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也羨慕“撿漏”,5元買塊“破布”竟是王羲之絹本!

5元買了一塊“破布”,50年後賣了3億元!馬未都是中國古董文物界裡著名的“撿漏王”,據他所說,他也曾羨慕過別人的一次撿漏。

馬未都也羨慕“撿漏”,5元買塊“破布”竟是王羲之絹本!


這一次撿漏發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在當時的北京琉璃廠,古董生意非常冷清,一位無所事事的年輕人在閒逛,在路過一個地攤的時候,發現了一塊破布,也不知怎麼這塊破布就能引起他的注意。於是他停下腳步和攤主交談。這件破布確實挺破的,磨損嚴重,邊緣破破爛爛,全身上下沒有能入眼的地方 ,但上面寫著許多毛筆字,看著有些年頭,應該很值錢。然後,這個年輕人就開始跟老闆討論交易,就這麼一塊布,年輕人還討價還價了,最終以5元的低價買了一塊破布。



馬未都也羨慕“撿漏”,5元買塊“破布”竟是王羲之絹本!

王羲之絹本《草書平安帖》,縱24.5釐米,橫13.8釐米,共4行41字。

這位買主買了這塊布後發現自己也看不出什麼名堂,啥也不懂,也是就擱置在家沒有再管了。但十年後,這塊破布的身份被破解了。之前,買主自己弄不明白這是什麼就開始到處打聽詢問,然後著名書畫大家徐邦達先生聽聞有這麼個東西后就登門拜訪,想要一看究竟。當買主拿出這塊破布出來之後,徐邦達先生開始仔細研究,隨後大吃一驚。這上面不僅有字,而且還有著許多歷代文人名家和清朝皇帝的印章,這肯定是塊寶貝,而不是破布。


馬未都也羨慕“撿漏”,5元買塊“破布”竟是王羲之絹本!

經過調查之後發現,這就是王羲之《平安帖》的摹本,不是破布,只是這麼珍貴的東西不知怎麼變成了這樣。

學界對它的摹刻年代有不同推斷,綜合起來有兩種觀點:明代王世懋和現代書畫鑑定大家徐邦達認為是宋代摹本,疑為米芾所摹;明代文嘉、孫鑛、吳其貞,清代顧復、安歧則認為是唐臨本。雖然確切年代暫無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絕不晚於宋代。因為著錄極多、流傳有序,它被認為是迄今為止可知、民間流傳最好的王羲之高古摹本之一。


馬未都也羨慕“撿漏”,5元買塊“破布”竟是王羲之絹本!

在2010年的嘉德秋季拍賣會上,此物作為壓軸寶物登場,這樣國寶級的作品出在競拍上也是罕見的,競拍極其慘烈,喊價聲四處起伏,最終於3.08億元成交。

完整的草書《平安帖》如今已不可得見了。幸柯九思、文徵明等人的精心護持,我們還有幸見到這個墨跡(見圖),保存了它的前四行計41字,絹地極古,墨色濃黑。

《平安帖》放大圖

馬未都也羨慕“撿漏”,5元買塊“破布”竟是王羲之絹本!

馬未都也羨慕“撿漏”,5元買塊“破布”竟是王羲之絹本!

馬未都也羨慕“撿漏”,5元買塊“破布”竟是王羲之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