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掀起绿化造林潮,苗木出现新需求

3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防疫条件下积极有序推进春季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有序推进春季造林绿化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各地纷纷掀起了绿化造林的热潮。


看点

01


各地掀起绿化造林热潮


北京

2020北京新建项目将于3月下旬施工。今年北京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全部127个项目已有90个项目完成立项,超过七成。

重庆

已完成营造林87.2万亩,占年度任务640万亩的13.6%,义务植树89万株。中央和市级营造林财政补助资金的80%已提前下发。全市38个区县春季营造林复工率92.1%,国有林场全面复工。

各地掀起绿化造林潮,苗木出现新需求

四川

各竹产业地区利用“互联网+林业”对竹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广安市的林业重点项目自2月4日复工复产以来,每天有9支造林队伍、500余人开展造林复绿。

福建

每天调运约180万株造林用苗,累计出圃苗木5187.2万株,每天派出林业技术指导服务人员3500多人次。截至3月10日,全省完成植树造林62.8万亩,占总任务90万亩的69.8%。

湖南

全省各地林业部门积极行动,稳步推进春季造林工作。截至3月24日,全省14个市州共完成整地面积167.55万亩,为计划任务的108.10%;完成造林面积162.6万亩,为计划任务的104.90%。

各地掀起绿化造林潮,苗木出现新需求

另外据国家林草局报导截止到3月22日,除湖北外,全国林业企业复工率高达92%。


看点

02


40处国家级自然公园新建和调整范围


3月2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关于同意江苏盐城大纵湖国家湿地公园等40处国家级自然公园新建和范围调整的通知》。

各地掀起绿化造林潮,苗木出现新需求

此次通知中江苏、浙江、江西三省各晋升一处湿地公园

对江苏2处、山东3处、安徽2处、四川3处、贵州5处、浙江1处、湖南6处、江西4处、吉林1处、黑龙江2处、西藏1处合计30处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范围调整。

授予江西1处、安徽1处、重庆1处、四川1处、青海1处、新疆2处合计7处国家地质公园资格。

各地掀起绿化造林潮,苗木出现新需求

以上地区湿地用苗将进一步扩大。


看点

03


园林造林的新要求


品种需求多样化

① 景观化需求将增大。近年来,花林花海景观兴起,花繁花艳的品种如海棠、流苏树、蓝花楹、玉兰、樱花、香花槐等受到大众喜爱,需求量也将会上涨。同时对苗木的枝叶观赏要求也将扩大,如美国红枫、银杏、黄栌、红叶李等,色叶植物也将受到追捧。

② 耐荫、耐水湿品种对于林下空间、湿地景观营造无可替代,同时湿地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使得耐水湿植物如落羽杉、水杉、梾木、垂柳、芦苇、鸢尾等需求量增大。

各地掀起绿化造林潮,苗木出现新需求

③ 耐旱树种在治理荒漠化,植树造林以及应对全球变暖都具有良好的作用,由于北方地区用水紧缺,开始着力打造节水型城市,耐旱树种如松柏、黄连木等需求量也将扩大。


苗木需求科学化


① 地区项目规模多且大,设计呈大生态、大景观方向,因此苗木需求规模化;

② 国家要求“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在植树造林、园林绿化中不单单只是追求植树量、绿化面积,还要注意与周边生态的协调性,与当地环境的适应性。因而乡土树种如杜仲、皂荚、朴树、榉树等的需求量上升巨大。


苗木品质优良化


新常态下PPP合作模式成为主流,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苗木质量是政府与社会主体共同关心的工程质量的考评标准,对苗木品质的把控日趋严格,因此苗木质量要求不断提升;

② 信息化时代苗木采购已向网络发展,各地苗源的透明化竞争,使质优价廉的苗木资源得到更好的推广,苗木质量得到保障;

③ 国家层面,中央领导“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的号召,使苗木由光杆树、断头苗向适中规格、优选品质转变。

各地掀起绿化造林潮,苗木出现新需求


规格需求合理化


① 项目规模不断增大,大面积的绿化需求苗木量十分可观,因此苗木规格不宜过大,以生长快、中等规格的苗为主,局部点景亮化苗规格稍大;

② 根据不同品种的观赏价值选择苗木规格,使用比例最大的中等规格的苗胸径在12~20cm间。


养护成本低廉化


① PPP模式下,社会主体(企业)需要项目运营一段时间,养护管理就成为运营成本支出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设计中就要考虑降低养护成本的方式,而养护成本较低的植物成为苗木首选品种。

② 社会大众由城市中渴望自然,使其对绿化景观的审美转变,人工化痕迹过重的绿化手法不再受到追捧,自然野趣的草花花境越来越多得到运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