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就業,阻返貧

點擊右上方字體“關注”,即刻免費閱覽和分享黨的喉舌《運城公益網》,獲取最快好人好事,並參與留言評論

疫情防控仍處進行時,但我市脫貧攻堅的腳步卻變得越來越堅定和緊湊。

其中,萬榮縣貧困人口基數大,貧困戶7981戶,貧困人口27110人,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達9832人,脫貧形勢也相對更為複雜。萬榮縣將如何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突圍,已成為一個焦點問題。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就業扶貧作為持續性和穩定性等屬性更強的扶貧方式,尤其是針對不同原因致貧的人群採取不同的就業扶貧幫扶形式,在萬榮被廣泛推進且效果斐然。

“點對點”服務

讓有崗位的儘快復工

“感謝萬榮縣人社局的幫助,讓我很快回到工廠。他們的無私付出,解了我的燃眉之急。”2月底,萬榮縣人社局工作人員周鵬彪在私家車的後座上,無意中發現了這樣一封來自薛亞軍的手寫感謝信。

薛亞軍,萬榮縣裡望鄉平原村一名貧困戶,現為江蘇省英華達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工人。自從2月22日他從萬榮老家返回工廠車間,已經復工一個月了。

講起他的返工路,他說的最多的是艱難以及感謝。

艱難,難在疫情期間如何復工。

薛亞軍家裡一共四口人,老母親以及自己一家三口。母親年事已高,妻子在一次車禍後喪失勞動能力,家裡還有一個學齡兒童。一家四口全指望著薛亞軍每月寄回來的工資。

自從1月20日工廠放假,他剛回到家就看到疫情擴散,從那時起,他就開始憂慮自己能否正常返崗。

這種憂慮,在他2月5日接到工廠的返工通知後更加嚴重。雖然搶到了返程的火車票,可是,家裡條件有限,沒有交通工具可以讓他正常出行,而且,當時出租車、小客車一切交通方式都處於停擺狀態。

如何出村?如何到達運城北站?出行難成為新的阻礙。

就在這時,薛亞軍得知萬榮縣人社局有免費接送老百姓返崗的優惠政策。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情加了這個活動的微信號,沒想到他的需求很快得到回應。

薛亞軍提供了自己的基本信息以及自己的車票照片後,2月21日早8點他在村口等來了接他的車輛。

經歷過多少艱難,後來就有多少的感謝。

“我是下午兩點的車,工作人員怕我誤車早早來接我。村裡當時都封著,他就在村口等我。他還怕我買不上吃的在火車上捱餓,於是送給我兩瓶礦泉水、兩桶方便麵和火腿腸、雞蛋這些吃的。真是太感謝他們啦,送我去車站也不要錢,給我吃的也不要錢。我覺得他們很辛苦,就寫了那封感謝信。”薛亞軍在電話中十分動情地說。

這個免費接送外出務工人員,尤其是接送貧困戶的行動,是由萬榮縣人社局11名工作人員在疫情期間發起的一次公益活動。

“我們做這件事的初衷很簡單,就是幫助這些有崗位的貧困人員儘快返崗。很多貧困人員的收入是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他一個人手停,全家口都停。加上很多貧困戶不具備交通轉移的能力,所以我們就組織了單位裡的同事,組成了一支志願者隊伍,針對性地解決在外有崗的貧困戶儘快返崗復工問題。”萬榮縣人社局局長丁文斌說。

從農曆正月二十(2月13日)開始,11名志願者每天奔波在外出務工人員的家門口和運城幾個車站之間,免費接送他們返崗。

這一跑就是一個月。他們最早凌晨五點就出發,最晚的一次凌晨兩點才回家,順利將萬榮459名外出務工人員送到運城北站、侯馬,甚至三門峽車站。

“實打實”解難

讓扶貧車間“消化”貧困戶

3月17日,位於萬榮縣北解村的鑫昌達手工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昌達”)的扶貧車間裡,萬榮縣荊村村民趙仙英正在為手中的嬰兒虎頭鞋縫製最後一隻耳朵。她時不時抬頭跟對面大姐拉上兩句家常。

趙仙英今年62歲,以前在萬榮縣一家電影院做保潔,因年齡大被電影院勸退。老伴喪失基本勞動能力,她的兒女都住在其他村裡。為了照顧老伴,趙仙英就在村子附近找一些零工來做。

“鎮上人社員將趙仙英的情況上報後,結合她本人的年齡及能力特長,我們把她安置在了鑫昌達的扶貧車間。”萬榮縣公共就業和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主任王偉說。

鑫昌達的主營業務是民俗嬰幼服飾生產、銷售,產品主要是嬰幼兒虎頭鞋、包被、衣物等。這些產品的生產,需要大量手工縫紉及刺繡工人。

“剛來廠子的時候,就跟著廠裡的一個婆婆學了一個禮拜,學一個虎頭要怎麼走針,納一個鞋底要走多少圈針。這些東西學會了之後,我就帶著廠子裡發的材料回家去加工。”趙仙英說。

“我們優先安排貧困勞動力和脫貧戶就業,她們到崗後會先接受2天—7天的培訓,通過內部考核後,就可以簽約成為扶貧車間的員工。她們可以選擇在廠工作,也可以選擇拿料回家加工。”鑫昌達負責人陳軍澎說。

據介紹,在廠工作的員工每月收入基本在2000元以上,拿料回家加工的員工在完成產品製作後,這些產品只要通過鑫昌達駐鄉檢測員的驗收,當月月底就會收到計件工資。

在鑫昌達的扶貧車間裡,大部分都是像趙仙英這樣的農村婦女。她們大多年齡在50歲—70歲,因為處於半喪失勞動能力或者弱勞力狀態而無法外出務工,但是又具有一定針線活基礎。

“這樣特點的貧困戶,就非常適合鑫昌達這個項目生產。在具體工作中,我們意識到解決這些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人口就業問題時,以扶貧車間大量崗位承接貧困人口就業這一方式效果明顯。我們認為要做好就業扶貧工作,就要做好用工企業對接,切實鞏固脫貧成果,助力百姓奔小康。”王偉說。

據統計,萬榮縣現有就業扶貧車間(基地)3家,截至3月17日,全部復工復產,就近就地吸納農村勞動力300餘人。

同時,市、縣各級人社部門還通過階段性減免稅費和降低用工、用電、用氣、用水、物流成本等方式,確保各類市場主體積極申報扶貧車間,就地吸納貧困戶勞動力,保證貧困戶工人人數不減少、工人工資不下降。

“一對一”幫扶

讓弱勞力就地就業

“咱們這個招聘信息手冊的目錄,基本都是萬榮和運城當地的企業,工作地點就近,工資可觀。我們把手冊發到各位手上,大家回去仔細看看,有沒有自己適合的崗位。”萬榮縣人社局就業中心工作人員給貧困戶集中講解就業手冊的內容。

翻開這本手冊,裡面主要是萬榮縣當地企業的招聘用工信息,工作崗位以普工為主。

“貧困戶中具有較強勞動能力的可以在外務工,有基本勞動能力的可以在當地扶貧車間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剩下的要麼是因為失去基本勞動能力或者屬於弱勞力,要麼就是就業意願比較低的人員。”王偉說。

針對這部分貧困戶,萬榮縣人社局鼓勵他們重拾對勞動的熱情,積極推薦更適合他們的當地工作崗位,推動這些勞動力就地安置。

“就業指導手冊上的招聘崗位都是我們工作人員針對這類就業意願低的貧困戶精心篩選過的。這個手冊我們一對一地發到貧困戶的手上。”王偉說,“手冊上第一個藥企就是我們給貧困戶重點推薦的企業。因為這個企業需要流水線裝盒工人,工作簡單,而且是咱當地的企業,這種崗位更適合這類貧困戶。”

除了每年年初發放這一就業指導手冊外,萬榮縣人社局就業中心還緊盯節後集中求職、集中用工時段,不斷摸排企業所需人員,及時將招聘信息發送至扶貧微信群中。

對於實在無法就業的貧困戶,萬榮縣還有最終的政府兜底方式——公益性崗位。

“我們設置的公益性崗位包括鄉村環境衛生清掃、社會治安協管,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看護等崗位,就是讓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在局長辦公室,丁文斌拿著厚厚一本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花名冊向記者說道。

3月份以來,萬榮縣人社局嚴格按照省、市、縣脫貧攻堅會議精神,根據當地實情,設置扶貧公益性崗位350個,按實際安排的扶貧公益性崗位人員數給予一定的崗位工資,崗位工資將不低於1400元每月,季節性崗位的年就業時間不低於60天,年收入不低於6000元,以此推進就業扶貧,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問題,讓貧困戶通過自身努力助力脫貧攻堅,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好人好事投稿熱線:0359-2120208 郵箱:qrj921079616 .com 公益慈善合作微信:130514222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