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蛇尾”的黄巾起义:原来这是一场豪强布好的局

引语:中国的封建时代从秦末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开始,农民起义就伴随着每一个封建王朝,尤其在每个朝代的末期更是如此,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就是其中的著名起义,但和以往的其他起义不一样,

黄巾起义是一个有统一领导核心,前期准备更加充分,思想、组织更为严密的起义。刚爆发时的黄巾起义来势汹汹、势如破竹,不过却仅仅维持了9个月,主力就被东汉朝廷镇压了。看到这里大家不禁要问: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如此的虎头蛇尾呢?

“虎头蛇尾”的黄巾起义:原来这是一场豪强布好的局

黄巾起义

第一、与众不同的黄巾起义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看看黄巾起义与以前起义相比的不同之处。认真翻阅历史,可以看出黄巾起义准备了十几年时间,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以太平道为幌子不断发展自己的实力,而且一开始起义很彻底,不再像以前的农民起义假托什么王侯将相之名(大泽乡起义虽然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是最后还是假借了“扶苏、项燕”之名,而绿林赤眉等起义军则是封刘氏宗亲为老大,可以说都不如黄巾军来的彻底)。

“虎头蛇尾”的黄巾起义:原来这是一场豪强布好的局

大泽乡起义

同样在思想上,之前的起义可以说根本谈不上思想准备,而黄巾起义一开始就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利用“太平道”的宗教思想为黄巾起义做充分准备,在思想上具有了主动权

在组织和领导上,此前的大泽乡起义、绿林赤眉等起义都是偶然事件引发、仓促被动起义,一开始的起义人数十分有限,也没有形成领导核心,根本没有提前动员、组织的时间。黄巾起义则不一样,据《后汉书》记载:“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这说明了黄巾起义在一开始就组织更加严密,而且有统一的领导核心,这是之前的农民起义所不具备的

“虎头蛇尾”的黄巾起义:原来这是一场豪强布好的局

黄巾起义

第二、虎头蛇尾的黄巾起义

正是因为黄巾起义有充分的的准备,有统一的领导,所以黄巾起义的初期,势如破竹,仅仅一个月时间,全国七州二十八郡就发生了大规模战事,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但是很快东汉朝廷做出反应,派遣皇甫嵩、朱儁、卢植、曹操等将领率军镇压,另一方面朝廷对地方放权,允许地方豪强组织武装镇压起义军,后来的孙坚、刘备等人都是因为镇压起义而进入军阀行列的。

在东汉朝廷和地方豪强的共同打击下,仅仅九个月,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先后病死、战死,黄巾军的主力被消灭,虽然后来黄巾军的残余势力又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是也只是小打小闹,最终成为了地方豪强拥兵自立的工具。

“虎头蛇尾”的黄巾起义:原来这是一场豪强布好的局

张角剧照

从黄巾起义虎头蛇尾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这场大动乱中真正获利的只有地方豪强,而根据动机来判断,就不得不怀疑黄巾起义之所以能准备十几年不被发现,被发现后又迅速被剿灭,很有可能是有一只幕后黑手在操纵,这支黑手就是获利最大的士大夫集团、地方豪强集团,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第三、士大夫集团的大溃败

大家都知道东汉的统治除了皇帝之外有三大支柱:外戚、太监集团和士大夫集团。在东汉的权力斗争中,基本上都是皇帝要么联系太监灭掉外戚、士族权臣,要么皇族利用外戚灭太监,但是整体来看太监胜多负少。

“虎头蛇尾”的黄巾起义:原来这是一场豪强布好的局

汉灵帝剧照

在桓、灵二帝期间,士大夫集团和太监集团的斗争开始日益尖锐化和白热化,双方虽然各有胜负,但是士大夫集团大部分时间还是被太监压制,尤其是窦武、陈藩与太监集团的争斗均以失败告终。在窦武、陈藩的外戚加士大夫集团失败的过程中,士大夫集团被太监集团一再欺压,不仅仅是窦武、七十多岁的陈藩和几百名朝廷士大夫的惨死,更是导致了很多相关士大夫和无辜人士受到牵连,或被罢官,或被处死。

这次变故,让士大夫集团在中央的实力损失惨重,地方势力也受到打击,而太监集团却日益嚣张、骄横。可以说士大夫集团在这次斗争中,颜面尽失,不仅仅政治权威受到威胁,更是给整个士大夫集团都造成了巨大心理阴影。这次失败直接导致了士大夫集团对太监集团的深恶痛绝和日益恐惧,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袁绍要求调地方军阀董卓进京和建议把太监全部杀光的深层思想根源。

“虎头蛇尾”的黄巾起义:原来这是一场豪强布好的局

袁绍剧照

第四、地方豪强布局黄巾起义

士大夫集团在中央的权力越来越弱,士大夫集团为了争取权力的主动,扭转败局,只能依靠地方豪强和名门望族。但是按照儒家教义,地方权力虽然掌握在士大夫的地方代表——广大豪强手中,他们却不可以直接以下犯上,所以,士大夫集团只能另辟蹊径,这就是故意利用、放任太平道发展,放任张角兄弟到处传教,发展势力,组织反朝廷力量。

“虎头蛇尾”的黄巾起义:原来这是一场豪强布好的局

黄巾起义

正是地方豪强的布局,才使黄巾军能够十几年发展起义势力而未引起官府的注意(其实是掌握了州郡政治的地方豪强在睁一个只眼闭一只眼而已)。而当皇帝知道的时候,黄巾军已经是几十万人马的造反集团了。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黄巾军发展到几十万了,才有人把信息泄露出去?为什么黄巾军起义会如此的虎头蛇尾?因为这场起义本身就是士大夫集团故意放水引起的,是士大夫集团要把黄巾军养肥了,利用黄巾军和皇权、太监叫板,然后再利用地方豪强镇压起义,是士大夫集团为自己争取权力主动的策略。

果然,当形势的走向引起皇帝恐慌,朝廷在看到黄巾起义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席卷后,朝廷果然开始放权地方,允许地方豪强组织武装镇压黄巾军。东汉的地方豪强本来就控制着地方经济、政治,现在又可以合法拥有军权,自然势力非同一般。当地方豪强达到自己的目的后,果然乌合之众的黄巾军就迅速被镇压了。

“虎头蛇尾”的黄巾起义:原来这是一场豪强布好的局

三国游戏情景

结语:以士大夫为代表的地方豪强通过镇压黄巾起义,开始具备和中央抗衡的实力,而在最后他们也的确如愿以偿把太监集团按在地上摩擦,甚至最后颠覆了东汉皇权,从此登上了权力舞台的中心,成为了全国政权的主导力量,后来的魏蜀吴以及司马家其实也都只是豪强的代表而已。士族集团的这次放水和完美设局,成功帮助士族集团在以后的几百年时间里享有政治特权,直到隋唐科举制的兴起才改变了士族集团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