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慕克《紅髮女人》:一部關於父子對峙和成全的故事


帕慕克《紅髮女人》:一部關於父子對峙和成全的故事

我們大部分人熟知帕慕克源於《我的名字叫紅》,當時這部作品拿了很多國際性的大獎。後來也因為帕慕克一系列優秀的作品,2006年他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土耳其人。

今天介紹的這本《紅髮女人》是帕慕克首次嘗試的一部僅十一萬字的小說。對比於過去的作品,這本書算是帕慕克所有長篇小說中體量最小的一部了。小說的故事發生在帕慕克的出生地伊斯坦布爾。1988年的夏天,帕慕克在窗外看到一個挖井人和他的徒弟在挖井,他們執著於挖井這一個目標,非常有效率。帕慕克經常觀察他們,挖井時師父會訓斥徒弟,而閒下來他們又像是朋友。這些情景給了帕慕克靈感,寫下了這部《紅髮女人》。

今天,我會從小說主人公傑姆從年輕到成熟的兩個階段出發,透過紅髮女人的第三視角敘述方法談談我對整本書的理解和思考。

帕慕克《紅髮女人》:一部關於父子對峙和成全的故事

年輕的傑姆:曾夢想成為作家,在與師傅挖井的相處中感悟到父子間的親密關係

傑姆是貫穿整部小說的靈魂人物。他每天給通宵經營藥店的父親送飯,對父母的冷戰心知肚明,卻經常逼自己剔除那些不願意去想的畫面去生活。父親有一天沒有回家,因為左派思想被抓進了政治局。家庭失去了收入,傑姆開始去書店打工並能夠快速的記住書的作者和出版社。天賦和大量的閱讀讓傑姆夢想成為一名作家。

帕慕克在小說的最開始為我們描述了故事發生的背景,缺少父親關愛和陪伴的傑姆別無選擇只能嘗試學會自力更生。他的內心渴望著家庭的完整,可在父親被抓進政治局之後,內心就像帕慕克描述的那樣:“彷彿斷電的瞬間,萬物消失在眼前。”

後來他隨母親從伊斯坦布爾搬到了格布澤,在那裡他遇到了馬哈茂德師傅。傑姆想要和馬哈茂德師傅一起去挖井,因為收入會比一般打工的多4倍。

當地的紡織商想在這塊荒地上建漂染工廠,就這樣傑姆不顧母親的反對,和馬哈茂德師傅踏上了挖井的道路。

不同於傑姆父親毫無溝通的教育方式,馬哈茂德師傅會和傑姆分享決定在哪裡挖井的想法和對人生的態度,這讓十幾歲的傑姆第一次感受到了被重視的感覺。但同時這種情緒也讓傑姆的內心變得矛盾,因為這種慈愛和尊重不是來自親生父親,而是來自馬哈茂德師傅。

帕慕克《紅髮女人》:一部關於父子對峙和成全的故事

我在閱讀《紅髮女人》的時候,對帕慕克經常描述的一個場景印象深刻。挖井後的星空下,馬哈茂德師傅給傑姆講了很多挖井時粗心徒弟的故事,傑姆在瞭解師傅到對徒弟的嚴格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師傅對於挖井的執著。

馬哈茂德師傅問傑姆:“信任徒弟要像信任自己的兒子,這樣的挖井人才能站得住腳。猜猜看我師傅是誰?“ 馬哈茂德師傅知道我曉得謎底,即便如此還是說:“是我父親。” 他用老師的口吻說道:“如果你希望成為好徒弟,就該像我兒子一樣。”

在我看來,文中這段對話充滿了隱喻。傑姆從一名藥店所有者的兒子的角色淪落到了挖井人的徒弟,角色的轉換讓傑姆開始重新思考人生以及與父親之間的關係。他也從馬哈茂德師傅的對話中感受到了父子之間的信任。帕慕克在小說中多次設計傑姆關於父愛的內心衝突,也讓讀者對父子的相處模式陷入沉思。

傑姆因為曾經在書店有過一段打工的經歷,所以經常會和馬哈茂德師傅講一些神話故事。

在眾多的故事中,最讓傑姆記憶猶新的還是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和古波斯《列王紀》的故事。帕慕克把小說裡的現實故事與經典傳說相結合,為我們重現了古典傳說俄狄浦斯弒父和魯斯塔姆弒子的故事。

帕慕克《紅髮女人》:一部關於父子對峙和成全的故事

讀這本小說時我腦子裡一直都在問自己這個問題,為什麼帕慕克要把這兩個故事放在這本小說裡?帕慕克想要藉助這兩個故事表達什麼?

很多人讀完了這本書都很好奇帕慕克與父親的關係如何,為此我特意去看了他的專訪。我發現帕慕克提到的父親有很多地方與傑姆的父親非常相似。他的父親不專制,但卻常常不在帕慕克身邊,也不關心帕慕剋日常的生活,更不用說和他交流內心的想法。

雖然帕慕克在採訪中說自己並沒有經歷過任何的創傷,但呈現父與子關係的文學作品卻也是他一直想要呈現的,這部《紅髮女人》也是他醞釀了30年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

在我看來,帕慕克用大量的筆墨描寫師徒二人在挖井過程中的相處和傑姆內心一系列的變化描寫讓我們瞭解到兒子對於父親從內心深處的喚起的渴望,希望父親能在自己的人生中做指引。在這個背景下,馬哈茂德師傅”父親“的形象在挖井的過程中逐漸被塑造出來,成了傑姆精神上的父親。

帕慕克《紅髮女人》:一部關於父子對峙和成全的故事

成熟的傑姆:因一口井讓過去的故事浮出水面,終生無子的遺憾為《俄狄浦斯王》寓言埋下伏筆

傑姆在馬哈茂德師傅的帶領下,勤奮的挖井。可在貧瘠的土地上因為長期找不到水,傑姆開始懷疑他們是否能夠挖出水並拿到最後那筆錢。小說裡能不能挖到水這個懸念一直貫穿著整部小說,直到小說的後半部分才被公佈。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個懸念的設定,正是因為這個未知的未來才讓傑姆的內心變化更加深刻。

有一天因為傑姆的疏忽,井邊的桶從掛鉤脫落掉進了井底。前一秒馬哈茂德師傅還在對傑姆大呼小叫,下一秒井底就是一片死寂。黑暗的井底到底情況如何,傑姆不知道師傅傷勢如何,想要求助但又不知道向誰求助。他不敢靠近井口,害怕馬哈茂德師傅如果死了,自己的罪無可挽回。

帕慕克《紅髮女人》:一部關於父子對峙和成全的故事

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傑姆慌亂之下拋棄了他的“父親”馬哈茂德師傅,跑回帳篷僅用了三分鐘就把自己所有的東西收拾完畢,慌張的提著舊行李箱趕上了開往伊斯坦布爾的火車。

帕慕克這樣描述了傑姆當時的想法:

“如果留在這裡,他們至少會以過失殺人罪逮捕我。官司會持續數年,別說什麼補習班、大學,我整個人生就都泡湯了。而我的母親會在我待在少年監獄時鬱鬱而終。”

傑姆拋開了他精神的”父親“回到了母親身邊,至此之後就再也沒有提過想當作家。他開始努力備考,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後來傑姆去學習了地質工程,並在畢業後順利讀研,結識了艾謝。後來兩人順理成章的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帕慕克《紅髮女人》:一部關於父子對峙和成全的故事

帕慕克在書中幾次提到傑姆面對妻子時的內心活動,側面揭示了他內心的掙扎和悔恨。他好幾次想要和妻子艾謝說學地質工程是因為馬哈茂德師傅,卻怎麼也開不了口。

在我看來,成熟後的傑姆內心依舊住著一個失去安全感的孩子,他對自己曾經做過的錯事後悔,但是又沒勇氣去獨自面對,即使有了愛人的陪伴也無法釋懷。書中暗示過井底的馬哈茂德師傅的生死,傑姆夢到了精神上的“父親”正在挖井,說明他沒死。即便如此,傑姆依舊陷入罪惡感無法自拔,他的內心異常痛苦。

多年後,傑姆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過著富足且平靜的中年生活。因為妻子艾謝沒有生育能力,傑姆雖然成功的經營一家建築公司,但是卻沒有孩子。他內心渴望有孩子,但是怕給妻子壓力,所以他並沒有表達。他一直喜歡讀《俄狄浦斯王》和《列王紀》的故事,傑姆想讓自己置身於故事之外。

帕慕克刻意從小說的開頭到結尾,一直都貫穿著古代的傳說,向讀者暗示著小說的結局。後來傑姆因為一個建築項目,回到了恩格然,這正是小說的高潮階段。帕慕克把前期大部分的筆墨用在了鋪墊和描述傑姆從十幾歲的孩子到中年成功的商人,而所有這一些的成長都是為了回到故土後的“贖罪”。

帕慕克《紅髮女人》:一部關於父子對峙和成全的故事

紅髮女人:女性視角的陳述極具創造力,為讀者揭開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

我用了前面大部分文字介紹了小說主人公傑姆的成長曆程,而帕慕克的這本小說的名字《紅髮女人》是誰?為什麼帕慕克要把她作為小說的名字?

年少的傑姆第一次見到紅髮女人,就被她憂鬱的眼神和漂亮的外表所吸引,從此在腦中揮之不去。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來說,紅髮女人有一種成熟的魅力,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渴望母愛的表現。

小說平淡的描述著年輕傑姆對於紅髮女人的幻想,直到某個晚上,傑姆在看完紅髮女人的戲劇之後,二人毫無徵兆的纏綿。帕慕克把這一切描述的漫不經心,一切都是為了最後幾章的極大反轉。

帕慕克《紅髮女人》:一部關於父子對峙和成全的故事

帕慕克再提到紅髮女人,已經是小說的後半部分了。作者用紅髮女人的獨白的形式為我們揭開整個故事的原委,這種特別的敘事方式是我愛這部小說的主要原因。帕慕克通過還原紅髮女人的獨白,為讀者呈現了獨一無二的角度併成功的塑造了她獨一無二的個性。

書中有一段描述,她對另一位天生紅髮的女人說:

”您頭髮的紅色是天生的,而我的紅色出於自己的決定。對您來說這是天賜稟賦,是與生俱來的命運,對我而言則是自主意識的選擇。”

當傑姆功成名就回到恩格然的時候,他才發現原來他是有兒子的。一夜的溫存後,紅髮女人生下了傑姆的兒子。帕慕克在小說的後半部分從女性的角度出發,為我們重新寫下了這個故事。就像書中紅髮女人的那句話一樣,一切的選擇都是她自己的自主選擇,這將小說推向了高潮。

傑姆發現自己沒有殺死馬哈茂德師傅,可是他依舊無法原諒自己的罪過。帕慕克引用源於土耳其的“俄狄浦斯”故事,再加上紅髮女人第三視角下的故事敘述方式,讓整部小說變得獨一無二。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種敘述方式,多維度的敘述風格可以更加凸顯人物性格。紅髮女人活出了自己,卻也活在了別人的悲劇中。當她聽馬哈茂德師傅給他講那些她不知道的故事,當她看到傑姆重回恩格然功成名就的時候,她看到了曾經的自己,那個曾經為了愛情而心死的女人。帕慕克就像一個坐在你面前的老人像你敘述著曾經的過往,而聽到這些故事的人們除了感受故事本身之外,也總能從中找到真實的自己。

帕慕克《紅髮女人》:一部關於父子對峙和成全的故事

最後的話

當傑姆想要去看自己的兒子的時候,才發現歷史再一次重演。父子角色的互換讓整部小說陷入悲劇的宿命當中。考慮到小說的結尾是最精彩的部分,我不想在這篇書評中過多的透露小說的結局,如果你對這本書感興趣,可以自己去尋找答案。

帕慕克用這部只有11萬字的小說寫出了父子的對峙和成全,寫出了第三視角下紅髮女人對父子之間感情的看法,寫出了一個從男孩到男人的成長曆程。通過《俄狄浦斯王》的描述,讓我們感受到了這部小說裡那些冥冥中躲不開悲劇命運的人們。紅髮女人的獨立自信以及她最後的獨白讓這部小說的敘事風格變得與眾不同,讀完整部小說可以用四個字概括:酣暢淋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