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春!蔡瀾筆下的鮮花餅,才是老北京心中的春天味道

煙花三月,鶯飛草長。春天,是賞花的好季,更是“吃花”的好時候!

“花”也能吃?當然能啦!一提到“吃花”,人們大多先想到雲南的鮮花餅。但殊不知,在早年間,鮮花餅卻是老北京心中的春天味道。

吃春!蔡瀾筆下的鮮花餅,才是老北京心中的春天味道

鮮花玫瑰餅

美食才子蔡瀾,在書中曾提到過北京的玫瑰鮮花餅:

不可不提的是甄建軍師傅做的“玫瑰鮮花餅”,用的是北京西郭門頭溝的妙峰山玫瑰。他試過用別的玫瑰,水分太多,又不夠香,只有妙峰山的玫瑰符合他的要求,而且每年只有五月下旬到六月中旬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可採摘玫瑰花,過了就要等下一年。他把採摘的玫瑰加糖,低溫發酵,也就是放入瓶中在冰箱中發酵,花半年時間才做成。他所做的玫瑰餅不是太甜,但非常之香,不可錯過。

除了蔡瀾,梁實秋、唐魯孫等許多名人,也都用自己的筆觸描寫過它。

玫瑰餅:糖餡酥皮、選料嚴苛

早年間的北京,每當到了百花盛開的春季,各家點心鋪都會紛紛貼出新式食單:“鮮花玫瑰餅、鮮花藤蘿餅,應節上市”。

“四月以玫瑰花為之者,謂之玫瑰餅。以藤蘿花為之者,謂之藤蘿餅。皆應時之食物也。”

——《燕京歲時錄》

玫瑰花原產於中國,根據《西京雜記》記載漢代即有栽培:“樂遊苑自生玫瑰樹,樹下多苜蓿。”南宋時,中國商品經濟發達,市面上流行著各色小吃,玫瑰花也被廣泛用於製作糕點。

吃春!蔡瀾筆下的鮮花餅,才是老北京心中的春天味道

玫瑰花入饌,不僅好吃,還有一定的食療價值。

《本草正文》中記載:“玫瑰花,清而不濁,和而不猛,柔肝醒胃,疏氣活血,宣通窒滯而絕無辛溫剛燥之弊,斷推氣分藥之中,最有捷效而最馴良,芳香諸品,殆無其匹”。明代盧和在《食物本草》中說:“玫瑰花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

老北京的玫瑰餅是一種糖餡、酥皮的點心,因餡料使用了醃製過的玫瑰花而得名。但不是任何一種玫瑰花,都入得了北京糕點師傅的法眼。玫瑰餅的用料極為苛刻,必須選用京西門頭溝“妙峰山”產的鮮玫瑰花。

北京門頭溝區妙峰山鎮澗溝村一帶栽培玫瑰花,有500多年的歷史,妙峰山的澗溝又稱作玫瑰谷。妙峰山產的玫瑰花品質十分優質,其朵大、色豔、味濃、含油量高,非常適合食用。

吃春!蔡瀾筆下的鮮花餅,才是老北京心中的春天味道

妙峰山玫瑰

製作玫瑰餅的餡料,要將玫瑰花摘下後,單獨留下花瓣,用清水清洗乾淨,並像醃鹹菜那樣醃製花瓣,再跟炒熟的蜜糖一起攪拌。玫瑰餡糖分很高,容易保存,但吃的時候比較膩口,不太適合今天人們的口味。

餡兒弄好後,開始製作麵皮兒。

為了製作出酥皮的效果,點心師傅一般會用到兩種麵糰:精麵粉和成的麵糰,以及發酵後的麵糰。

將兩種麵糰分層摺疊後,擀成麵皮兒,再把餡料包進去,按扁成圓形。最後,再用印有“玫瑰細餅”或“玫瑰”的漂亮字印戳在餅上,講究的再印上玫瑰花圖案。這樣烤製出來的玫瑰餅,色香味俱全。

吃春!蔡瀾筆下的鮮花餅,才是老北京心中的春天味道

在那時,許多人會自己拿著原料去店裡代做。梁實秋曾在書中回憶:

又紅玫瑰初放(西洋品種肥大而豔,但少香氣),亦常摘取花瓣,送交肆中代制玫瑰餅,氣味濃馥,不比尋常。

當然,在糕點鋪裡買著吃,才是吃鮮花餅的正途。

說到當初做玫瑰鮮花餅最有名的店鋪,當屬北京老字號糕點鋪“正明齋”。清末崇彝在《道成以來朝野雜記》裡,把正明齋譽為北京有名的三家餑餑鋪之一。

1864年,天京陷落,風起雲湧、席捲了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以失敗告終。這一年,烤鴨名店全聚德開業迎客。也在同一年,來自山東掖縣的孫學仁和父親用經商積蓄,在前門外煤市街創立了“正明齋餑餑鋪”,自產自銷滿漢餑餑。由於貨真價實, 質地優良,產品問世後,備受各界青睞。

吃春!蔡瀾筆下的鮮花餅,才是老北京心中的春天味道

坐落於前門的正明齋

此外,這家糕點鋪還被清朝皇族看中,成為唯一向皇宮供應糕點的民間店鋪,被列入“御膳房”佳品,成為正統滿漢糕點的代表。從咸豐元年到清朝末期,每當宮廷喜慶壽宴之際,正明齋的糕點一直都被選為御用食品。甚至,連慈禧老太太也時常拿正明齋糕點賞給自己親近的宮妃賓客。

民國時期,袁世凱、曹錕、吳佩孚、張作霖等軍閥、政客,也愛吃正明齋的糕點。1914年、1915年該店的帳本上,還有袁世凱欠帳未還的記載。

吃春!蔡瀾筆下的鮮花餅,才是老北京心中的春天味道

正明齋鮮花玫瑰餅

正明齋最有名的糕點之一,就是玫瑰餅。據說,當年張學良將軍來北京期間,就時常派部下去正明齋專門訂購玫瑰餅,自己吃或者宴客送禮,都是上佳之選。但後來,正明齋逐漸沒落,現在已經無人問津。

如今,想在春天吃到應季的玫瑰餅,已然有些難度。但是近兩年,有一家名叫“富華齋餑餑鋪”的 糕點店,重新復甦了許多老北京傳統的糕點與甜品。我曾經去吃過幾次,店裡的招牌之一就是玫瑰鮮花餅,外皮層多酥脆,餡料花香味十足,也不是很甜,比較適合今天人們的口味,再配上一杯茉莉花茶,盎然春意充盈整個身體。

這家店,我曾推薦給許多身邊的小夥伴,他們都說不錯,能在店裡吃出老北京的味道和“範兒”。如果來北京玩,特別建議您去嘗一嘗。

吃春!蔡瀾筆下的鮮花餅,才是老北京心中的春天味道

玫瑰鮮花餅配茉莉花茶,在富華齋餑餑鋪還能隱約感受到老北京的春天味道。

藤蘿餅:皮白翻毛、花香濃郁

除了玫瑰餅,老北京還有一種鮮花做成的糕餅“藤蘿餅”,堪稱玫瑰餅的姊妹餅。

藤蘿,又稱紫藤,《花經》裡說:“紫藤緣木而上,條蔓纖結,與樹連理,瞻彼屈曲蜿蜒之伏,有若蛟龍出沒于波濤間。仲春開花。”

晚唐詩人許渾寫過一首詩《紫藤》,筆下的紫藤花意向非常美:

綠蔓穠陰紫袖低,客來留坐小堂西。醉中掩瑟無人會,家近江南罨畫溪。

說起老京人的藤蘿餅,還有一個有趣的名字:翻毛藤蘿餅。

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原來,藤蘿餅的麵皮潔白如雪,稍一翻動,起酥的白色麵皮就會聯翩而起,看起來像片片鵝毛,因此得名。春天時候,能吃到這種佳品小吃,酥皮層次豐富,酥鬆香甜,還有滿嘴濃郁的藤蘿花香,不得不說,可是一大享受啊。

吃春!蔡瀾筆下的鮮花餅,才是老北京心中的春天味道

翻毛藤蘿餅

製作藤蘿餅的技法,要比做鮮花餅更講究一些。

先將麵粉加入白糖和水,揉到均勻且軟硬適中;再將鮮藤蘿花洗淨切碎混合糖油麵和成餡兒;最後將麵糰摘劑,摁成扁圓形,包入餡料,用烤盤盛著放入烤爐中烤十分鐘左右出爐。

吃春!蔡瀾筆下的鮮花餅,才是老北京心中的春天味道

老北京的衚衕和公園中,都栽種有藤蘿花,以天安門西邊的中山公園最為著名。作家趙珩在《老饕漫話》中提到:

在社稷壇的西門外,沿中山公園西牆一帶,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開設了春明館、長美軒和柏斯馨等幾家飯館和茶點社。飯館在室內,茶座兒在露天。這一片茶座兒用的全是藤桌藤椅,與整個公園的氣氛十分協調。在茶座兒中間,有兩三架很茂盛的藤蘿花架,爬滿紫藤,一串串淡紫色的藤蘿花參差垂下。

這幾家飯館和茶社,都會用公園種植的藤蘿花做藤蘿餅,其中,長美軒的藤蘿餅最正宗美味。

吃春!蔡瀾筆下的鮮花餅,才是老北京心中的春天味道

中山公園的藤蘿花

雖然北京許多的餑餑鋪也製作藤蘿餅,但中山公園的藤蘿更勝一籌。這勝就勝在“新鮮”二字。

一是原料新鮮,藤蘿花現摘現做,保持了花的色澤和清香。二是現做現賣現吃,藤蘿餅出爐是熱的,又酥又香,直接售賣給在此喝茶的食客,讓大家一飽口福。

公園茶座兒賣藤蘿餅,多在午後兩三點鐘,這時賞花的遊人已在茶座兒休息了一段時間,一壺香片(花茶雅稱)續了兩三次水,四樣果碟兒也少許用了一些,意興闌珊,恰好藤蘿餅出爐,於是要上一兩碟,趁熱品嚐,鮮香無比。

這種享受,不比英式下午茶遜色!

酥炸玉蘭:征服了老佛爺的宮廷甜品

北京吃花的食俗,可不只是在平民階層間流行,慈禧老佛爺對吃花,也是情有獨鍾。

昆明湖畔,頤和園內,早春的微風吹拂著楊柳枝。在頤和園樂壽堂殿後的院落裡,有幾棵白玉蘭樹,相傳是乾隆皇帝親手栽種。

吃春!蔡瀾筆下的鮮花餅,才是老北京心中的春天味道

頤和園內盛開的白玉蘭,相傳為乾隆皇帝栽種。

慈禧進宮後的第一個封號為“蘭貴人”,所以她對“蘭”字情有獨鍾,也格外喜歡白玉蘭花。

於是宮內的壽膳房投其所好,製作了一款以玉蘭花為主題的宮廷甜品——酥炸玉蘭。崔岱遠在《京味兒》中介紹了酥炸玉蘭的做法:

挑選蓓蕾初綻的白玉蘭,摘下十幾片滑潤的花瓣兒,洗淨了,薄薄撣上層過了細羅的棒子麵,再裹上用精面和小蘇打調好的糊,下到溫油裡炸。眼見著花瓣兒先是慢慢沉下鍋底,不多時,又一片一片飄飄悠悠浮出油麵兒。恰好變得淡黃酥嫩之時,趕緊用漏勺輕輕撈出來,瀝淨油水,可千萬別碰殘了花瓣兒,在豆青的平盤裡拼放成一朵盛開的玉蘭。把胡蘿蔔切成梳子刀,用開水稍微一燙,直燙得黃嫩鮮豔,往花心處擺成一簇花蕊。再選鮮嫩的黃瓜旋下外表那層綠皮,雕刻成片片葉子襯托在花瓣兒周圍。這還沒完,接下來是點睛之筆,把冰糖碾成細粉撣在花瓣兒上。冷眼一瞧,那就是點點晶瑩的露珠灑落在上面。

吃春!蔡瀾筆下的鮮花餅,才是老北京心中的春天味道

咬一口酥炸玉蘭,舌尖最先接觸到的是細細的糖粉,甜味與油脂的融合,是世間最令人難以忘懷的味道,就像酥脆的烤鴨皮蘸白糖的經典搭配。隨後咬下去,感受油炸麵皮的焦脆酥香,再嚐到清甜滑嫩的花瓣兒,香氣瞬間在口腔中蔓延。

您還了解哪些老北京的春季食俗?歡迎在留言區與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