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一時的日本“瑞洋丸海怪”真的是蛇頸龍嗎?其實早就有結論了

水怪或海怪已成為現代人耳熟能詳的神秘生物,這些未知生物或起源於虛無縹緲的神話傳說,或源自對殘破照片的捕風捉影,甚至源於惡作劇和宣傳噱頭。

這類生物被統稱為UMA,即未確認生物體(Unidentified Mysterious Animal),又被稱為神秘生物(Cryptid)或是隱棲生物

轟動一時的日本“瑞洋丸海怪”真的是蛇頸龍嗎?其實早就有結論了

尼斯湖水怪

儘管有些人對這些東西嗤之以鼻,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古怪離奇的故事極大的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也激發了人們對未知事物不斷探索的興趣和求知慾望,對思想藝術的發展也有意想不到的促進作用

轟動一時的日本“瑞洋丸海怪”真的是蛇頸龍嗎?其實早就有結論了

蛇頸龍想象圖

說到水怪,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國外最著名的莫過於尼斯湖水怪,已然成為水怪的代表。談到海怪,著名的有挪威海怪、南非長毛魚、北美的卡布羅龍、百慕大海怪、智利海灘怪物和今天要講的瑞洋丸海怪

“瑞洋丸海怪”的概況

1977年4月25日10點40分時日本一艘拖網漁船在新西蘭克萊斯特徹奇以東30海里的海域進行捕魚活動,這艘漁船就是隸屬於日本太陽漁業株式會社的瑞洋丸號。漁網從300米深處被提出海面時,船員們都在為這沉重的一網而歡呼,當漁網展開時,船員卻發現其中有一具巨大的動物屍骸。

這動物長約10米,重1.8噸,長著小腦袋、長脖子、大尾巴和四片巨大的鰭狀肢,身上的肉為紅白兩色

船上的生產主任和營養管理員矢野道彥(Michihiko Yano)乍看一眼認為只是一具腐爛的鯨屍,於是就上報給了船長田中明(Akira Tnaka)

。遠洋漁船撈到鯨類屍骸是很平常的事情,起初船員們都不以為意,當起重機將這具屍骸吊起來時,卻發現這動物沒有鯨類的特徵,比如須鯨巨大的下頜和齒鯨尖銳的牙齒,這動物的骨骼看起來也不像任何鯨類,而是船員們都沒有見過的奇怪動物。

轟動一時的日本“瑞洋丸海怪”真的是蛇頸龍嗎?其實早就有結論了

矢野道彥與他的繪畫

矢野道彥認為自己最開始的判斷有些草率,於是向船長建議留下這具屍骸以待研究,但船長田中明認為這具毫無用處,散發著惡臭的巨大屍骸會汙染船上價值2億日元的漁獲,要求將其丟下船去。

轟動一時的日本“瑞洋丸海怪”真的是蛇頸龍嗎?其實早就有結論了

矢野道彥只好借來照相機拍下了幾張照片,並記錄下一些測量數據,還繪製了二向視圖(其中很大部分源自他的腦補),並在鰭處取下一塊樣本

轟動一時的日本“瑞洋丸海怪”真的是蛇頸龍嗎?其實早就有結論了

1977年6月10日,瑞洋丸回到日本橫濱,矢野道彥帶著5張照片和筆記本找到了公司高層,公司高層們興致勃發,找來了一些學者仔細辨認,但僅從照片來看,學者們都表示沒見過這種動物

漁業株式會社一個月後就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了這個新發現,不久後這則新聞登上了日本幾家著名報紙的頭版。那時日本的怪獸電影已經興起,民眾對神秘生物興趣盎然,加之這種怪物的肢體極似滅絕已久的蛇頸龍,於是日本社會上掀起了一陣“蛇頸龍”狂潮

轟動一時的日本“瑞洋丸海怪”真的是蛇頸龍嗎?其實早就有結論了

不久之後日本社會就有人站出來痛斥船長田中明下令丟棄的行為,不少古生物學家認為這是能夠證明“蛇頸龍依舊存活”的唯一證據,太陽漁業株式會社之後也派船前去該海域,希望能撿回那具屍骸,結果一無所獲,其他很多國家也派船去尋找過。

1977年正是日本科學博物館成立100週年,當年發行的紀念郵票中就有一張以蛇頸龍為主題的。

在日本,這個怪物被稱為“新尼斯/新尼西”,尼斯/尼西就是尼斯湖水怪的暱稱,人們認為這種動物能超越尼斯湖水怪在“怪物界”的地位,是比尼斯湖水怪更重大的發現。在日本以外的地方,把這怪物稱作“瑞洋丸”(Zuiyō Maru)或“新西蘭海怪”

“瑞洋丸海怪”的真相

正當人們準備將這怪物“推向”世界時,怪物的身份不久後便水落石出了。

根據對矢野道彥留下的怪物樣本肌肉纖維進行化學分析,可以看出怪物由多種氨基酸組成,氨基酸種類比一般的爬行類動物、硬骨魚類及其他魚類都要多,因此是軟骨魚類的可能性最大

轟動一時的日本“瑞洋丸海怪”真的是蛇頸龍嗎?其實早就有結論了

新尼斯和姥鯊的氨基酸組成比較

人們對樣本做了膠原蛋白氨基酸分析,再將結果與海洋中的大型動物做對比,發現其膠原蛋白氨基酸的組成與姥鯊極為相似,差異指數僅有0.95,基本可以斷定,這具怪物屍體就屬於姥鯊,這些細微差異完全可以用個體差異和腐爛變異來解釋

轟動一時的日本“瑞洋丸海怪”真的是蛇頸龍嗎?其實早就有結論了

姥鯊

姥鯊是現存第二大魚類,已知最大個體是1851年在加拿大芬迪灣發現的,長12.27米,重19噸,與現存最大魚類鯨鯊以及巨口鯊是已知的三種濾食性鯊魚。姥鯊又稱象鮫,是現存嘴巴最大的魚類,以過濾小動物為食,性格溫和,無攻擊性。

轟動一時的日本“瑞洋丸海怪”真的是蛇頸龍嗎?其實早就有結論了

但據瑞洋丸船員描述,這怪物有一條1.5米長的脖子,四片紅色的大鰭,兩米長的尾巴,這些特徵姥鯊有嗎?可以這樣說,姥鯊活著的時候沒有,但其死亡之後屍體高度腐爛加上食腐動物進食之後會出現出這樣的特徵

轟動一時的日本“瑞洋丸海怪”真的是蛇頸龍嗎?其實早就有結論了

姥鯊變成“新尼斯”的過程

姥鯊死亡之後,由於骨骼鈣化程度低,身體組織極易丟失,最容易丟失的就是姥鯊巨大的下頜骨,下頜骨及脊椎軟骨系統前端支撐鰓裂的結構脫落之後,只留下一截巨大的頸骨,看起來就好像長了一個長脖子,而姥鯊巨大的吻部前端看起來又像個小腦袋,怪物白色的脂肪和紅色的肌肉也正是姥鯊與其他鯊魚相區別的解剖學特徵

而那四塊巨大的鰭狀肢就是姥鯊的胸鰭和腹鰭。

轟動一時的日本“瑞洋丸海怪”真的是蛇頸龍嗎?其實早就有結論了

還有人利用姥鯊屍體復原出了“瑞洋丸海怪”。在1977年末高津將一條捕獲到的姥鯊除去下頜、內臟和腹部,再將姥鯊用起重機高高吊起,完美的復原出矢野道彥在瑞洋丸上拍下的“海怪”照片

而且在1978年日本眾多權威學者聯合發表報告,認為這個海怪就是嚴重腐爛的姥鯊,但反對聲也隨之而來,大量沉迷於怪獸文化的民眾堅持認為那就是蛇頸龍,直到現在。

轟動一時的日本“瑞洋丸海怪”真的是蛇頸龍嗎?其實早就有結論了

但海怪屍體就是姥鯊的證據非常充分,後來一些人花了很大力氣試圖將其推翻,包括後來有人重新檢測矢野道彥留下的樣本認為其與姥鯊的氨基酸組成非常不符,這麼做的目的也不用多說了,就是想保住這個巨大的噱頭。

估計矢野道彥當時後悔死了,如果他不留下那塊樣本,也就死無對證,新尼斯的身份會成為解不開的謎團,針對它的電影估計可以拍個幾百部,為日本的電影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目前網絡上反對“新尼斯就是姥鯊”的原因主要有幾點,有一些前面已經解釋過了,還有兩個。

1、鯊魚是用皮膚排尿的,肉裡充滿尿素,散發著一股濃烈的氨水氣味,船員們會聞不到嗎?而且,這麼多船員都沒見過姥鯊嗎?

2、鯊魚是軟骨魚類,為什麼屍體腐爛之後還可能用起重機吊起來?

這兩個問題根本不算問題,多瞭解一些就會知道答案。

轟動一時的日本“瑞洋丸海怪”真的是蛇頸龍嗎?其實早就有結論了

1、鯊魚確實是用皮膚排尿的,它的肉也確實有濃烈的尿素味,但尿素具有水溶性,屍體泡在海水裡尿素早就溶解了,加之屍體腐爛的惡臭會蓋過氨水味姥鯊在近代遭到大量捕殺,到目前依舊被IUCN評定為瀕危物種,船員們也許見過姥鯊活體或標本,但沒見過爛成這樣的姥鯊。矢野道彥畢業於山口縣海洋學校,學歷並不低,他也被爛的面目全非的屍骸給迷惑了。

2、鯊魚是軟骨魚,還有與之相對的硬骨魚。很多人顧名思義,認為軟骨魚的骨頭不牢固,軟塌塌的。這就錯了,如果軟骨不牢固,為何能承受姥鯊十幾噸的重量呢?現存最大的魚類鯨鯊是軟骨魚,史上最大的魚類巨齒鯊也是軟骨魚。“瑞洋丸海怪”的椎骨還算完整,完全能夠承受其殘留不多的皮肉。

轟動一時的日本“瑞洋丸海怪”真的是蛇頸龍嗎?其實早就有結論了

某海灘上的姥鯊屍體,看起來確實像蛇頸龍

將姥鯊屍體誤認為海怪的事件不止這一回,早在1808年蘇格蘭奧克尼群島,斯特朗賽島的海灘上就出現了一具巨大而奇怪的屍體,當時也引起了轟動,被稱為斯特龍塞怪獸,後來有人認為那是腐爛的姥鯊屍體

對於這些未知生物的態度,普羅大眾一般都會分為兩個極端——相信它存在的人無論如何都會相信,不相信的人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也不用解釋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