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梟雄陳友諒坐擁半壁江山,與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上演雙雄對決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四起,漁民出身的陳友諒和放牛娃朱元璋也加入了元末起義軍,並最終上演了一場雙雄對決。

陳友諒,是湖北沔陽黃蓬山邊一個小漁民陳的兒子。其祖上本姓謝, 因陳友諒的爺爺謝千一做了同村陳家的上門女婿,於是一家人都改姓了陳。陳友諒自小喜歡武功,而其父也會功夫,就教了陳友諒幾招。沒想到陳友諒悟性極高,很快就成了當地地小有名氣的高手。

  陳普才雖然一身好武藝,但終究是個本分的人,只圖全家能平安過一輩子。陳友諒恰好相反,他堅信自己這輩子一定很不平凡。當聽說紅巾軍徐壽輝扯旗造反後,早就等待機會的陳友諒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決定投靠徐壽輝。老爹陳普才反對兒子的“不本分”,但已經阻擋不了兒子的野心。

  陳友諒的投奔可謂正逢其時。徐壽輝的天完紅巾軍勢頭正猛,在以孟海馬為首的“南瑣紅巾軍”配合下,主力連克安陸、沔陽、中興、江州、嶽州、袁州、吉安等地,又東進四川,南下昱嶺關。七月初十, 陷杭州,殺元朝江浙行省參知政事樊執敬。另一路天完軍由副將趙普勝所率,破無為、銅陵、池州、湖口、彭澤,兵鋒直抵福建,聲勢大振。

  在這如火如荼的攻勢中,陳友諒充分展現了自己善於用兵的天賦。史書說他“剽迅狡猾,出沒匪意。所向必克,歷功為領兵元帥”。他在紅巾軍中當上了高級將領後,馬上把老爹陳普才給接了來。席間指著自己麾下的眾多兵將,陳友諒大笑:“老爹常笑我諸事不能,如今我麾下千萬如虎如羆,老爹誤看兒矣!”

  天完義軍佔領湖廣、江西、安徽大片地盤,令朝廷大為震驚。朝廷從各地調集多支主力部隊進剿,四川行省參知政事哈臨禿、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咬住、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顏帖木兒、江西行省平章政事星吉等人,次第率部圍擊,紅巾軍節節失利,池州、徽州、江州等城池又被元軍奪回。

  至正十三年十一月,天完部紅巾軍首領彭瑩玉在瑞州被江西行省右丞火你赤擊殺。十二月,在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顏帖木兒、南臺御史中丞蠻子海牙、四川行省參知政事哈臨禿等人的圍攻下,天完首都蘄水陷落,天完官員四百多人被捕,副首領徐壽輝等遁入黃梅山及沔陽湖中。南方紅巾軍遭受重創的同時,北方同道卻在蓬勃發展。在經過長時間的休整後,天完部重新積蓄力量並以徐壽輝為統領。而實權卻被大將倪文俊所把持,徐壽輝只是個傀儡而已。陳友諒利用二人之間的矛盾設計除掉了倪文俊,自己成功上位,成為天完部最有實力的一員大將。在沒過多久之後更是殺掉徐壽輝自立為王。


雖然同為底層出身,而朱元璋與眾不同,古來從底層起義,能夠統一天下的也不過兩個人,一是劉邦,而另外一個就是朱元璋。他們都有一種共性——面對敵人的時候非常殘忍,對那些真正能幫到自己的人,又恨不得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給他們炒了吃。當然,統一之後再將這些人一腳踢開也是司空見慣。

朱元璋建立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之後,雖然地盤大了,政權也穩固了,兵也有了,糧也足了,但還遠遠談不上稱霸天下。當時在長江上游有陳友諒,長江下游有張士誠,東南面有方國珍,南鄰陳友定。當然,方國珍、陳友定的目標在於保土割據,張士誠則對元朝首鼠兩端,並沒有多大雄心。陳友諒最強,是朱元璋佔領應天之後遇到的最強勁的敵人了。

面對水上實力強大的陳友諒,朱元璋感到了形勢的危 急,便召集一眾將領開了個碰頭會,一時眾說紛壇,惟有劉基默不作聲。

朱元璋知道劉基有主張,於是徵求他的意見。劉伯溫認為目前最危險的敵人莫過於陳友諒,必須集中力量消滅他。雖然陳友諒勢力強大,但是他殺君自立,部眾離心,人民疲憊,故而不難戰勝,只要等他們深入,再以伏兵擊之,不難取勝。張士誠看起來強,但真打起來必然是採取觀望態度,以為自己是坐山觀虎鬥,其實卻是養虎為患。

對陳友諒做出了兩字評價,他告訴朱元璋,陳友諒這個人性格"焦躁",是可以一戰的,只不過,不能硬碰硬,需要採取伏擊戰術,誘敵深入,然後一舉將其拿下。朱元璋同意劉基的判斷,於是設計誘敵深入,製造戰機。朱元璋的部將康茂才和陳友諒是老朋友,於是康茂才修書一封,派人送到陳友諒營中,約陳攻擊應天,並說願意在江東橋做內應。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陳友諒率艦隊主力趕到應天郊外的江東橋,發現這裡的地形地貌根本不是康茂才說的那麼回事,這多半是個圈套,於是率部就撤,但為時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奮起攻擊,陳友諒最終大敗。朱元璋收太平,佔領信州、安慶。陳友諒敗走九江,第二年八月朱元璋率軍直取陳友諒的老窩江州。陳友諒在混戰中被亂箭射死。此後,朱元璋又經過大小几十場征戰,最終完成了一統天下,黃袍加身的願望。在朱元璋稱帝以後曽說過陳友諒之敗非手下無大將,兵士不效命,而是其人性格焦躁,剛愎自用所致。可憐陳友諒身為一代梟雄,原本有機會一統天下,登基稱帝,不曾想卻最終國破身死,實在是可悲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