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人口太少,土地按¥1萬元

世界上很多國家之間都存在著領土爭端。但是,居然還有一塊地方沒有人認領。這個地方有2060多平方公里,位於非洲,在埃及和蘇丹的交界處,這個地方的名字叫比爾泰維勒(Bir Tawil)。

這個“國家”人口太少,土地按¥1萬元/150畝出售,吸引移民

英國在地圖上畫了一根線

埃及和蘇丹都是前英國的殖民,當年的英國佬,在非洲大陸上建立了從開羅-開普敦的縱貫非洲殖民地。英國人,不可能把這麼大的一片土地集中管理,於是在1899年對這塊地方進行了劃界管理。劃界的方法就是以北緯22度為界。大英帝國這種騷操作,不是第1次了。英國人在印巴分治時,也是這麼幹的。

你看現在的非洲大陸,基本上都是用經緯度來劃界的,國與國之間都是筆直的界限,沒別的原因,就是為了貪圖方便。

但英國佬在實際治理這兩個殖民地的時候發現了“問題”:原來當時在埃及南部一個叫做阿吧嗒的遊牧部落還在這塊不毛之地上放牧(可見當時比爾泰維勒還沒有這麼荒蕪)。與此同時,在北緯22度以北的一塊地方,叫做哈拉比,卻有一個叫貝沙的蘇丹部落放牧。

英國國人還怕事情不夠大,為了維護埃及和蘇丹“自古以來”的傳統土地,在1902年,修改了兩國的邊界,把原先屬於蘇安的比爾泰維勒,劃給了埃及,再把原先屬於埃及的哈拉比劃給蘇丹。

這個“國家”人口太少,土地按¥1萬元/150畝出售,吸引移民

兩個國家都避之不及的土地

不出所料,一調整就出事了。蘇丹是滿意了,埃及卻開始鬧矛盾了。為什麼呢?哈拉比這個地方水草豐美,是一塊有名的綠洲,而且緊靠紅海。這裡居住著1萬多居民,還有兩個優良的港口,薩拉丁和哈拉比,人們還在這裡找到了石油!

比爾泰維勒的面積只有哈拉比的1/10,而且沒有出海口。比爾即Bir,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深水井”。這個地方明明是四邊形形狀,但總是被稱為“比爾泰維勒三角區”。

這兩國都把這塊地方拒之門外,避之唯恐不及。因為一旦把這個地方據為己有,就意味著放棄哈拉比了,在主權爭議上定位就模糊了。孰輕孰重一目瞭然,所以這兩國都不願意撿了芝麻丟了西瓜。2060平方公里土地上,一直沒有人口,人煙稀少。埃及和蘇丹這兩個國家都不想要這塊地。

為女兒建國

比爾泰維勒(Bir Tawil)從此成了一塊非常罕見的無人認領的土地,沒有任何一個政府或者政黨,宣佈持有這塊地方。2014年7月,美國人希頓宣佈在這裡建立“北蘇丹王國”,並聲稱自己是為了“圓女兒的公主夢”。

這個“國家”人口太少,土地按¥1萬元/150畝出售,吸引移民

現在這個“王國”還沒有機場,所以要入境,必須得通過蘇丹或者埃及。這個國家目前人口只有:兩個人。不管是農業,還是工業都是百廢待新。父女倆宣佈:按每150畝1萬元人民幣出售,永久所有權,頒發土地所有權證,土地一經售出,政府概不回收。

這個“國家”人口太少,土地按¥1萬元/150畝出售,吸引移民

相信你敏銳目光,鎖定這塊目前受冷落領土,看到它以後價值潛力,不讓機會從你手中錯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