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祝英台的父母是怎么允许她读书的?

古代对女子的禁锢是多方面的,很多人说古时候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是不能读书的。

在那个填饱肚子就已经很幸福的年代,绝大多数女子确实没有读书的机会,但富贵人家的女子是可以读书的,做父母的至少希望孩子能识字,寻常百姓家里没有这个条件。

古代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祝英台的父母是怎么允许她读书的?

有史书记载,李清照和朱淑贞都是家中请来教书先生,她们不能去私塾和学堂上课,由此可见古代女子读书也是有限制的——只能在家中读,不能去私塾。

在戏曲《草桥结拜》中就记述了关于祝英台去私塾读书的事: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

年仅16岁的祝英台要求离家出去求学,父母当然不同意,祝英台以绝食相争,祝英台的父母在无奈之中,只好勉强同意了,但提出了三个严格的条件,祝英台喜出望外,不仅全部答应,还许下了一个柳枝愿,保证自己读书回家后,一定是一个清白女儿身(你品,你细细品)。

古代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祝英台的父母是怎么允许她读书的?

祝英台的父母没有儿子,只有这么一位女儿,心里面有一些不平衡,为了满足这样不平衡的心理,从小就让祝英台作男装,穿男孩子的衣服。 祝英台女扮男装,走出家门,踏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求学生涯。快到杭州城的时候,突然天上阴云密布,转眼之间就开始下雨了,祝英台赶紧跑起来,女扮男装的女孩子,一路就这样跑过去,跑到草桥亭子里面避雨。

也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人走过来了,也是一个书生装扮, 祝英台与梁山伯就这样在一个小草亭里相遇了,但彼此不认识,祝英台当然不会随便和一个青年男子说话。他们的两位书童开始对话,才知道大家都是到杭州去找周士章老先生求学的。而且,经过一番对话,两人志同道合,因此,原本陌生的两对青年,在这草桥亭里都结拜成了异姓兄弟。并且,梁山伯和祝英台谈了半天,竟没有发现祝英台是个女孩子,可见梁山伯有点太憨憨了……

在那个不提倡女孩读书的年代,16岁的女娃祝英台如此坚持读书,真令人钦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