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也能拍成電影,手機電影人人都可以拍

去年,三部手機電影《巴丹吉林》、《你的樣子》、《泳往春天》在第2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期間面向大眾展映,這是手機電影第一次有機會登上大銀幕。

短視頻也能拍成電影,手機電影人人都可以拍


隨著5G手機時代的來臨,手機技術將迎來飛躍,手機拍電影會成為未來的一個新趨勢嗎?毫無疑問的是,它已經得到越來越多導演的青睞——曾獲得FIRST、金馬獎褒獎的《八月》導演張大磊用手機拍攝了短片《法茲》。

短視頻也能拍成電影,手機電影人人都可以拍


對於此次經歷他表示,“我們平時做電影特別希望做到攝影機的不在場,這些學生不怯場、不怵鏡頭,因為他們看到的是手機。這是一種全新的創作方式。”

張大磊口中的“全新創作方式”會出現在金雞百花電影節與華為手機聯合舉辦的“新影像·手機影片競賽”中嗎?手機電影創作的邊界在哪?

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新影像·手機影片競賽宣傳片

https://v.qq.com/x/page/v3051d97e64.html

1. 手機電影在中國的15年

手機電影在中國也已有了十幾年的歷史,一般認為它是出現在2005年。由田壯壯擔任藝術總監的手機系列電影《這一刻》被媒體稱為“中國第一部手機電影”。《這一刻》由賈樟柯、王小帥、孟京輝等8位導演分別執導,每部3分鐘,這是國內導演首次接觸手機電影這種新的創作形式。

短視頻也能拍成電影,手機電影人人都可以拍

《這一刻》海報

《這一刻》海報

還有一種說法,2005年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陳廖宇手機拍攝的電影《蘋果》被稱為中國“第一部手機電影”,這部兩分三十秒的短片採用裸機拍攝,陳廖宇被譽為“中國手機電影第一人”。

2005年9月,北京電影學院與《新電影》雜誌共同舉辦了“未來移動影像計劃——手機電影劇本徵集、拍攝活動”。通過網絡徵集三分鐘手機電影劇本,劇本圍繞特定主題,評委從中挑選十個劇本。

2005年成為中國手機電影發展的元年。

近幾年,手機電影總能在國內引發熱議。春節前夕一些手機產商邀請知名導演使用手機拍攝短片賀年似乎也成了傳統,比如2018年春節陳可辛導的《三分鐘》;2019年春節賈樟柯的《一個桶》,還有今年的西奧多·梅爾菲《女兒》。

短視頻也能拍成電影,手機電影人人都可以拍


而在2019年國慶檔的獻禮大片《我和我的祖國》結尾的彩蛋環節中出現了華為Mate 30 Pro的身影。

短視頻也能拍成電影,手機電影人人都可以拍


短視頻也能拍成電影,手機電影人人都可以拍

《我和我的祖國》華為拍攝片段

《我和我的祖國》華為拍攝片段

2. 人人都可以成為手機電影創作者

正如上文中張大磊提到手機的不在場性,實際上手機電影的拍攝並不遜色於傳統意義上的電影拍攝。

以《巴丹吉林》為例,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巴丹吉林沙漠無人區,4個年輕人如何重新發現自我的故事。

本片全程採用華為Mate 30 Pro裸機拍攝,並且只採用手機的原生鏡頭。

短視頻也能拍成電影,手機電影人人都可以拍


短視頻也能拍成電影,手機電影人人都可以拍


短視頻也能拍成電影,手機電影人人都可以拍

《巴丹吉林》拍攝花絮

《巴丹吉林》拍攝花絮

在沙漠地區拍電影,對於整個團隊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隨時需要架機器、佈置燈光,而通過手機拍攝就省掉了這些麻煩。甚至可以隨時從口袋中拿出手機進行拍攝,簡化了換鏡頭、換電池的流程,這無疑可以節省很多人力和時間上的成本。

導演任永強曾經跟隨姜文拍攝《太陽照常升起》,影片是用膠片拍攝,當時的膠片量使用大概有100萬尺。當年他們押著膠片就像在押送運鈔車,生怕膠片出現一點問題,手機拍攝可以完全解決這個問題。

在《巴丹吉林》中,出現了航拍鏡頭、廣角鏡頭、延時鏡頭、夜景鏡頭、不同的鏡頭可以在手機上直接切換,連導演任永強都讚歎手機拍攝的便捷性。

影片中出現過一段延時攝影,這是拍攝團隊花了7個小時,沒有藉助任何燈光的輔助完成的拍攝;而航拍鏡頭,直接是將手機安裝在大疆的無人機上完成的航拍。

短視頻也能拍成電影,手機電影人人都可以拍


短視頻也能拍成電影,手機電影人人都可以拍

《巴丹吉林》拍攝花絮

《巴丹吉林》拍攝花絮

對於此次手機拍攝的經歷,監製刁亦男就表示,"以前拍電影,普通人都不敢想,但在未來每個人都可以是作品的作者,都可以通過小小的手機發表對生活的感受。"

在過去,年輕人想要拍電影需要克服技術上的門檻。如果當手機所代表的便利性讓其成為一種觸手可及的創作利器,機器已經不再構成障礙,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創作者,創作出才華橫溢的作品。說不定到時,電影創作的方式真的會被徹底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