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啦,當著寶寶的面換衣服,上廁所不關門,危害竟然這麼大!

前段時間我在公司聽到同事和教研老師的對話: “我兒子最近跟小流氓似的……”同事尷尬地說。 “公共場合就把手伸我衣服裡,說在找餅乾;去商場總掀開別人試衣間的簾子偷看;還指著人家小女孩的胸部問,為什麼你的咪咪是平的?

你們家在性教育方面都做過哪些引導啊?”教研老師說:“性教育?他才多大!我都沒把他當有性別的人看。”同事驚奇地說道: 事實上,從2歲多開始,孩子性別意識就開始萌芽了,這個時候適當的性教育實在太有必要。 提到性教育,很多人冒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如何防止外人傷害,背心短褲蓋住的地方不能被別人看和摸”,這只是性教育的一部分,還有一種常常被我們忽視的“隱性性侵害”,就來自於家庭不恰當的養育方式。

我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媽媽和爸爸長得不一樣”……

科學研究發現:3至6歲的孩子,性別意識就已經基本形成了。

孩子在性別意識的形成階段,我們在是不是也曾毫不避諱的在孩子面前換衣服、洗澡?是不是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但,其實不然!看似小事,但對孩子的影響一點都不小。

生活中一些最需要注意的細節,可能被我們忽略了!

當著孩子面換衣服

在孩子3歲左右,性意識開始形成,他們會感受到爸爸媽媽的身體是有區別的,同時也會對性產生極大的好奇心,如果家長一直不注意,經常在孩子面前換衣服、裸露隱私部位,會無形中加重孩子對身體的好奇心。

注意啦,當著寶寶的面換衣服,上廁所不關門,危害竟然這麼大!

有些孩子可能會直接問爸爸媽媽,而有一些孩子可能會選擇自己去尋找答案,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這種好奇心會引發孩子不正確的探索,導致性早熟,這種沒有經過指導的性意識萌芽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傷害。

另一方面,如果父母總是當著孩子面脫衣服裸露身體,孩子會認為這是很平常的事,那他在陌生人面前可能更容易脫掉衣服。

上廁所不關門

爸爸媽媽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上廁所的時候應主動關門,用實際行動教育孩子要有隱私意識。

注意啦,當著寶寶的面換衣服,上廁所不關門,危害竟然這麼大!

很多女孩上廁所不關門,可能就來自對親人的模仿,孩子認為這很正常,於是習慣成自然。上廁所不關門事小,但是孩子的隱私被窺探,防範意識太差誘引一些不懷好意的人注意,就是大事了。

3歲後不要和異性一起洗澡

孩子3歲前,父母可以大方地向孩子展示身體,幫孩子認識身體、建立對身體的自尊和自信。

可是3歲後,孩子有了性衝突和性意識,異性父母再跟孩子共浴就不合適了,因為這個年齡段,正是幫助孩子建構身體界限的關鍵年齡,一旦錯過,重建很難。

注意啦,當著寶寶的面換衣服,上廁所不關門,危害竟然這麼大!

所以,孩子3歲前,最好由同性父母陪伴洗澡,等他再大一點(4歲後),可以教孩子自己洗澡、洗小內褲,一來培養隱私意識,二來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公眾場合大小便

孩子做的事情,最先反映的就是家長的素質,公共場所家長應該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基本素質模範。

先不說這些行為多麼沒教養,讓孩子在公共場所大小便、裸露生殖器,會嚴重破壞孩子的身體界限感。

注意啦,當著寶寶的面換衣服,上廁所不關門,危害竟然這麼大!

帶孩子隨地大小便,會讓孩子會認為:大小便時,私密部位是可以給人看的,而且讓孩子隨意裸露生殖器,很難說不會成為一些戀童癖的關注對象。

不要讓別人隨便親吻孩子

曾經看到一個媽媽,為了面子,鼓勵、慫恿孩子去摟抱、親吻、親近他人。也許在她看來,這是在教孩子大方有愛。

然而,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就是會破壞孩子對自己身體和他人的觸碰界限,讓孩子喪失對認識的人的侵害戒備。


注意啦,當著寶寶的面換衣服,上廁所不關門,危害竟然這麼大!


尤其是家裡有女孩的,更要格外的注意。

因為,社會對女孩的寬容度太低,如果你不從小教育她男女有別,不教她學會拒絕男生的要求,受傷害的最終會是自己!哪怕彼此間關係再親密,說笑間也要留有女孩特有的矜持,保持適度的距離!

性教育做得不到位,對孩子的影響可能是一生的。不僅對孩子將來的親密關係有影響,家長羞於談性,孩子會通過其他途徑去獲得信息,可能誤入歧途,孩子遇到性問題時不願意和家長求助,我們也會失去幫助孩子的最好時機。

給孩子進行性教育,真的不能再“等一等”了,前些年“紅黃藍事件”已經給全社會敲醒了警鐘,在信息如此發達的現在,孩子到處都可以接觸得到這些信息,與其攔著堵著不讓孩子看到,不如未雨綢繆做好準備,當孩子問起跟性相關的問題時,好好引導和幫助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