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變現”理論是對傳統“成本加成”理論的顛覆還是延伸?

抖音這些剛出的時候,還沒廣告、代貨這些,經常有人問我,它靠什麼賺錢?我的解釋是在做流量,問的人更蒙了,我問的是賺錢,你卻弄個流量出來,那是一回事嗎?我的答案是:既是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下面我們就來說說流量變現這事。

“流量變現”理論是對傳統“成本加成”理論的顛覆還是延伸?


流量變現是指將網站(APP)流量通過某些手段實現現金收益。在互聯網行業,有這樣一個公式:用戶=流量=金錢。要實現流量變現最重要的就是有足夠的流量,網站流量指網站的訪問量,是用來描述訪問一個網站的用戶數量以及用戶所瀏覽的頁面數量等指標,流量的關鍵就在於推廣方式和用戶粘性。

常見的流量變現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廣告變現、電商變現、內容付費變現。

QQ、微信、微博都是比較典型的流量變現成功的案例,上個月才關閉的91助手,一堆關閉的貼錢給用戶的運動類APP,都是流量很大,但變現失敗或者說不成功。

“流量變現”理論是對傳統“成本加成”理論的顛覆還是延伸?


我們都知道傳統的價格是應該是“成本加利潤”這樣組成的,那倒貼錢做流量,先不賺錢燒掉幾個億或者更多,這種先做流量的方法是不是對成本理論的顛覆呢?答案很簡單:不是。我認為只要有市場經濟一天,傳統的成本加成理論就永遠不會過時。那怎麼解釋流量燒錢的問題呢?其實很簡單,燒錢的行為無非是營銷費用(廣告費或者促銷費)而已,只是投入營銷費用短期不計較直接經濟回報,金額又特別大,遠超過成本支出,讓人忽視了成本。想通了,流量問題就是行業競爭加劇後,對手間競相比較各自的競爭手段的誇張程度。順帶也拼拼大家的實力-資金儲備或融資能力。雖然這樣手段導致了大量的浪費,但也有好處,競相比燒錢是可以儘快決出勝負,避免長期的損耗,成功的可以取得行業和市場領導地位,失敗的好再規劃下一個項目。

“流量變現”理論是對傳統“成本加成”理論的顛覆還是延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