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上的“故事会”,每一则都是一代珍品的传承之路

康熙时期的瓷器被公认为是整个清代瓷器之首。康熙时期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是胎质、制作工艺和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康熙时期的瓷器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康熙十九年,经济贸易发达,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各色瓷器中,以青花瓷器上的故事画面最多,堪称“故事会”,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康熙青花瓷器鉴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青花瓷上的“故事会”,每一则都是一代珍品的传承之路

▲青花十八学士图棒槌瓶 时期:清康熙(1662-1722)

规格:高46厘米、口径11.5厘米、足径12厘米,现于故宫博物院藏

“十八学士图”是清瓷器装饰纹样之一。唐代李世民当秦王时,在宫城西开办文学馆,网罗文士贤才,杜如晦、房玄龄、陆德明等十八人,分为三班,每天六人值班,讨论文献,商略古今,称为“十八学士”。此画题为后世画家所青睐。

青花瓷上的“故事会”,每一则都是一代珍品的传承之路

▲青花铜雀台比武图棒槌瓶 时期:清康熙(1662-1722)

规格:高44.5厘米、口径12.3厘米、足径14.2厘米,现于故宫博物院藏。

“铜雀台比武”是三国时很有名的故事。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年)春,曹操在邺城建成铜雀台,选吉日聚集文武百官设宴庆贺。曹操命众将比试箭法,胜者赠送一件锦袍。最后徐晃与许褚争夺锦袍,相持不下。曹操看众将骁勇,各赠蜀锦一匹以解围。画面中的曹操站在铜雀台的最高层,手捋胡须,观看众将比武。众将骑马观看比箭,杨树上挂一战袍,象征为此角逐。

青花瓷上的“故事会”,每一则都是一代珍品的传承之路

▲青花仕女婴戏图胆式瓶 时期:清康熙(1662-1722)

规格:高23厘米、口径3.6厘米、足径5.8厘米,现于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出自《晋书·郄诜传》。晋代郄诜(qiè shēn)为雍州刺史,赴任前,晋武帝让他做一个自我评价,他说:“举贤良对策,我是天下第一。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中的一块宝玉。”画面借用这个典故,用“折桂”来寓意“今日膝下小儿,明朝登科及第。”

青花瓷上的“故事会”,每一则都是一代珍品的传承之路

▲青花人物故事图盘 时期:清康熙(1662-1722)

规格:高2.2厘米、口径14.9厘米、足径9.2厘米,现于故宫博物院藏

故事取材于明代传奇《红拂记》中的场景。《红拂记》前半段描绘李靖、红拂女、虬髯客结拜,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风尘三侠” 。虬髯客一直有帝王之志,听说太原李世民有“帝王之气”,特地赶来看个究竟。一见面,虬髯客就被李世民的英气折服,于是放弃了自己的志向。盘中描绘的是故事的下一幕:数日后,虬髯客在家中宴请李靖夫妇,饭后让仆人抬出了二十几口大箱子,将自己的万贯家财全部赠给李靖,让他有能力辅佐李世民夺天下。

青花瓷上的“故事会”,每一则都是一代珍品的传承之路

▲青花人物图笔筒 时期:清康熙(1662-1722)

规格:高12.8厘米、口径10.6厘米、底径10.6厘米,现于故宫博物院藏

笔筒一面画洞石树木;另一面中画四个高士坐在长案前饮酒作诗,画面上方写有:“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诗句摘自唐代诗人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的后半段。画面描述了李白和友人在春夜聚会,饮酒赋诗的情景。

青花瓷上的“故事会”,每一则都是一代珍品的传承之路

▲青花三国故事图大盘 时期:清康熙(1662-1722)

规格:高5.6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20.4厘米,现于故宫博物院藏

盘心满绘《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情节。诸葛亮坐在城楼内,悠然抚琴下瞰。门外司马懿骑战马率众人至,城门洞内一门童欲引其入城。画面动静鲜明,引人入胜。

这些青花瓷上的纹饰,描述了一个个古往至今流传下来的故事,可谓是另一种形态的“史记”。这些瓷器的制造,承载了古工匠的心血,为后代世人了解过去,了解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更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