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