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女程序媛,我用斜槓精神對抗中年危機

姚晨曾經在電影《找到你》裡,有這樣一段臺詞“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職業女性,就會有人說你不顧家庭,是個糟糕的媽媽;如果你選擇當全職媽媽,又會有人說,生兒育女是女人應盡的本分,這不算一份職業。”

35歲女程序媛,我用斜槓精神對抗中年危機

當我哐哧哐哧一口氣從頭上拔下十幾根白頭髮,屬於我的中年焦慮正式開始了。

那年我35歲,家裡有個需要陪吃陪喝陪讀書的4歲娃娃,也有位各種糖尿病併發症集於一身的爸爸。

悲催的是單位搬家到三十公里外的村裡,每天上班像取經一樣艱難;還有三個大項目併發上線,幾乎是沒日沒夜的加班。

於是,我焦慮了,做碼農太特麼苦逼了。

網絡上有很多不甘被命運侷限的中年人努力轉型的故事,比如投資教父熊曉鴿,比如“北大屠夫”陸步軒,比如“國民乾媽”陶華碧,比如5年生倆娃直面尬與惑的姚晨等等。

如果你覺得他們的故事都太遙遠,那麼把我的經歷分享給大家吧!



01 一直“自嗨”式的工作,並沒有過上我想要的生活


35歲女程序媛,我用斜槓精神對抗中年危機

“十年碼工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加班至深夜,無處話淒涼。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這是我在很多社群慣用的自我介紹,高度概括了我單調無聊的前半生。沒錯,我就是傳說中的大齡 女 程序猿

我自認為在寫代碼上沒有什麼天分,一份工作堅持這麼多年,無非是因為這份工作可以給我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電梯”,只要坐上去,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往上走。

每天都醉心於重複的忙碌,來填補沒有成長的空虛。直到有一天,我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有點忙不動了。

這時我才突然發現,對於一箇中年人來說,沒有成長是比沒有收入更可怕的事情。


02 我開始嘗試轉型,但是,盲目的熱情有多高,夢想破滅的就有多快


35歲女程序媛,我用斜槓精神對抗中年危機

到底怎麼改變現狀?

在諮詢師的幫助下,我開始整理自己。生涯幻遊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從容、知性、優雅的自己,不再是迫於生計而逼著自己焦慮。在我的核心價值觀裡,我希望能夠自我成長,能給別人帶來光亮,帶來幫助,而現在的工作無法帶來這樣的成就感,自然也就失去了主動向上的力量。

我們常說“心想事成”,原來我一直忽略了“心想”,那事怎麼成呢?

經過一系列的職業探索,我對未來的方向逐步清晰起來:要做生涯規劃師,做點亮別人的那個人!

這下可激動了,就像平靜的湖水突然來了一塊石頭,在沉寂的水面蕩起了華麗麗的漣漪。憑著熱情,在一年的時間裡,學習了各種打底的課程----生涯規劃、高考志願規劃、沙盤遊戲、社群運營等等等等。

到19年高考季,已經準備摩拳擦掌,大幹一場了。

然而,理想有多豐滿,現實就有多骨感。沒有客戶基礎,沒有營銷策略,還在高考季印了小廣告,到考場門口去做地推,結果只接了幾個客戶而已。再加上基本功不紮實,對於人性沒有更好的理解,總覺得建議怎麼都差不多啊。

我有點洩氣了,對自己又產生了懷疑。


03 不苟且才有紅利,回爐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35歲女程序媛,我用斜槓精神對抗中年危機

投資人張穎曾經推薦過一部紀錄片----《徒手攀巖》,講述的是在世界上最難攀登的酋長巖,世界著名攀巖運動員Alex從準備到行動,到最終不採取任何保護措施,徒手攀巖的經歷。

羅振宇老師說:徒手攀巖的過程,不是克服困難,而是習慣困難。從一個行業跨入另一個行業,本就應該打破重塑的過程。有熱情,沒方法,自然無法走的長遠。

於是,我開始尋找方法。直到一天晚上刷朋友圈時看到了王虹老師督導班的簡介,課程設置讓我大開眼界。原來,做諮詢不只是要掌握那些工具,還要學會營銷,學會自我宣傳,學會從上到下的把人分析透啊!

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購買了課程。並暗暗立下flag:不苟且的學習,要做碼農界最會諮詢的人,最終能走上獨立諮詢師的道路。

督導班的課程並不輕鬆,每週一個案例分析又讓我開始了新一輪的撓頭。最初,一個案例要熬三四個晚上才能寫出來,常常是憋得夠嗆,等看到別的老師的作業,還會說:哎!我怎麼沒想到這層!

但是,就是這麼一次一次的折磨,十幾個案例做下來,我竟然也能半天就能做完一個分析,而且越來越有感覺。

幾個月下來,我比之前的我更清晰,更豐富,更全面。

前幾天,在一個寫作訓練營結識了一位新手媽媽,看了我寫的一篇作業,加我微信做了一次短諮詢。她的工作崗位被調動了,去了一個她並不喜歡的下級單位。這是一個很主動的姑娘,她通過自己在企業內積累的人脈,快速找到了三條出路,覺得都還行,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我帶她做了價值觀的梳理,疏導了負面情緒,一層一層剝開,從最初特別在意別人對她的尊重和評價,最終看到自己的嚮往成長,奮進的心,當下就清楚了究竟該如何選擇。

此刻,我明白了諮詢師的意義:幫你在最困頓的時候,看到你最想成為的自己。

這也充分印證了:不苟且的對待你想做的事,才能獲得最好的紅利。


04 君子不器,夢想是對抗焦慮最好的武器

35歲女程序媛,我用斜槓精神對抗中年危機

·“君子不器”是孔子說過的一句話,什麼意思呢?

“投資教父”熊曉鴿說:“當夢想遇到了現實的困境,生存是第一重要的事情,既要在現實中求得生存,同時自己還不要放棄夢想。”於是,他從電工,到記者,又到風投。這就是“君子不器”。

“北大屠夫”陸步軒,從被人質疑的眼睛肉店,到賣豬肉的企業家,2018年他的公司銷售達到18個億。現在,他又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在抖音跟年輕人聊豬肉,聊人生,隨便打個招呼,就會有幾十萬人的點贊好評。這就是“君子不器”。

“國民乾媽”陶華碧,從打零工做小販,到實惠飯店,再到企業老闆,把她的辣椒醬銷售到全國各地。這就是“君子不器”。

人不能活成一個劇本,人也不是一個有形的“器皿”,不去試試怎麼知道自己不是個“傳奇”?

所以,35歲,不應該是個被diss的年紀,不要因為“能力陷阱”,把人生玩成“有限遊戲”。


05 這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花火

按照慣例,最後要放一段自我介紹,最好是頭銜一大串的。

文藝的說法是:夜來幽夢忽成長,IT女,當自強,轉行一樣混得響,共前行,必難忘。

實際的說法是:國家生涯規劃師、高考志願規劃師、沙盤遊戲陪伴師、職業規劃師,曾經的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項目管理專業人員資格認證(PMP)

我是阿拉沐菡,幽默文藝的生涯規劃師,用最沒有壓力的方式陪伴你的成長。無論你將面臨高考,還是初入職場,亦或是是全職媽媽,我們一起野蠻生長,努力綻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